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机构,包括箱体、开设在箱体右侧进纸口、开设在箱体左侧的出纸口、第二驱动电机、电动伸缩杆、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所述箱体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首先,通过第二驱动电动带动印版滚筒和转板转动,对载墨筒内的油墨进行搅动,搅动的油墨流入浸墨管内,对墨刷进行浸墨,通过墨刷对印版滚筒进行刷墨,解决了印版滚筒浸墨后转动会造成油墨飞溅以及墨槽内油墨容易挥发干涩的问题,其次,利用转动风叶产生的风能,将热量经过印刷后的纸张表面的后再通过出纸口排出,在散热的同时,有效利用了热能对印刷后的纸张表面的油墨进行初步的烘干,提升了凹版印刷机散热和烘干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机构
本技术涉及凹版印刷机
,尤其涉及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机构。
技术介绍
凹版印刷机是采用圆压圆直接印刷方式印刷,印版直接制在印版滚筒上,采用浸墨或喷墨方式给墨,没有匀墨机构。由于墨层厚,使用挥发性强的快干油墨,须有烘干装置。然而现有的凹版印刷机涂墨机构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的凸版印刷机涂墨大多通过印版滚筒在墨槽内浸墨后,在通过刮刀将印版滚筒表面多余的油墨刮去,此涂墨方式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印版滚筒在转动时,存在油墨飞溅的问题,且墨槽内的油墨容易挥发干涩,不利于保存,其次,凸版印刷机在印刷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此热量大多难以流通,会造成印版滚筒表面的油墨快速干涩,造成印刷质量差的问题,存在散热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油墨容易飞溅干涩和散热性能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机构,包括箱体、开设在箱体右侧进纸口、开设在箱体左侧的出纸口、第二驱动电机、电动伸缩杆、压印滚筒和印版滚筒,所述箱体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印滚筒,所述箱体的前端面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箱体的前端面安装有齿盘,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端面通过传动皮带与齿盘传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端面安装有印版滚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箱体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载墨筒,所述齿盘的输出轴贯穿载墨筒并延伸至载墨筒的内部,所述齿盘的输出轴外端面固定连接有转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载墨筒的侧端面连通有浸墨管,所述浸墨管靠近印版滚筒的一侧安装有墨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箱体的前端面安装有两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端面安装有转动风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箱体的前端面安装有与载墨筒连通的输墨管。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将油墨装载在载墨筒内,防止油墨挥发,通过第二驱动电动带动印版滚筒和转板转动,通过转板的转动,对载墨筒内的油墨进行搅动,防止油墨沉淀造成着色不均,同时,油墨在搅动离心力的作用下流入浸墨管内,对墨刷进行浸墨,通过浸墨后的墨刷对印版滚筒的表面进行刷墨,解决了印版滚筒浸墨后转动会造成油墨飞溅以及墨槽内油墨容易挥发干涩的问题。2、本技术中,通过第一驱动电机带动转动风叶的转动,利用转动风叶产生的风能,将热量经过印刷后的纸张表面的后再通过出纸口排出,在散热的同时,有效利用了废弃的热能对印刷后的纸张表面的油墨进行初步的烘干,提升了凹版印刷机散热和烘干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剖视图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载墨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箱体;2、进纸口;3、出纸口;4、第一驱动电机;5、第二驱动电机;6、传动皮带;7、齿盘;8、输墨管;9、转动风叶;10、电动伸缩杆;11、压印滚筒;12、印版滚筒;13、载墨筒;14、转板;15、浸墨管;16、墨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机构,包括箱体1、开设在箱体1右侧的进纸口2、开设在箱体1左侧出纸口3、第二驱动电机5、电动伸缩杆10、压印滚筒11和印版滚筒12,箱体1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0,电动伸缩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印滚筒11,箱体1的前端面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5,箱体1的前端面安装有齿盘7,第二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外端面通过传动皮带6与齿盘7传动连接,通过电动伸缩杆10的升降将压印滚筒11向下压动,通过压印滚筒11对纸进行压印,通过第二驱动电机5的转动,带动传动皮带6的转动,从而带动齿盘7进行转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外端面安装有印版滚筒12,通过印版滚筒12的转动将油墨印在纸的表面。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箱体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载墨筒13,齿盘7的输出轴贯穿载墨筒13并延伸至载墨筒13的内部,齿盘7的输出轴外端面固定连接有转板14,载墨筒13的侧端面连通有浸墨管15,浸墨管15靠近印版滚筒12的一侧安装有墨刷16,通过载墨筒13对油墨进行装载,通过齿盘7带动转板1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载墨筒13内的油墨进行搅动,防止油墨沉淀造成着色不均,且通过油墨的搅动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油墨导入浸墨管15内,将墨刷16浸湿,通过墨刷16对印版滚筒12表面涂墨。具体的,如图2所示,箱体1的前端面安装有两组第一驱动电机4,第一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外端面安装有转动风叶9,通过转动风叶9将箱体1内热量通过出纸口3排出,同时,排出的热风需经过纸的外表面,能初步的对印刷后的纸张外表面的油墨进行烘干。具体的,如图1所示,箱体1的前端面安装有与载墨筒13连通的输墨管8,通过输墨管8对载墨筒13内进行装墨。工作原理:使用时,纸张通过进纸口2导入压印滚筒11和印版滚筒12之间,通过第二驱动电机5的转动,带动印版滚筒12和传动皮带6的转动,从而带动齿盘7进行转动,通过齿盘7的转动,带动转板1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载墨筒13内的油墨进行搅动,防止油墨沉淀造成着色不均,且通过油墨的搅动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油墨导入浸墨管15内,将墨刷16浸湿,通过墨刷16对印版滚筒12表面涂墨,同时电动伸缩杆10带动压印滚筒11下降,将纸张压印在涂墨后的印版滚筒12的外表面进行印刷,印刷后的纸张通过出纸口3向外输送,同时打开第一驱动电机4,带动转动风叶9的转动,将箱体1内产生的热量通过出纸口3向外排出,排出时的热风经过印刷后的纸张表面,对印刷后的纸张表面油墨进行初步烘干。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机构,包括箱体(1)、开设在箱体(1)右侧进纸口(2)、开设在箱体(1)左侧出纸口(3)、第二驱动电机(5)、电动伸缩杆(10)、压印滚筒(11)和印版滚筒(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0),所述电动伸缩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印滚筒(11),所述箱体(1)的前端面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5),所述箱体(1)的前端面安装有齿盘(7),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外端面通过传动皮带(6)与齿盘(7)传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机构,包括箱体(1)、开设在箱体(1)右侧进纸口(2)、开设在箱体(1)左侧出纸口(3)、第二驱动电机(5)、电动伸缩杆(10)、压印滚筒(11)和印版滚筒(1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内侧顶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0),所述电动伸缩杆(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印滚筒(11),所述箱体(1)的前端面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5),所述箱体(1)的前端面安装有齿盘(7),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外端面通过传动皮带(6)与齿盘(7)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外端面安装有印版滚筒(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凹版印刷机涂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丰诚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