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钢板及使用于其的片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21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例涉及层压钢板及使用于其的片材,上述片材包括丙烯酸树脂层以及直接形成于上述丙烯酸树脂层的一面的氟化高分子树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压钢板及使用于其的片材
本技术实例涉及层压钢板、其制造方法及使用于其的片材。更详细地,多个实例涉及一种既具有耐候性、耐化学性及耐污染性又可以承受高温层压工序的层压钢板、其制造方法及使用于其的片材。
技术介绍
所谓层压钢板是指在以电镀锌钢板、热浸镀锌钢板、冷轧钢板、不锈钢钢板、热镀铝锌钢板以及铝线圈等为材料制成的钢板表面上形成各种功能性膜层的产品。上述层压钢板主要应用于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家用电器外形壳,与普通涂装钢板相比,具有美丽的外观特性和卓越的加工性的优点。并且,层压钢板也用作建筑物的内部及外部装饰材料,在此情况下,在制造钢板后,对钢板进行单独的加工步骤并且必须将膜粘结在其上,因此应满足优秀的加工性、粘结性、耐候性、耐腐蚀性等条件。通常,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聚氯乙烯(PVC)膜等作为层压钢板的保护膜,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耐紫外线(UV)性、加工性及耐裂纹性稍稍欠缺,而聚氯乙烯膜的耐候性、耐化学性及耐污染性不高,因此,这种层压钢板在用作建筑内部及外部装饰材料方面略显不足。为了改善此问题,最近尝试使用耐候性优秀的氟化高分子树脂层来作为保护膜,然而,氟化高分子树脂层在其特性上与其他功能性膜的接合力低,在通过涂敷原料树脂来形成层压膜以解决此问题的情况下,产品的适用性则不是很好。并且,在将如保护膜等功能性膜层压于钢板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与钢板的接合力而需要高温条件,但氟化高分子树脂层的耐热性一般不高,因此存在无法承受高温条件而导致膜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例提供一种既具有耐候性、耐化学性及耐污染性又可以承受高温层压工序的层压钢板、其的制造方法及使用于其的片材。一实例的层压钢板包括:钢板以及设置于上述钢板上的第一片材,上述第一片材包括丙烯酸树脂层以及直接形成于上述丙烯酸树脂层的一面的氟化高分子树脂层。再一实例的层压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共挤压(co-extrusion)丙烯酸树脂与氟化高分子树脂来制造第一片材的步骤;通过层压上述第一片材与包括基材层的第二片材来制造复合片材的步骤,其中,上述基材层选自由聚酯树脂层、聚烯烃树脂层、聚氯乙烯树脂层、铝箔层以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以及层压上述复合片材和钢板的步骤。另一实例的片材包括通过共挤压丙烯酸树脂与氟化高分子树脂来形成的丙烯酸树脂层以及氟化高分子树脂层。上述实例的层压钢板在外围具备有氟化高分子树脂层,因此具有非常优秀的耐候性(尤其,耐紫外线性)、耐化学性以及耐污染性。并且,在氟化高分子树脂层的一面形成丙烯酸树脂层,因此可以弥补氟化高分子树脂层的低粘结力。根据优选实例,在上述氟化高分子树脂层与钢板之间插入耐热性优秀的基材层,从而可防止耐热性不足的氟化高分子树脂层在高温层压工序中变形。并且,根据优选实例,通过共挤压来层压上述丙烯酸树脂层与氟化高分子树脂层,因此在它们之间无需单独的粘结剂,而且,经共挤压的膜的表面粗几乎没有糙度差异,因此可以更确实地抑制高温层压过程中的变形。附图说明图1示出一实例的层压钢板的层结构。图2示出一实例的层压钢板的制造方法。图3示出一实例的层压钢板的制造方法。图4示出通过共挤压来制造第一片材的工序例。附图标记的说明10:层压钢板11:复合片材20:挤压机100:第一片材110:氟化高分子树脂层120:丙烯酸树脂层200:第二片材210:粘结剂层220:功能层230:基材层310:粘结剂层320:底漆涂膜层330:预处理层340: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以下的实例说明中,在记载各个层、孔、窗或区域等形成于各个层、孔、窗或区域等的“上(on)”或“下(under)”的情况下,“上”和“下”包括所有“直接(directly)”或“介于(indirectly)其他结构要素”来形成的情况。并且,对于各个结构要素的上与下的基准以附图为基准进行说明。出于说明的目的,附图中的各个结构要素的尺寸可被夸大,且并不意味着实际应用的尺寸。并且,应理解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所记载的用于表示结构组分的物性值、尺寸等的所有数值范围在所有情况下均由术语“约”修饰。一实例的层压钢板包括:钢板以及设置于上述钢板上的第一片材,上述第一片材包括丙烯酸树脂层以及直接形成于上述丙烯酸树脂层的一面的氟化高分子树脂层。层压钢板图1示出一实例的层压钢板的层结构。参照图1,一实例的层压钢板10包括:钢板340;以及配置于上述钢板340上的第一片材100,上述第一片材100包括:丙烯酸树脂层120;以及直接形成于上述丙烯酸树脂层120的一面的氟化高分子树脂层110。根据一实例,上述层压钢板10在上述钢板340与上述第一片材100之间还可包括第二片材200,上述第二片材200包括选自由聚酯树脂层、聚烯烃树脂层、聚氯乙烯树脂层、铝箔层以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基材层230。第一片材上述第一片材100包括:丙烯酸树脂层120;以及直接形成于上述丙烯酸树脂层120的一面的氟化高分子树脂层110。像这样,可以通过在氟化高分子树脂层的一面形成丙烯酸树脂层,来弥补氟化高分子树脂层的低粘结力。根据一实例,上述第一片材可通过共挤压来形成。具体地,上述第一片材100通过共挤压来形成。即,上述第一片材100包括通过共挤压丙烯酸树脂与氟化高分子树脂来形成的丙烯酸树脂层以及氟化高分子树脂层。由此,在上述丙烯酸树脂层与上述氟化高分子树脂层之间不存在粘结剂,因此可以防止因粘结剂导致的物性下降。并且上述丙烯酸树脂层与上述氟化高分子树脂层之间即使没有粘结剂也可以具有非常优秀的接合力。氟化高分子树脂层上述氟化高分子树脂层110包含50重量百分比以上、70重量百分比以上或90重量百分比以上的氟化高分子树脂。例如,上述氟化高分子树脂可以为聚偏氟乙烯(PVdF)树脂。由此,上述氟化高分子树脂层可以为聚偏氟乙烯树脂层,即,聚偏氟乙烯膜。上述聚偏氟乙烯树脂可以为偏氟乙烯(VF2)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在此情况下,上述共聚物可包含至少50重量百分比的偏氟乙烯以及可与偏氟乙烯共聚合的剩余量的其他单体。作为可与上述偏氟乙烯共聚合的共聚单体,优选为氟化单体,具体地,可以为氟乙烯;三氟乙烯(VF3);三氟氯乙烯(CTFE);1,2-二氟乙烯;四氟乙烯(TFE);六氟丙烯(HFP);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如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全氟(乙基乙烯基)醚(PEVE)及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PVE);全氟(1,3-二氧杂环戊烯);全氟(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烯)(PDD)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优选地,上述共聚单体可以为三氟氯乙烯、六氟丙烯、三氟乙烯或四氟乙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层压钢板,其特征在于,/n包括:/n钢板,以及/n设置于上述钢板上的第一片材,/n上述第一片材包括丙烯酸树脂层以及直接形成于上述丙烯酸树脂层的一面的氟化高分子树脂层。/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0 KR 10-2018-0070767;20190529 KR 10-2019-001.一种层压钢板,其特征在于,
包括:
钢板,以及
设置于上述钢板上的第一片材,
上述第一片材包括丙烯酸树脂层以及直接形成于上述丙烯酸树脂层的一面的氟化高分子树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层压钢板在上述钢板和上述第一片材之间还包括第二片材,上述第二片材包括选自由聚酯树脂层、聚烯烃树脂层、聚氯乙烯树脂层、铝箔层以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基材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氟化高分子树脂层配置于上述层压钢板的最外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片材通过共挤压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丙烯酸树脂层与上述氟化高分子树脂层的表面粗糙度Ra分别为0.01μm至2.0μ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钢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丙烯酸树脂层的表面粗糙度Ra与上述氟化高分子树脂层的表面粗糙度Ra之差为0.3μm以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锡仁韩权炯蒋匡镐
申请(专利权)人:爱思开希高新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