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260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包括底架、调节机构和模板面板,所述底架包括平台框架以及行走机构和耳座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调节机构,各个调节机构包括立板以及第一短调节杆和第一长调节杆,所述立板能绕所述耳座机构转动,所述立板与模板面板固定连接;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丝杆和脚轮,所述丝杆上安装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上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丝杆伸入纵架梁的部分套设有径向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模板垂直度调节方便且准确,拼装和移动便捷,提高了模板施工速度,繁杂度低,且便于循环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
本技术属于侧墙钢模板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建设的增强,城市规模、人口流量不断增加,与之呈现的交通环境逐渐拥挤,推动着地铁产业的飞速发展。由于地铁工程一般位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区,施工工期安排紧凑,且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模板的造价约占钢筋混凝土工程总造价的30%,因此模板技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地铁车站侧墙模板一般采用满堂架、三角桁架、台车模板等,其安装模板的垂直度难以调节,且移动性不方便,以使模板支设工序繁杂,施工效率较低。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模板垂直度调节方便且准确,拼装和移动便捷,提高了模板施工速度,繁杂度低,且便于循环使用,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模板垂直度调节方便且准确,拼装和移动便捷,提高了模板施工速度,繁杂度低,且便于循环使用,降低施工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安装在底架上的调节机构和安装在所述调节机构上的模板面板,所述底架包括平台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平台框架上的行走机构和供所述调节机构安装的耳座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沿模板面板宽度方向布设的调节机构,多个所述调节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立板以及连接于所述耳座机构与立板之间的第一短调节杆和第一长调节杆,所述立板的底端铰接在所述耳座机构上,且所述立板能绕所述耳座机构转动,所述立板与模板面板固定连接;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穿设在横架梁两端的丝杆和安装在丝杆底部的脚轮,所述丝杆上安装有调节螺母,通过旋转调节螺母调节丝杆上下移动,且所述调节螺母上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丝杆伸入纵架梁的部分套设有径向限位机构。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框架包括两个呈平行布设的纵架梁、两个呈平行布设且位于纵架梁上方的横架梁和设置在纵架梁底部的支座,所述横架梁的端部设置有支腿;所述第一短调节杆和第一长调节杆的结构均相同,且所述第一短调节杆和第一长调节杆均包括钢管、伸入钢管一端且与钢管一端螺纹连接的第一丝杆和伸入钢管另一端且与钢管另一端螺纹连接的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远离钢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耳板,所述第二丝杆远离钢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与所述耳座机构铰接,所述第二耳板与立板铰接。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限位机构包括套设在丝杆上的固定螺母、套设在固定螺母上部的上限位板和套设在固定螺母下部的下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上限位板与横架梁内部固定连接。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上设置有防护栏机构,所述防护栏机构包括水平底座、多个与所述水平底座呈垂直布设的垂直杆和设置在水平底座底部的斜支撑杆,相邻两个垂直杆之间设置有防护网。上述的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面板靠近立板的侧面设置有面板框架机构,所述面板框架机构包括多个沿模板面板长度方向布设的竖肋板和多个沿竖肋板长度方向布设且与模板面板宽度平行的双横肋,所述双横肋上设置有横肋连接板,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立板连接板,所述横肋连接板和立板连接板上穿设有固定螺钉。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简单,设计合理,施工简便,提高了模板施工速度,繁杂度低,模板支设效果较好。2、本技术的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中设置多个调节机构,通过第一短调节杆和第一长调节杆调节立板绕所述耳座机构转动,从而实现对模板面板垂直度的调节,调节便捷。3、本技术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中,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采用不锈钢面板,模板吸附力小,易于脱模,混凝土成品质量密实、光洁。4、本技术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设置行走机构,是为了通过卷扬机和行走机构配合,实现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的移动,以使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拉动至地铁车站施工区域待浇筑墙体的导墙处,而使模板面板与导墙贴合,方便移动。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合理,模板垂直度调节方便且准确,拼装和移动便捷,提高了模板施工速度,繁杂度低,且便于循环使用,降低施工成本。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除去第一短调节杆和第一长调节杆后的右视图。图3为本技术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底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短调节杆和第一长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架;1-1—横架梁;1-2—纵架梁;1-3—支座;1-4—支腿;1-5—第一下耳座;1-6—第二下耳座;1-7—第三下耳座;2—导墙;3—模板面板;3-1—竖肋板;3-2—双横肋;3-3—横肋连接板;4—脚轮;5—立板连接板;6—调节螺母;7—丝杆;7-1—上限位板;7-2—固定螺母;7-3—下限位板;7-4—轮座;7-5—轮板;7-6—连接件;9—第一长调节杆;9-1—钢管;9-2—第一丝杆;9-3—第二丝杆;9-4—第一耳板;9-5—第二耳板;10—立板;10-1—第一上耳座;10-2—第二上耳座;15—第一短调节杆;17—连接孔;19—防护网;22—斜支撑杆;23—水平底座;24—垂直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架1、安装在底架1上的调节机构和安装在所述调节机构上的模板面板3,所述底架1包括平台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平台框架上的行走机构和供所述调节机构安装的耳座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沿模板面板3宽度方向布设的调节机构,多个所述调节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立板10以及连接于所述耳座机构与立板10之间的第一短调节杆15和第一长调节杆9,所述立板10的底端铰接在所述耳座机构上,且所述立板10能绕所述耳座机构转动,所述立板10与模板面板3固定连接;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穿设在横架梁1-1两端的丝杆7和安装在丝杆7底部的脚轮4,所述丝杆7上安装有调节螺母6,通过旋转调节螺母6调节丝杆7上下移动,且所述调节螺母6上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丝杆7伸入纵架梁1-2的部分套设有径向限位机构。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平台框架包括两个呈平行布设的纵架梁1-2、两个呈平行布设且位于纵架梁1-2上方的横架梁1-1和设置在纵架梁1-2底部的支座1-3,所述横架梁1-1的端部设置有支腿1-4;所述第一短调节杆15和第一长调节杆9的结构均相同,且所述第一短调节杆15和第一长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安装在底架(1)上的调节机构和安装在所述调节机构上的模板面板(3),所述底架(1)包括平台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平台框架上的行走机构和供所述调节机构安装的耳座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沿模板面板(3)宽度方向布设的调节机构,多个所述调节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立板(10)以及连接于所述耳座机构与立板(10)之间的第一短调节杆(15)和第一长调节杆(9),所述立板(10)的底端铰接在所述耳座机构上,且所述立板(10)能绕所述耳座机构转动,所述立板(10)与模板面板(3)固定连接;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穿设在横架梁(1-1)两端的丝杆(7)和安装在丝杆(7)底部的脚轮(4),所述丝杆(7)上安装有调节螺母(6),通过旋转调节螺母(6)调节丝杆(7)上下移动,且所述调节螺母(6)上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丝杆(7)伸入纵架梁(1-2)的部分套设有径向限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安装在底架(1)上的调节机构和安装在所述调节机构上的模板面板(3),所述底架(1)包括平台框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平台框架上的行走机构和供所述调节机构安装的耳座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多个沿模板面板(3)宽度方向布设的调节机构,多个所述调节机构的结构均相同,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立板(10)以及连接于所述耳座机构与立板(10)之间的第一短调节杆(15)和第一长调节杆(9),所述立板(10)的底端铰接在所述耳座机构上,且所述立板(10)能绕所述耳座机构转动,所述立板(10)与模板面板(3)固定连接;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穿设在横架梁(1-1)两端的丝杆(7)和安装在丝杆(7)底部的脚轮(4),所述丝杆(7)上安装有调节螺母(6),通过旋转调节螺母(6)调节丝杆(7)上下移动,且所述调节螺母(6)上设置有调节手柄,所述丝杆(7)伸入纵架梁(1-2)的部分套设有径向限位机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拼装式侧墙钢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框架包括两个呈平行布设的纵架梁(1-2)、两个呈平行布设且位于纵架梁(1-2)上方的横架梁(1-1)和设置在纵架梁(1-2)底部的支座(1-3),所述横架梁(1-1)的端部设置有支腿(1-4);
所述第一短调节杆(15)和第一长调节杆(9)的结构均相同,且所述第一短调节杆(15)和第一长调节杆(9)均包括钢管(9-1)、伸入钢管(9-1)一端且与钢管(9-1)一端螺纹连接的第一丝杆(9-2)和伸入钢管(9-1)另一端且与钢管(9-1)另一端螺纹连接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鹏王立波王江卡邹长福陈沅拓万盛滕辉石军军吕荣刚段琦黄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