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升机尾桨直驱及变距机构
本技术应用于无人直升机的
,特别涉及直升机尾桨直驱及变距机构。
技术介绍
直升机尾桨是用来保持飞行和对直升机进行航向调整的部分,尾桨旋转时,可以作为一个垂直的稳定面,对直升机的飞行起到稳定作用。一般来说,尾桨的结构形式主要采用跷跷板式、万向接头式、铰接式和无轴承式等等。在直升机行业中,尾桨的动力一般来自直升机的主发动机,尾桨驱动力与主螺旋桨的驱动力大小息息相关,通常通过皮带传动的传动方式连接以传递驱动力,因此尾桨与主螺旋桨共用一个驱动源。同时,现有的对尾桨进行变距的结构通常也是由皮带传动对尾桨进行螺距调整从而实现变距,进而使得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得以调整方向。目前,市面上的直升机通常采用由皮带传动方式将主螺旋桨驱动源的动力传递到尾桨以驱动尾桨的方式,这种传动方式在传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安全性较低,并且将尾桨与主螺旋桨的传动构成一体,尾桨变距精度较低,结构复杂,不易拆装,在维护或更新时较为麻烦。为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变距精度高的变距结构及能够直接驱动尾桨动作 ...
【技术保护点】
1.直升机尾桨直驱及变距机构,包括直升机尾部(1)和尾桨(2),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直驱结构及变距结构,所述直驱结构包括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设置在所述直升机尾部(1)且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所述尾桨(2)传动配合,所述变距结构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直升机尾部(1)上的变距舵机(4)和连杆结构(5),所述连杆结构(5)与所述变距舵机(4)相配合,所述连杆结构(5)与所述尾桨(2)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直升机尾桨直驱及变距机构,包括直升机尾部(1)和尾桨(2),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直驱结构及变距结构,所述直驱结构包括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设置在所述直升机尾部(1)且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与所述尾桨(2)传动配合,所述变距结构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直升机尾部(1)上的变距舵机(4)和连杆结构(5),所述连杆结构(5)与所述变距舵机(4)相配合,所述连杆结构(5)与所述尾桨(2)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尾桨直驱及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直升机尾部(1)末端的安装座(6),所述安装座(6)的一侧设置有散热支撑板(7),另一侧设置有安装支撑板(8),所述安装支撑板(8)上设置有通孔(9),所述驱动电机(3)固定设置在所述散热支撑板(7)上,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旋转轴套(10)且所述旋转轴套(10)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9),所述旋转轴套(10)上还设置有定位孔(11),所述尾桨(2)上设置有传动轴(12),所述传动轴(12)的一端与所述尾桨(2)传动配合,所述传动轴(1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11)相适配的定位销(13),所述传动轴(12)与所述旋转轴套(10)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尾桨直驱及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套(10)上套设有滚动轴承(14),所述滚动轴承(14)靠近所述驱动电机(3)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缘(15),所述滚动轴承(14)与所述通孔(9)相适配,所述限位凸缘(15)与所述安装支撑板(8)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升机尾桨直驱及变距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5)包括长连杆(51)、转接件(52)、安装件(53)和连接件(54),所述长连杆(51)处在所述直升机尾部(1)的上方,所述长连杆(51)的一端与所述变距舵机(4)相铰接,所述长连杆(5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所述转接件(52),所述安装件(53)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撑板(8)上,所述连接件(54)的一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紫燕无人飞行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