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612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包括手提袋本体,所述手提袋本体包括中间片以及对称设置的两侧片,各侧片与所述中间片相连接,所述中间片上设置二条有间隔的第一折痕,各侧片上与所述中间片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折痕,所述中间片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折痕向内对称折叠,所述各侧片通过所述第二折痕相向折叠,形成具有空腔且上端开口的袋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手提袋由单张纸折叠而成,且袋体的正面、背面以及底面一体设计,不容易底端开胶,提高了手提袋的承载重量,同时节省空间,环保,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
本技术涉及包装技术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
技术介绍
手提袋,日程生活中经常用到,目前,手提袋的材料有纸张、塑料、无纺布或者工业纸板等。手提袋通常用在厂商盛放礼品,也用作包装类产品使用,所以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目前的手提袋基本上是立体手提袋,手提袋的底端设计不是一体设计,手提袋的底端大都采用胶水黏贴封底,在盛放物品提起过程中,会由于胶水黏连不结实导致底部开胶,手提袋不能使用,物品跌落造成一定损失。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旨在解决现有手提袋底端需用胶水黏连且容易开胶导致物品损失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包括手提袋本体,所述手提袋本体包括中间片以及两侧片,各侧片与所述中间片相连接,所述中间片上设置二条有间隔的第一折痕,各侧片上与所述中间片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折痕,所述中间片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折痕向内对称折叠,所述各侧片通过所述第二折痕相向折叠,形成具有空腔且上端开口的袋体结构。所述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中,所述侧片包括侧面以及两黏贴区,两黏贴区与所述侧面相连接,各黏贴区均位于所述侧面与所述中间片之间。所述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中,各黏贴区均包括第一黏贴区和第二黏贴区,所述第一黏贴区与所述第二黏贴区相连接。所述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中,所述第一黏贴区与所述第二黏贴区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三折痕,所述第一黏贴区和所述第二黏贴区通过所述第三折痕向内折叠,使得所述第一黏贴区和所述第二黏贴区位于所述中间片的内侧。所述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中,所述第一黏贴区与所述第二黏贴区上均设置有黏贴层,通过黏贴层使得所述第一黏贴区、所述第二黏贴区以及所述中间片依次黏贴。所述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中,两黏贴区对称设置。所述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中,所述侧面为具有等腰梯形形状的侧面。所述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中,所述两第一折痕平行且与所述中间片的两边相交。所述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中,所述中间片的两顶端均设有一手提孔。所述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中,所述手提孔对称设置且结构相同。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包括手提袋本体,所述手提袋本体包括中间片以及两侧片,各侧片与所述中间片相连接,所述中间片上设置二条有间隔的第一折痕,各侧片上与所述中间片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折痕,所述中间片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折痕向内对称折叠,所述各侧片通过所述第二折痕相向折叠,形成具有空腔且上端开口的袋体结构。本技术中手提袋由单张纸折叠而成,且袋体的正面、背面以及底面一体设计,不容易底端开胶,提高了手提袋的承载重量,同时节省空间,环保,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平面展开的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平面展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平面左侧片黏贴区平面展开的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折叠过程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手提袋本体;20-左侧片;10-中间片;30-右侧片;101-正面;102-底面;103-背面;88-第一折痕;77-第二折痕;55-第三折痕;66-第四折痕;44-第五折痕;663-第六折痕;201-左侧面;203-左黏贴区;2031-第一黏贴区;2033-第二黏贴区;301-右侧面;303-右黏贴区;3031-第三黏贴区;3033-第四黏贴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改变了传统的胶水黏连的方式,通过单张纸经过相应的折痕折叠使得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正面、背面与底面一体设计,使得底面为实底,无需胶水黏连,能够承载重物而不会损坏手提袋,方便存储和运输,实现了手提袋整体结构的一体化。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5,图1为本技术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平面展开的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平面展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平面左侧片黏贴区平面展开的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折叠过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包括手提袋本体100,所述手提袋本体100由单张纸板根据若干折痕折叠而成,所述手提袋本体100包括中间片10和两侧片(即左侧片20和右侧片30),所述左侧片20和所述右侧片30以中间片10为镜像对称,所述左侧片20与所述右侧片30与所述中间片10相连接。所述中间片10可以为长方形形状,也可以为正方形形状,优选的,本技术为长方形形状。所述中间片10的两端设置有二条且有间隔的第一折痕88,优选的,两第一折痕88平行且与所述中间片10的两边相交,其位于所述中间片10的中段位置,所述左侧片20或右侧片30与所述中间片10连接处各设置有第二折痕77。所述中间片10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折痕88向内对称折叠,所述各侧片通过所述第二折痕77相向折叠,形成具有空腔且上端开口的袋体结构,优选的,袋体结构的正面101与背面103平行且对称设置。优选的,袋体的底面102的形状为长方形形状。进一步的,所述左侧片20与所述右侧片30的结构相同,以左侧片20为例加以说明,具体如下:所述左侧片20包括左侧面201和两左黏贴区203,所述左侧面201为等腰梯形形状的左侧面201,所述左侧面201的下底边长度等于所述底面102较短边的长度。所述左侧面201的高小于所述正面101或背面103的高,这样使得折叠后得到的手提袋不同于传统的手提袋正面与侧面等高,更美观,立体,方便运算。进一步的,两左黏贴区203与所述左侧面201的两侧腰相连接,且连接处各设置有第三折痕55。各左黏贴区203位于所述左侧面201和所述中间片10之间,优选的,位于左侧面201与正面101或所述背面103之间。每个左黏贴区203均包括第一黏贴区2031和第二黏贴区2033,所述第一黏贴区2031与第二黏贴区2033连接,且连接处各设置有第四折痕66。优选的,第一黏贴区2031与第二黏贴区2033均为三角形形状,所述第一黏贴区2031与第二黏贴区2033的结构相同或不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黏贴区2031与第二黏贴区2033以所述第四折痕66为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黏贴区2031与第二黏贴区2033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提袋本体,所述手提袋本体包括中间片以及两侧片,各侧片与所述中间片相连接,所述中间片上设置二条有间隔的第一折痕,各侧片上与所述中间片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折痕,所述中间片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折痕向内对称折叠,所述各侧片通过所述第二折痕相向折叠,形成具有空腔且上端开口的袋体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提袋本体,所述手提袋本体包括中间片以及两侧片,各侧片与所述中间片相连接,所述中间片上设置二条有间隔的第一折痕,各侧片上与所述中间片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折痕,所述中间片的两端通过所述第一折痕向内对称折叠,所述各侧片通过所述第二折痕相向折叠,形成具有空腔且上端开口的袋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片包括侧面以及两黏贴区,两黏贴区与所述侧面相连接,各黏贴区均位于所述侧面与所述中间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特征在于,各黏贴区均包括第一黏贴区和第二黏贴区,所述第一黏贴区与所述第二黏贴区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面粘合折叠式手提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黏贴区与所述第二黏贴区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三折痕,所述第一黏贴区和所述第二黏贴区通过所述第三折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斯梁柯符秀科魏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新宏泽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