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循环通风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522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幕墙领域的一种外循环通风幕墙,旨在解决外循环幕墙中防虫网更换的问题,其包括进风单元板块和出风单元板块,进风单元板块和出风单元板块均包括内层板块和外层板块,外层板块的上部均设有百叶,出风单元板块的百叶上端设有与内层板块连接的出风隔板,弧形隔板和出风隔板上方均设有与内层板块和外层板块连接且供人通行的格栅,百叶朝向内层板块的一侧设有与百叶边沿和竖框抵接的安装框,安装框内壁设有防虫网,格栅和出风隔板上分别设有供安装框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安装框的顶壁设有与第二通孔内壁抵接的凸块,凸块穿过第一通孔且伸出格栅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清理防虫网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循环通风幕墙
本技术涉及玻璃幕墙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循环通风幕墙。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市场上的双层幕墙根据气流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内循环双层幕墙和外循环双层幕墙。内循环双层幕墙的外幕墙完全封闭,从内层板块的下通道吸入空气,空气在热通道内上升至上部排风口,从吊顶内的风管排出,这一循环完全在内层板块进行。外循环双层幕墙的内层幕墙采用中空玻璃;外幕墙采用单层玻璃,设有进风口和排风口,外层板块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经过热通道带走热量,从上部排风口排出,减少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节约能源。外循环双层幕墙无须专用机械设备,完全靠自然通风,维护和运行费用低,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形式。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261102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外循环双层幕墙,包括进风单元板块和出风单元板块,进风单元板块与其上方和下方的进风单元板块分别通过第一插接框固定,出风单元板块与其上方和下方的出风单元板块分别通过第二插接框固定;在水平方向上进风单元板块与出风单元板块交替布置且通过竖框、胶条相连;进风单元板块和出风单元板块均挂接在墙体上,进风单元板块和出风单元板块均包括内层板块和外层板块,进风单元板块和出风单元板块的上端均设有百叶,百叶的内侧设有防虫网。百叶的上端设有设有格栅,所述格栅与外层板块和内层板块连接。空气进入内层板块和外层板块之间,夏季时温度升高,空气分子体积膨胀,空气比重减小,空气向上流动,空气经过第一穿孔板和第二穿孔板从出风单元板块的百叶排出外层板块。冬季时通过交错第一穿孔板和第二穿孔板关闭排风通道,达到保温效果。空气通过防虫网能够去除一些灰尘和虫子。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防虫网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堵塞的情况,会减缓空气的流通,影响内层板块和外层板块之间的热量散发,上述技术中的防虫网处于格栅下方,需要清理防虫网时,需要将格栅整体拆下,且格栅下的空间较小,清理过程较为困难,影响清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循环通风幕墙,其具有方便清理防虫网的效果。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外循环通风幕墙,包括进风单元板块和出风单元板块,所述进风单元板块和出风单元板块均包括内层板块和外层板块,在水平方向上进风单元板块与出风单元板块交替布置且之间连接有竖框,所述内层板块和所述外层板块上均设有玻璃面板,所述外层板块的上部均设有百叶,所述进风单元板块的百叶下端设有与内层板块连接的弧形隔板,所述出风单元板块的百叶上端设有与内层板块连接的出风隔板,所述弧形隔板和出风隔板上方均设有与内层板块和外层板块连接且供人通行的格栅,所述百叶朝向内层板块的一侧设有与百叶边沿和竖框抵接的安装框,所述百叶底端设有安装在外层板块且与安装框底壁抵接的支撑板,所述安装框内壁设有防虫网,所述格栅和出风隔板上分别设有供安装框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安装框的顶壁设有与第二通孔内壁抵接的凸块,所述凸块穿过第一通孔且伸出格栅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将安装框承接,使防虫网位于百叶内朝向内层板块的一侧,阻止蚊虫飞进外层板块和内层板块之间,凸块将第二通孔封闭,保证出风隔板的密封状态,使热空气及时的从百叶排出,通过控制凸块可以使安装框竖直向上移动,使安装框经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移动至格栅上方,便于对防虫网进行清理,防止了防虫网堵塞,从而保证百叶处的空气流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块顶壁的两端设有拉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拉环即可使安装框移动至格栅上方,使移动安装框的操作更加方便省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于所述拉环正上方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垂直于玻璃面板,所述支撑杆靠近外层板块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竖框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格栅之间的距离大于拉环与安装框底壁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拉环将安装框取出后,可以将拉环悬挂于支撑杆上,使安装框处于格栅的上方,在清理防尘网时省去扶安装框的工作,使人员可以专心清理防虫网,提高清理防虫网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凸出支撑杆表面的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上的挡块该处支撑杆的上表面,使拉环稳定的悬挂于支撑杆上,防止在清理防虫网时拉环从支撑杆上滑落,避免安装框砸伤人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朝向安装框的一侧设有镶嵌安装框底端的嵌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框底部置于嵌槽中,避免安装框的边框影响空气的流通,同时嵌槽可以使安装框稳定的与支撑板连接,减小二者之间的空隙,提高防虫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由朝向支撑板的一侧向背离支撑板的一侧向外扩张,所述第一通孔大于第二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通孔大于第二通孔,有利于安装框和凸块的顺利通过,同时第二通孔内壁向外扩张,扩大第二通孔的进口使安装框的底端更容易通过第二通孔,提高安装框安装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框内壁设有容纳防虫网边沿的凹槽,所述防虫网与凹槽靠近外层板块的内壁抵接,所述凹槽内设有与防虫网朝向内层板块一侧和凹槽靠近内层板块的内壁均抵接的橡胶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将防虫网的边沿稳定连接在凹槽中,使防虫网稳定的与安装框连接,同时与凹槽抵接的橡胶圈可以从凹槽中取出,取出橡胶圈后可以方便的取出防虫网,便于跟换严重堵塞或者破损的防虫网,稳定防虫和通风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橡胶圈凸出安装框的内壁,所述橡胶圈突出凹槽的部分一体设置有圆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员通过拉动圆环可以轻松的将橡胶圈从凹槽中取出,提高更换防虫网的效率,缩短百叶处没有防虫网的时间。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握持凸块可以将安装框移动至隔板上方,方便清理防虫网,避免防虫网堵塞;2.安装框上的拉环悬挂于支撑杆上,可以提高清理防虫网的效率;3.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提高安装安装框的效率;4.凹槽中可拆卸的橡胶圈有提高更换防虫网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安装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出风单元板块;11、出风隔板;12、进风单元板块;121、弧形隔板;13、外层板块;14、内层板块;15、竖框;16、玻璃面板;2、格栅;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3、百叶;31、安装框;311、凹槽;312、橡胶圈;313、圆环;32、防虫网;33、支撑板;331、嵌槽;34、凸块;341、拉环;342、支撑杆;343、连接杆;344、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外循环通风幕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循环通风幕墙,包括进风单元板块(12)和出风单元板块(1),所述进风单元板块(12)和出风单元板块(1)均包括内层板块(14)和外层板块(13),在水平方向上进风单元板块(12)与出风单元板块(1)交替布置且之间连接有竖框(15),所述内层板块(14)和所述外层板块(13)上均设有玻璃面板(16),所述外层板块(13)的上部均设有百叶(3),所述进风单元板块(12)的百叶(3)下端设有与内层板块(14)连接的弧形隔板(121),所述出风单元板块(1)的百叶(3)上端设有与内层板块(14)连接的出风隔板(11),所述弧形隔板(121)和出风隔板(11)上方均设有与内层板块(14)和外层板块(13)连接且供人通行的格栅(2),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3)朝向内层板块(14)的一侧设有与百叶(3)边沿和竖框(15)抵接的安装框(31),所述百叶(3)底端设有安装在外层板块(13)且与安装框(31)底壁抵接的支撑板(33),所述安装框(31)内壁设有防虫网(32),所述格栅(2)和出风隔板(11)上分别设有供安装框(31)穿过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所安装框(31)的顶壁设有与第二通孔(22)内壁抵接的凸块(34),所述凸块(34)穿过第一通孔(21)且伸出格栅(2)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循环通风幕墙,包括进风单元板块(12)和出风单元板块(1),所述进风单元板块(12)和出风单元板块(1)均包括内层板块(14)和外层板块(13),在水平方向上进风单元板块(12)与出风单元板块(1)交替布置且之间连接有竖框(15),所述内层板块(14)和所述外层板块(13)上均设有玻璃面板(16),所述外层板块(13)的上部均设有百叶(3),所述进风单元板块(12)的百叶(3)下端设有与内层板块(14)连接的弧形隔板(121),所述出风单元板块(1)的百叶(3)上端设有与内层板块(14)连接的出风隔板(11),所述弧形隔板(121)和出风隔板(11)上方均设有与内层板块(14)和外层板块(13)连接且供人通行的格栅(2),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3)朝向内层板块(14)的一侧设有与百叶(3)边沿和竖框(15)抵接的安装框(31),所述百叶(3)底端设有安装在外层板块(13)且与安装框(31)底壁抵接的支撑板(33),所述安装框(31)内壁设有防虫网(32),所述格栅(2)和出风隔板(11)上分别设有供安装框(31)穿过的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所安装框(31)的顶壁设有与第二通孔(22)内壁抵接的凸块(34),所述凸块(34)穿过第一通孔(21)且伸出格栅(2)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循环通风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34)顶壁的两端设有拉环(3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循环通风幕墙,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拉环(341)正上方设有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紫旭幕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