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4935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氯气吸收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其可将卸料管和连接管内残氯进行吸运处理,避免残氯汽化扩散,保证现场安全;包括鹤管、连接管和卸料管,鹤管的输入端设置有开关阀,连接管的输出端与开关阀的输入端连通,卸料管的输出端与连接管的输入端连通;还包括第一连通管、喷射泵、吸收罐、加压水泵、第二连通管和盛水罐,第一连通管的输入端自连接管的顶端穿过连接管的管壁并与连接管内部连通,吸收罐内设置有吸收腔,喷射泵的底端与吸收罐的顶端固定连接,喷射泵的输出端与吸收腔连通,第一连通管的输出端与喷射泵的左端输入端连通,盛水罐内设置有盛水腔,盛水腔内设置有水,加压水泵设置于盛水腔的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氯气吸收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液氯运输罐车进行卸车时,需将连通氯气储罐的鹤管与液氯罐车的卸料管连通,鹤管上设置有开关阀,开关阀的输入端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与卸料管连通,开启车载加压泵及开关阀,使液氯运输罐车内液氯通过卸料管、连接管和鹤管进入至液氯储罐内即可,待卸料完毕后关闭开关阀,断开连接管与卸料管即可,此时断开连接管和卸料管后,连接管和卸料管内残留的液氯迅速汽化并扩散,氯气属于有毒化学气体,扩散后易引起中毒事故,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将卸料管和连接管内残氯进行吸运处理,避免残氯汽化扩散,保证现场安全的鹤管残氯吸收装置。本技术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包括鹤管、连接管和卸料管,鹤管的输入端设置有开关阀,连接管的输出端与开关阀的输入端连通,卸料管的输出端与连接管的输入端连通;还包括第一连通管、喷射泵、吸收罐、加压水泵、第二连通管和盛水罐,所述第一连通管的输入端自连接管的顶端穿过连接管的管壁并与连接管内部连通,第一连通管与连接管固定焊接,所述吸收罐内设置有吸收腔,所述喷射泵的底端与吸收罐的顶端固定连接,喷射泵的输出端与吸收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的输出端与喷射泵的左端输入端连通,所述盛水罐内设置有盛水腔,盛水腔内设置有水,所述加压水泵设置于盛水腔的底部,所述加压水泵的输出端与第二连通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的输出端与喷射泵的顶端输入端连通。>本技术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还包括液碱罐和第三连通管,所述液碱罐内设置有盛液腔,盛液腔内设置有液碱,所述吸收罐的右端上部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输入端自吸收罐的右端穿过吸收罐的右端壁并伸入至吸收腔内,第三连通管的输入端与排气管的输出端连通,第三连通管的输出端自液碱罐的顶端左部穿过液碱罐的顶端壁并伸入至盛液腔内底部。本技术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还包括分气管组,所述分气管组固定设置于盛液腔的底端,第三连通管的输出端与分气管组的输入端连通,分气管组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出气孔。本技术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所述吸收罐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排液管,第一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液阀,第一排液管的输入端与吸收腔连通,所述盛水罐的右端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液管,第二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二排液阀,第二排液管的输出端与盛水腔连通,所述液碱罐的左端底部设置有第三排液管,第三排液管的输入端与盛液腔连通,第三排液管上设置有第三排液阀。本技术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所述液碱罐的顶端设置有进液口,进液口与盛液腔相通,进液口上设置有第一挡盖,所述盛水罐的顶端设置有进水口,进液口与盛水腔相通,进水口上设置有第二挡盖。本技术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还包括通气管,所述通气管的输入端自液碱罐的顶端右部穿过液碱罐的顶端壁并伸入至盛液腔内。本技术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所述吸收罐的前端设置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与吸收腔相通,观察口上设置有透明挡板,透明挡板的中下部设置有刻度线。本技术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所述吸收罐为玻璃钢材质,所述液碱罐为聚乙烯材质。本技术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所述吸收罐的底端设置有四组支撑腿,所述四组支撑腿与吸收罐固定焊接,所述盛水罐和液碱罐的底端均设置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四组承插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液氯卸车完毕后,关闭开关阀,启动加压水泵,通过加压水泵进行加压,盛水罐内水通过第二连通管进入至喷射泵内,水自喷射泵的输出端排出,使喷射泵的左端输入端形成真空负压,与鹤管连通的连接管和卸料管内残余液氯通过第一连通管进入至吸收罐内,液氯与水进行反应形成盐酸和次氯酸,从而将液氯进行吸收,避免了残留液氯直接向外界环境进行扩散的情况发生,既环保又能减少氯气引发中毒事件的发生,更为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吸收罐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气管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鹤管;2、连接管;3、卸料管;4、开关阀;5、第一连通管;6、喷射泵;7、吸收罐;8、加压水泵;9、第二连通管;10、盛水罐;11、液碱罐;12、第三连通管;13、排气管;14、分气管组;15、出气孔;16、第一排液管;17、第二排液管;18、第三排液管;19、进液口;20、第一挡盖;21、进水口;22、第二挡盖;23、通气管;24、观察口;25、刻度线;26、支撑腿;27、支撑台;28、承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包括鹤管1、连接管2和卸料管3,鹤管1的输入端设置有开关阀4,连接管2的输出端与开关阀4的输入端连通,卸料管3的输出端与连接管2的输入端连通;还包括第一连通管5、喷射泵6、吸收罐7、加压水泵8、第二连通管9和盛水罐10,第一连通管5的输入端自连接管2的顶端穿过连接管2的管壁并与连接管2内部连通,第一连通管5与连接管2固定焊接,吸收罐7内设置有吸收腔,喷射泵6的底端与吸收罐7的顶端固定连接,喷射泵6的输出端与吸收腔连通,第一连通管5的输出端与喷射泵6的左端输入端连通,盛水罐10内设置有盛水腔,盛水腔内设置有水,加压水泵8设置于盛水腔的底部,加压水泵8的输出端与第二连通管9的输入端连通,第二连通管9的输出端与喷射泵6的顶端输入端连通;当液氯卸车完毕后,关闭开关阀4,启动加压水泵8,通过加压水泵8进行加压,盛水罐10内水通过第二连通管9进入至喷射泵6内,水自喷射泵6的输出端排出,使喷射泵6的左端输入端形成真空负压,与鹤管1连通的连接管2和卸料管3内残余液氯通过第一连通管5进入至吸收罐7内,液氯与水进行反应形成盐酸和次氯酸,从而将液氯进行吸收,避免了残留液氯直接向外界环境进行扩散的情况发生,既环保又能减少氯气引发中毒事件的发生,更为安全可靠。本技术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还包括液碱罐11和第三连通管12,液碱罐11内设置有盛液腔,盛液腔内设置有液碱,吸收罐7的右端上部设置有排气管13,排气管13的输入端自吸收罐7的右端穿过吸收罐7的右端壁并伸入至吸收腔内,第三连通管12的输入端与排气管13的输出端连通,第三连通管12的输出端自液碱罐11的顶端左部穿过液碱罐11的顶端壁并伸入至盛液腔内底部;液氯与水反应后剩余一部分气态氯气自由扩散的通过排气管13进入至第三连通管12内,经第三连通管12进入至液碱罐11内,氯气与液碱反应生产氯化物,从而将此部分残余液氯进行吸收处理,减少了氯气直接向大气内排放,更为环保。本技术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还包括分气管组14,分气管组14固定设置于盛液腔的底端,第三连通管12的输出端与分气管组14的输入端连通,分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包括鹤管(1)、连接管(2)和卸料管(3),鹤管(1)的输入端设置有开关阀(4),连接管(2)的输出端与开关阀(4)的输入端连通,卸料管(3)的输出端与连接管(2)的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通管(5)、喷射泵(6)、吸收罐(7)、加压水泵(8)、第二连通管(9)和盛水罐(10),所述第一连通管(5)的输入端自连接管(2)的顶端穿过连接管(2)的管壁并与连接管(2)内部连通,第一连通管(5)与连接管(2)固定焊接,所述吸收罐(7)内设置有吸收腔,所述喷射泵(6)的底端与吸收罐(7)的顶端固定连接,喷射泵(6)的输出端与吸收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5)的输出端与喷射泵(6)的左端输入端连通,所述盛水罐(10)内设置有盛水腔,盛水腔内设置有水,所述加压水泵(8)设置于盛水腔的底部,所述加压水泵(8)的输出端与第二连通管(9)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9)的输出端与喷射泵(6)的顶端输入端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包括鹤管(1)、连接管(2)和卸料管(3),鹤管(1)的输入端设置有开关阀(4),连接管(2)的输出端与开关阀(4)的输入端连通,卸料管(3)的输出端与连接管(2)的输入端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通管(5)、喷射泵(6)、吸收罐(7)、加压水泵(8)、第二连通管(9)和盛水罐(10),所述第一连通管(5)的输入端自连接管(2)的顶端穿过连接管(2)的管壁并与连接管(2)内部连通,第一连通管(5)与连接管(2)固定焊接,所述吸收罐(7)内设置有吸收腔,所述喷射泵(6)的底端与吸收罐(7)的顶端固定连接,喷射泵(6)的输出端与吸收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管(5)的输出端与喷射泵(6)的左端输入端连通,所述盛水罐(10)内设置有盛水腔,盛水腔内设置有水,所述加压水泵(8)设置于盛水腔的底部,所述加压水泵(8)的输出端与第二连通管(9)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9)的输出端与喷射泵(6)的顶端输入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碱罐(11)和第三连通管(12),所述液碱罐(11)内设置有盛液腔,盛液腔内设置有液碱,所述吸收罐(7)的右端上部设置有排气管(13),所述排气管(13)的输入端自吸收罐(7)的右端穿过吸收罐(7)的右端壁并伸入至吸收腔内,第三连通管(12)的输入端与排气管(13)的输出端连通,第三连通管(12)的输出端自液碱罐(11)的顶端左部穿过液碱罐(11)的顶端壁并伸入至盛液腔内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鹤管残氯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气管组(14),所述分气管组(14)固定设置于盛液腔的底端,第三连通管(12)的输出端与分气管组(14)的输入端连通,分气管组(14)的输出端设置有多组均匀分布的出气孔(15)。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兰达宫敬海周书映单小兵赵文智单希任赵兰彬赵兰文任红强褚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兴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