一种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5260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移动部,第一支撑部设置于第二支撑部,移动部设置于第二支撑部;移动部带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移动至预定位置。通过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移动部的配合使用,由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移动部组成单个模块,施工人员可以事先搭建好多个模块,然后推向建筑现场进行拼接,不被建筑现场位置限制,而且可以同时多个模块进行搭建,同时,使用完后直接推出单个模块即可,无需进行拆卸,不仅可以减少搭建的人力,还缩短了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地,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所有的建筑都离不开建筑模板工程,在建筑模板工程使用中木模板随处可见,通常在搭建好木模板的支撑系统后,再进行铺设木板,支撑系统的搭建一般都是前后相连接一步一步搭建起来,而且必须就在建筑现场进行,由于建筑现场位置的限制以及采用固定式的支撑系统,不仅需要大量人力,还耗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移动部,第一支撑部设置于第二支撑部,移动部设置于第二支撑部;移动部带动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移动至预定位置。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撑部包括支撑组件及连接组件,支撑组件通过连接组件与第二支撑部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及支撑体连接件,第一支撑体连接连接组件,第二支撑体通过支撑体连接件连接第一支撑体,且第二支撑体位于第一支撑体上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纵横交错设置。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部(1)、第二支撑部(2)及移动部(3),所述第一支撑部(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所述移动部(3)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通过所述移动部(3)带动所述第一支撑部(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移动至预定位置;所述第一支撑部(1)包括支撑组件(11)及连接组件(12),所述支撑组件(11)通过所述连接组件(1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部(1)、第二支撑部(2)及移动部(3),所述第一支撑部(1)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所述移动部(3)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远离所述第一支撑部(1);通过所述移动部(3)带动所述第一支撑部(1)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移动至预定位置;所述第一支撑部(1)包括支撑组件(11)及连接组件(12),所述支撑组件(11)通过所述连接组件(12)与所述第二支撑部(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1)包括第一支撑体(111)、第二支撑体(112)及支撑体连接件(113),所述第一支撑体(111)连接所述连接组件(12),所述第二支撑体(112)通过所述支撑体连接件(113)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111),且所述第二支撑体(11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11)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111)与所述第二支撑体(112)纵横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连接件(113)包括两组板体(1131),所述两组板体(1131)相互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12)包括连接杆(121)及固定连接件(122),所述连接杆(121)一侧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122)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2),所述连接杆(121)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麒铭
申请(专利权)人:俊川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