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收缩印刷膜电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244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收缩印刷膜电加热结构,包括箱体、延长机构和密封机构,所述延长机构位于箱体上,所述延长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电机和电加热棒,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安装于箱体的内侧,所述第一齿轮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固定于第二转轴的端部,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棒,所述箱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收缩印刷膜电加热结构设置有延长机构,使得印刷膜本体能够在箱体的内部形成多个“Z”字型结构,从而延长了印刷膜本体加热的时间,提升了印刷膜本体加热的质量,同时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高度较低,从而方便印刷膜本体安装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收缩印刷膜电加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印刷膜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收缩印刷膜电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当成卷的印刷膜通过丝网印刷机后,印刷油墨会留在印刷膜上,在油墨未干前,膜上的油墨容易粘上粉尘,在成卷收料后也容易造成粘膜,字体变糊。所以在印刷后,收卷前,需要把印刷膜上的油墨烘干才行,这就需要烘烤箱。如公开号为CN208698185U的技术所公开的一种节能匀速烘烤箱,其虽然可连续对印刷膜进行烘干,提高了印刷膜在加热空间内部的移动路程,提高了印刷膜的烘干效率和质量,但是使得印刷膜移动路程增加的转辊之间的高度较高,从而不方便印刷膜安装在转辊上,进而设计不够合理,同时顶盖为整体设计,导致较重,不方便对顶盖的拆卸。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热收缩印刷膜电加热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收缩印刷膜电加热结构,解决了现有的热收缩印刷膜电加热结构中转辊之间的高度较高,从而不方便印刷膜安装在转辊上,同时顶盖为整体设计,导致较重,不方便对顶盖的拆卸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收缩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收缩印刷膜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延长机构和密封机构,所述延长机构位于箱体(1)上,所述延长机构包括第一转轴(2)、电机(4)和电加热棒(9),所述第一转轴(2)的端部安装于箱体(1)的内侧,且第一转轴(2)的端部贯穿于箱体(1)的内部分别与第一齿轮(3)和电机(4)相互连接,并且第一转轴(2)的另一端部之间通过第一皮带(5)相互连接,而且第一皮带(5)位于箱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齿轮(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固定于第二转轴(7)的端部,并且第二转轴(7)的另一端部贯穿于箱体(1)的内部,而且第二转轴(7)的另一端部之间通过第二皮带(8)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收缩印刷膜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延长机构和密封机构,所述延长机构位于箱体(1)上,所述延长机构包括第一转轴(2)、电机(4)和电加热棒(9),所述第一转轴(2)的端部安装于箱体(1)的内侧,且第一转轴(2)的端部贯穿于箱体(1)的内部分别与第一齿轮(3)和电机(4)相互连接,并且第一转轴(2)的另一端部之间通过第一皮带(5)相互连接,而且第一皮带(5)位于箱体(1)的外部,所述第一齿轮(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齿轮(6),且第二齿轮(6)固定于第二转轴(7)的端部,并且第二转轴(7)的另一端部贯穿于箱体(1)的内部,而且第二转轴(7)的另一端部之间通过第二皮带(8)相互连接,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棒(9),所述箱体(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料口(10)和出料口(11),且进料口(10)和出料口(11)的内部贯穿有印刷膜本体(12),并且印刷膜本体(12)分别设置于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收缩印刷膜电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位于箱体(1)上,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盖板(13),所述盖板(13)安装于箱体(1)的顶部,且盖板(13)的边侧铺设有密封件(14),并且盖板(13)的顶部固定有把手(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科学胡衍国丁中勇张令成王晓旭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新达包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