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H型可变桨距四旋翼植保无人机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H型可变桨距四旋翼植保无人机。
技术介绍
相比于传统的地面植保设备,植保无人机在作业中不受地形因素制约,机动性好,不会对高秆作物造成碾压而使其产量降低,提高了药物的喷洒效率,可以有效避免药物喷洒过程中,药物对作业人员的伤害。因此,在农田植物保护领域,植保无人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传统的电动植保无人机续航时间较短,作业面积有限,需频繁更换电池以完成完整的植保作业,并不能实现真正的“无人化”作业;变桨距植保无人机则具有大载荷、长续航的优势,该无人机选用燃油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有效载药量大幅度提高,可以实现长时间的飞行喷洒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植保无人机的不足,提供一种H型可变桨距四旋翼植保无人机,通过选用燃油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以及采用变桨距结构来大幅度提高载药量,延长飞行喷洒作业的时间,并且保证其响应速度更迅速,控制成本和设备损耗较少,安全性能更高。本技术由底架部分A、喷头组B、可调桨距机构组C、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H型可变桨距四旋翼植保无人机,由底架部分(A)、喷头组(B)、可调桨距机构组(C)、旋翼机构组(D)、龙骨部分(E)、减速器部分(F)、中架部分(G)、近减速器传动组(H)、近旋翼传动组(I)、发动机部分(J)、控制器对(1)、油箱(2)、水泵(3)、油泵(4)、联轴器(5)、导流罩(6)、药箱(7)组成,其特征在于:控制器对(1)的两个控制器分别固接于中架部分(G)的立板Ⅰ(93)、立板Ⅱ(104)上;油箱(2)固接于中架部分(G)的油箱座对(98)下方;水泵(3)固接于中架部分(G)的底板(91)左端;油泵(4)固接于中架部分(G)的底板(91)中部;导流罩(6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型可变桨距四旋翼植保无人机,由底架部分(A)、喷头组(B)、可调桨距机构组(C)、旋翼机构组(D)、龙骨部分(E)、减速器部分(F)、中架部分(G)、近减速器传动组(H)、近旋翼传动组(I)、发动机部分(J)、控制器对(1)、油箱(2)、水泵(3)、油泵(4)、联轴器(5)、导流罩(6)、药箱(7)组成,其特征在于:控制器对(1)的两个控制器分别固接于中架部分(G)的立板Ⅰ(93)、立板Ⅱ(104)上;油箱(2)固接于中架部分(G)的油箱座对(98)下方;水泵(3)固接于中架部分(G)的底板(91)左端;油泵(4)固接于中架部分(G)的底板(91)中部;导流罩(6)经铆钉固接于龙骨部分(E)外围;药箱(7)固接于底架部分(A)的底部纵管组(10)上;中架部分(G)的中板(99)固接于底架部分(A)的后n形管(12)、中n形管(18)和前n形管(21)上,中架部分(G)的底板(91)与底架部分(A)的上部横管对(14)固接;减速器部分(F)中的减速箱(83)固接于中架部分(G)的中板(99)中部,减速器部分(F)的轴承座Ⅰ(84)、轴承座Ⅱ(88)与中架部分(G)的支座对(101)固接;发动机部分(J)由发动机(124)、锥齿轮Ⅵ(125)组成,锥齿轮Ⅵ(125)固接于发动机输出轴上,发动机部分(J)经发动机(124)固接于中架部分(G)的底板(91)右端;减速器部分(F)中的锥齿轮Ⅱ(89)与发动机部分(J)中的锥齿轮Ⅵ(125)相互啮合;近减速器传动组(H)中近减速器传动部分Ⅰ(H1)、近减速器传动部分Ⅱ(H2)的轴承座对Ⅱ(109)分别与中架部分(G)的横板对Ⅰ(96)、横板对Ⅱ(106)的上横板固接,近减速器传动组(H)中近减速器传动部分Ⅰ(H1)、近减速器传动部分Ⅱ(H2)的传动轴Ⅰ(111)经联轴器(5)与减速器部分(F)的减速箱输出轴(86)固接;近旋翼传动组(I)中近旋翼传动部分Ⅰ(Ⅰ1)和近旋翼传动部分Ⅱ(Ⅰ2)的轴承座Ⅲ(116)与中架部分(G)的横板对Ⅰ(96)的上横板固接,近旋翼传动组(I)中近旋翼传动部分Ⅰ(Ⅰ1)和近旋翼传动部分Ⅱ(Ⅰ2)的连接夹(119)与近减速器传动组(H)的加强板对(108)铰接;近旋翼传动组(I)中近旋翼传动部分Ⅲ(Ⅰ3)和近旋翼传动部分Ⅳ(Ⅰ4)的轴承座Ⅲ(116)与中架部分(G)的横板对Ⅱ(106)的上横板固接,近旋翼传动组(I)中近旋翼传动部分Ⅲ(Ⅰ3)和近旋翼传动部分Ⅳ(Ⅰ4)的连接夹(119)与近减速器传动组(H)的加强板对(108)铰接,近旋翼传动组(I)中近旋翼传动部分Ⅰ(Ⅰ1)和近旋翼传动部分Ⅱ(Ⅰ2)的锥齿轮Ⅳ(115)与近减速器传动组(H)中近减速器传动部分Ⅰ(H1)的锥齿轮Ⅲ(114)啮合,近旋翼传动组(I)中近旋翼传动部分Ⅲ(Ⅰ3)和近旋翼传动部分Ⅳ(Ⅰ4)的锥齿轮Ⅳ(115)与近减速器传动组(H)中近减速器传动部分Ⅱ(H2)的锥齿轮Ⅲ(114)啮合;可调桨距机构组(C)中可调桨距机构Ⅰ(C1)、可调桨距机构Ⅱ(C2)、可调桨距机构Ⅲ(C3)和可调桨距机构Ⅳ(C4)的传动轴连接件(51)分别与近旋翼传动组(I)中近旋翼传动部分Ⅰ(Ⅰ1)、近旋翼传动部分Ⅱ(Ⅰ2)、近旋翼传动部分Ⅲ(Ⅰ3)和近旋翼传动部分Ⅳ(Ⅰ4)的碳纤维管Ⅱ(120)固接,近旋翼传动组(I)中近旋翼传动部分Ⅰ(Ⅰ1)、近旋翼传动部分Ⅱ(Ⅰ2)、近旋翼传动部分Ⅲ(Ⅰ3)和近旋翼传动部分Ⅳ(Ⅰ4)的轴承Ⅶ(122)外圈分别与可调桨距机构组(C)中可调桨距机构Ⅰ(C1)、可调桨距机构Ⅱ(C2)、可调桨距机构Ⅲ(C3)和可调桨距机构Ⅳ(C4)的传动轴连接件(51)固接,可调桨距机构组(C)中可调桨距机构Ⅰ(C1)、可调桨距机构Ⅱ(C2)、可调桨距机构Ⅲ(C3)和可调桨距机构Ⅳ(C4)的锥齿轮Ⅰ(37)分别与近旋翼传动组(I)中近旋翼传动部分Ⅰ(Ⅰ1)、近旋翼传动部分Ⅱ(Ⅰ2)、近旋翼传动部分Ⅲ(Ⅰ3)和近旋翼传动部分Ⅳ(Ⅰ4)的锥齿轮Ⅴ(123)啮合,可调桨距机构组(C)中可调桨距机构Ⅰ(C1)、可调桨距机构Ⅱ(C2)、可调桨距机构Ⅲ(C3)和可调桨距机构Ⅳ(C4)的舵机连杆(53)分别与近旋翼传动组(I)中近旋翼传动部分Ⅰ(Ⅰ1)、近旋翼传动部分Ⅱ(Ⅰ2)、近旋翼传动部分Ⅲ(Ⅰ3)和近旋翼传动部分Ⅳ(Ⅰ4)的舵机连接件对(121)固接;旋翼机构组(D)中旋翼机构Ⅰ(D1)、旋翼机构Ⅱ(D2)、旋翼机构Ⅲ(D3)和旋翼机构Ⅳ(D4)的桨叶夹对(78)分别与可调桨距机构组(C)中可调桨距机构Ⅰ(C1)、可调桨距机构Ⅱ(C2)、可调桨距机构Ⅲ(C3)和可调桨距机构Ⅳ(C4)的定位端盖组(44)固接;喷头组(B)中喷头部分Ⅰ(B1)、喷头部分Ⅱ(B2)、喷头部分Ⅲ(B3)和喷头部分Ⅳ(B4)经孔组(27)分别固接于可调桨距机构组(C)中可调桨距机构Ⅰ(C1)、可调桨距机构Ⅱ(C2)、可调桨距机构Ⅲ(C3)和可调桨距机构Ⅳ(C4)的底部支撑座(36)下方;龙骨部分(E)的小号龙骨对(79)与中架部分(G)的长立杆Ⅰ(94)、左短杆(95)、长立杆Ⅱ(105)、右短杆(107)固接,龙骨部分(E)的大号龙骨对(80)和中间龙骨对(81)与底架部分(A)中固定座组(15)的6个固定座固接,龙骨部分(E)的中号龙骨对(82)与中架部分(G)的短立杆Ⅰ(92)、短立杆Ⅱ(103)固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可变桨距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部分(A)由落地管对(8)、底部横管对(9)、底部纵管组(10)、减震套筒组(11)、后n形管(12)、中部横管对(13)、上部横管对(14)、固定座组(15)、管连接件组(16)、细纵管组(17)、中n形管(18)、短纵管对(19)、长纵管对(20)、前n形管(21)组成,其中落地管对(8)的2个落地管分别与底部横管对(9)的2个横管左右两端固接;底部纵管组(10)的4个纵管两端,分别与底部横管对(9)的2个横管内侧固接;后n形管(12)与前n形管(21)的下端与,分别与底部横管对(9)的2个横管左右两端固接;中部横管对(13)的2个横管,分别与后n形管(12)和前n形管(21)近下部横向内侧固接;长纵管对(20)的2个长纵管,分别与后n形管(12)和前n形管(21)近上部纵向内侧固接;中n形管(18)的下端,分别与长纵管对(20)的2个长纵管中心固接;上部横管对(14)的2个横管,对称固接于长纵管对(20)的2个长纵管中部;短纵管对(19)的2个短纵管,对称固接于上部横管对(14)的2个横管中部;固定座组(15)的6个固定座分别固接于后n形管(12)、中n形管(18)和前n形管(21)的上横管左右两端上面;细纵管组(17)的4个细纵管中的两个细管固接于前n形管(21)和中n形管(18)的上横管之间;细纵管组(17)的4个细纵管中的另两个细管固接于后n形管(12)和中n形管(18)的上横管之间;管连接件组(16)的4个管连接件,分别固接于细纵管组(17)中4个细纵管的中间;减震套筒组(11)的4个减震套筒分别固接于落地管对(8)的2个落地管近两端。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可变桨距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头组(B)由喷头部分Ⅰ(B1)、喷头部分Ⅱ(B2)、喷头部分Ⅲ(B3)、喷头部分Ⅳ(B4)组成,喷头部分Ⅰ(B1)、喷头部分Ⅱ(B2)、喷头部分Ⅲ(B3)、喷头部分Ⅳ(B4)的结构相同,均由喷头壳(22)、弹性垫片(23)、放气端盖(24)、密封圈(25)、左侧管(26)、连接管(28)、右侧管(29)、软管连接件(30)、喷管(31)、过滤网(32)、喷头(33)组成,其中连接管(28)上圆端面均布孔组(27)的4个通孔;软管连接件(30)与连接管(28)的上部右侧管(29)螺纹连接;喷管(31)上端与连接管(28)下端螺纹连接;过滤网(32)、弹性垫片(23)、喷头(33)、喷头壳(22)自上而下顺序排列于喷管(31)下部,且喷头壳(22)与喷管(31)下端螺纹连接;密封圈(25)置于喷管(31)的左侧管(26)口,放气端盖(24)与喷管(31)的左侧管(26)螺纹连接。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H型可变桨距四旋翼植保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桨距机构组(C)由可调桨距机构Ⅰ(C1)、可调桨距机构Ⅱ(C2)、可调桨距机构Ⅲ(C3)和可调桨距机构Ⅳ(C4)组成,可调桨距机构Ⅰ(C1)、可调桨距机构Ⅱ(C2)、可调桨距机构Ⅲ(C3)和可调桨距机构Ⅳ(C4)的结构相同,均由卡环Ⅰ(34)、轴承Ⅰ(35)、底部支撑座(36)、锥齿轮Ⅰ(37)、支撑座(38)、定位轴套(39)、轴承Ⅱ(40)、卡环Ⅱ(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航,姜宇,赵航,裴思宇,李宏泽,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