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机器人全向充电座及其自主充电方法本分案申请的原案是专利技术申请,原案申请号是2016111903171,专利技术名称是一种移动机器人全向充电装置,申请日是2016年12月21日。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全向充电座及其自主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服务机器人越来越多的走入普通人家庭生活中,结合智能家居产品,使得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由于现在电池技术瓶颈,服务机器人普遍运行时间较短,此时就需要机器人检测到电量低时能自动找到充电座进行充电。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自主充电座及移动机器人需要通过红外传感器精准定位,然后使移动机器人精确的移动到充电座上的金属电极片上。此种方式需要多次调解移动机器人方向方能准确对接,技术复杂,抗干扰性弱且安全性低。分析上述提及的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1、现在电池技术瓶颈,服务机器人普遍运行时间较短,此时就需要机器人检测到电量低时能自动找到充电座进行充电;2、现在自主充电座及移动机器人需要通过红外传感器精准定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机器人全向充电座及其自主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向充电插座9;/n移动机器人底盘10;微动接触开关插头11;/n其中,全向充电插座9包含:上部充电电极1、红外发射管2、下部充电电极3、底座4;/n微动接触开关插头11包含:上部微动接触开关触点5;红外接收管6;下部微动接触开关触点7;挡板8;/n其连接关系为:所述全向充电座(9)包含所述上部充电电极(1)和所述下部充电电极(3),所述底座(4)可调节高度,围绕充电电极连接轴的一圈所述红外发射管(2),一圈安装/n18个所述红外发射管(2),每个所述红外发射管(2)以20度分布,使红外射线可以遍布周围/n36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机器人全向充电座及其自主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全向充电插座9;
移动机器人底盘10;微动接触开关插头11;
其中,全向充电插座9包含:上部充电电极1、红外发射管2、下部充电电极3、底座4;
微动接触开关插头11包含:上部微动接触开关触点5;红外接收管6;下部微动接触开关触点7;挡板8;
其连接关系为:所述全向充电座(9)包含所述上部充电电极(1)和所述下部充电电极(3),所述底座(4)可调节高度,围绕充电电极连接轴的一圈所述红外发射管(2),一圈安装
18个所述红外发射管(2),每个所述红外发射管(2)以20度分布,使红外射线可以遍布周围
360度空间;
所述全向充电座(9)内有微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继电器组合ACDC模块,微控制器接收所述移动机器人底盘(10)的命令并控制所述红外发射管(2)、所述上部充电电极(1)和所述下部充电电机(3)的开关;
所述移动机器人底盘(10)内包含有微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继电器组、电池、微动接触开关(上)、微动接触开关(下)和电机驱动模块;
所述微动接触开关插头(11)包含所述上部微动接触开关触点(5)、所述下部微动接触开关触点(7)、3个所述红外接收管(6)、3个红外接收管之间的所述挡板(8);
所述上部微动接触开关触点(5)和所述下部微动接触开关触点(7)是机械限位开关,当所述移动机器人底盘(10)移动到所述全向充电插座(9)底部的时候,所述上部微动接触开关触点(5)接触所述上部充电电极(1),所述微动接触开关触点(5)由于接触压力被所述上部充电电极(1)按下,所述移动机器人底盘(10)上的微控制器检测到所述上部微动接触开关(5)的开关动作;同理所述下部微动接触开关(7)接触所述下部充电电极(3);
所述上部微动接触开关触点(5)和所述下部微动接触触点(7)即是机械限位开关,也连接移动机器人控制板上的继电器,继电器的另一头连接电池的电极,即,微动接触触点即是用来检测接触动作,也是用来向电池传输电力的授电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机器人全向充电座及其自主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动接触开关插头...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