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缝制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包括缝纫机压脚主体,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的前侧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且缝纫机压脚主体的底端的一边开设有第一置物槽,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的底端的另一边开设有第二置物槽,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的底端靠近第一置物槽的位置连接有固定连接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位杆、第一限位方孔、第二限位方孔、活动连接柱和第一置物槽,当需缝线的布料的两边位置的厚度不同时,可以方便的根据布料的厚度差来调节活动连接柱的高度以使得两片压脚底板均能压紧在布料上,避免压脚底板在压紧不同厚度的布料时,较薄的布料无法被压紧而影响正常缝线,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
本技术涉及缝制机械
,具体是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
技术介绍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压脚是缝纫机的送料机构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零部件,各种不同形式的缝纫机压脚在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用于缉明线、隐型拉链专用缝纫机压脚,打褶缝纫机压脚等等,在不同的车缝作业中选用不同的缝纫机压脚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但是这些压脚结构普遍存在在需缝线的布料的两边位置的厚度不同时,不能使得两个压脚底板均能将不同厚度的布料压紧,且不能方便的将缝线割断。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包括缝纫机压脚主体,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的前侧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且缝纫机压脚主体的底端的一边开设有第一置物槽,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的底端的另一边开设有第二置物槽,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的底端靠近第一置物槽的位置连接有固定连接柱,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的一侧靠近第二置物槽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的后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方孔,所述第二限位方孔的内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第一置物槽的内部连接有活动连接柱,所述活动连接柱和固定连接柱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压脚底板,所述活动连接柱的后侧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方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置物槽的内部的顶端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端连接有断线刀片,所述活动杆的一侧连接有手持按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杆依次贯穿在第二限位方孔和第一限位方孔的内侧,所述活动连接柱和缝纫机压脚主体通过限位杆、第二限位方孔和第一限位方孔紧固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手持按板设置在通孔的内部,所述手持按板的顶端设置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杆的横截面与第二限位方孔和第一限位方孔的内部的横截面相同。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脚底板的底端设置有方形橡胶垫片,所述方形橡胶垫片的底端设置有密致的纹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限位杆、第一限位方孔、第二限位方孔、活动连接柱和第一置物槽,当需缝线的布料的两边位置的厚度不同时,可以方便的根据布料的厚度差来调节活动连接柱的高度以使得两片压脚底板均能压紧在布料上,避免压脚底板在压紧不同厚度的布料时,较薄的布料无法被压紧而影响正常缝线,从而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2、通过复位弹簧、手持按板、活动杆、第二置物槽、断线刀片和通孔,在布料缝合完毕后,可以方便的将断线刀片按出第二置物槽以暴露在缝纫机压脚主体的底部从而将线割断,在割完线后,断线刀片复回第二置物槽内,从而避免断线刀片一直暴露在缝纫机压脚主体的周围而容易割伤使用者的手指,从而提高了该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中的缝纫机压脚主体和活动连接柱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中的缝纫机压脚主体的正面局部剖视图;图4为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中的A的放大图。图中:1、方形橡胶垫片;2、活动连接柱;3、固定连接柱;4、观察孔;5、缝纫机压脚主体;6、断线刀片;7、压脚底板;8、第一限位方孔;9、第一置物槽;10、第二限位方孔;11、限位杆;12、第二置物槽;13、活动杆;14、通孔;15、手持按板;16、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包括缝纫机压脚主体5,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前侧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4,且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底端的一边开设有第一置物槽9,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底端的另一边开设有第二置物槽12,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底端靠近第一置物槽9的位置连接有固定连接柱3,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一侧靠近第二置物槽12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4,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后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方孔10,第二限位方孔10的内部连接有限位杆11,第一置物槽9的内部连接有活动连接柱2,活动连接柱2和固定连接柱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压脚底板7,活动连接柱2的后侧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方孔8。在图4中:第二置物槽12的内部的顶端安装有复位弹簧16,复位弹簧16的底端连接有活动杆13,活动杆13的底端连接有断线刀片6,活动杆13的一侧连接有手持按板15,从而在布料缝合完毕后,可以用手指按住手持按板15并向下按动,使得手持按板15所连接的活动杆13带动断线刀片6在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断线刀片6移动出第二置物槽12,从而使用者可以将缝布料的线割断,在将缝布料的线割断后,松开手持按板15,断线刀片6在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复回原位,从而避免断线刀片6暴露在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周围而割伤使用者的手指。在图2中:限位杆11依次贯穿在第二限位方孔10和第一限位方孔8的内侧,活动连接柱2和缝纫机压脚主体5通过限位杆11、第二限位方孔10和第一限位方孔8紧固连接,从而当需缝线的布料的两边位置的厚度不同时,可以根据布料的厚度差来调节活动连接柱2的高度以使得两片压脚底板7均能压紧在布料上,此时,手持活动连接柱2并在第一置物槽9内向上移动活动连接柱2,在活动连接柱2所连接的压脚底板7上升至合适的高度后,将限位杆11依次插入缝纫机压脚主体5上开设的第二限位方孔10和活动连接柱2上开设的第一限位方孔8内,使得活动连接柱2和其连接的压脚底板7以合适的高度固定在缝纫机压脚主体5上。在图4中:手持按板15设置在通孔14的内部,手持按板15的顶端设置有防滑纹,从而使用者可以方便的按压手持按板15,且可以在通孔14内向下按动手持按板15。在图2中:限位杆11的横截面与第二限位方孔10和第一限位方孔8的内部的横截面相同,从而在将活动连接柱2和其连接的压脚底板7通过限位杆11、第二限位方孔10和第一限位方孔8以合适的高度固定在缝纫机压脚主体5上时,压脚底板7在使用中不会晃动。在图1中:压脚底板7的底端设置有方形橡胶垫片1,方形橡胶垫片1的底端设置有密致的纹理,从而使得两个压脚底板7能够将布料压紧的更加紧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需缝线的布料的两边位置的厚度不同时,根据布料的厚度差来调节活动连接柱2的高度以使得两片压脚底板7均能压紧在布料上,此时,手持活动连接柱2并在第一置物槽9内向上移动活动连接柱2,在活动连接柱2所连接的压脚底板7上升至合适的高度后,将限位杆11依次插入缝纫机压脚主体5上开设的第二限位方孔10和活动连接柱2上开设的第一限位方孔8内,使得活动连接柱2和其连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包括缝纫机压脚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前侧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4),且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底端的一边开设有第一置物槽(9),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底端的另一边开设有第二置物槽(12),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底端靠近第一置物槽(9)的位置连接有固定连接柱(3),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一侧靠近第二置物槽(12)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4),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后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方孔(10),所述第二限位方孔(10)的内部连接有限位杆(11),所述第一置物槽(9)的内部连接有活动连接柱(2),所述活动连接柱(2)和固定连接柱(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压脚底板(7),所述活动连接柱(2)的后侧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方孔(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包括缝纫机压脚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前侧的顶部开设有观察孔(4),且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底端的一边开设有第一置物槽(9),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底端的另一边开设有第二置物槽(12),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底端靠近第一置物槽(9)的位置连接有固定连接柱(3),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一侧靠近第二置物槽(12)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4),所述缝纫机压脚主体(5)的后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方孔(10),所述第二限位方孔(10)的内部连接有限位杆(11),所述第一置物槽(9)的内部连接有活动连接柱(2),所述活动连接柱(2)和固定连接柱(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连接有压脚底板(7),所述活动连接柱(2)的后侧的顶部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限位方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置物槽(12)的内部的顶端安装有复位弹簧(16),所述复位弹簧(16)的底端连接有活动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康帕斯缝纫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