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纳米微孔隔热保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39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纳米微孔隔热保温装置,隔热保温装置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热源表面上的隔热层、多层纤维保温层、纤维模块层和保护层,隔热层为纳米微孔隔热板,纤维保温层为硅酸铝纤维毯;隔热层朝向纤维保温层一侧设置有钢丝网层和铝箔纤维布层,隔热保温装置上设置有开口,开口由隔热保温装置的一端延伸至隔热保温装置的另一端,开口的截面与隔热保温装置的径向方向平行,位于开口一侧的保护层上缝制有保护条,位于开口另一侧的保护层外侧设置有粘合密封机构,保护条的另一侧延伸至粘合密封机构处,保护条内表面上设置有与粘合密封机构相配合的粘合体。该隔热保温装置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导热系数很低,使用方便。

A composite nano microporous heat insul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纳米微孔隔热保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保温隔热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型纳米微孔隔热保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窑炉、钢包、金属冶炼等领域由于耗能较大,因此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考虑,需要对设备进行高效的隔热保温,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需求。在工业中采用良好的保温隔热材料有利于减少产品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减小隔热层体积,从减小设备设施的体积,达到美观协调的效果,具有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市场上较常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包括泡沫保温板、保温棉和保温纤维等,上述保温隔热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材料的保温效果较差,使用时在设备表面包覆厚度较高,导致设备整体体积大,而且增加了整体设备的重量;(2)所采用的材料不够环保,对人体和环境有危害;(3)材料的强度不足,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增加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纳米微孔隔热保温装置,其具有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导热系数很低,使用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型纳米微孔隔热保温装置,包覆在热源表面,所述隔热保温装置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热源表面上的隔热层、多层纤维保温层、纤维模块层和保护层,所述隔热层、所述纤维保温层、所述纤维模块层和所述保护层之间通过高温胶粘结,所述隔热层为纳米微孔隔热板,所述纤维保温层为硅酸铝纤维毯;所述隔热层朝向所述纤维保温层一侧设置有钢丝网层和铝箔纤维布层,所述隔热保温装置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由所述隔热保温装置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隔热保温装置的另一端,所述开口的截面与所述隔热保温装置的径向方向平行,位于所述开口一侧的保护层上缝制有保护条,位于所述开口另一侧的保护层外侧设置有粘合密封机构,所述保护条的另一侧延伸至粘合密封机构处,所述保护条内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粘合密封机构相配合的粘合体。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粘合密封机构为魔术公贴,所述粘合体为魔术母贴。使用时,魔术贴极容易进行粘合和分离,有利于隔热保温装置的组装和拆卸,操作简单,同时魔术贴的长度也可以进行调整,便于隔热保温装置与热源之间进行贴合。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隔热层设置为单层或多层。根据使用环境以及所需达到的保温效果选择隔热保温装置中隔热层的层数,既可以有效的组织热量向外辐射,减少热量损失,同时也节省了成本,减少了隔热保温装置的厚度。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纤维模块层为硅酸铝纤维模块。进一步地改进在于,所述保护层为PE膜或高硅氧玻璃纤维布。提高了纳米微孔隔热保温材料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型纳米微孔隔热保温装置,由隔热层、多层纤维保温层、纤维模块层和保护层组成,纳米微孔隔热板作为隔热层导热系数很小,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因此在达到同样的保温效果下,隔热层的厚度可以很薄,从而大幅度减少了隔热保温装置的厚度;硅酸铝纤维毯作为纤维保温层具有低导热性能,与隔热层配合使用进一步限制了热量的对流和辐射,减少了热损失,增强了隔热效果,且其具有一定的弹性有效弥补热源的变形,使得隔热保温装置与热源之间不会产生缝隙;隔热保温装置通过开口处设置的魔术贴进行组装和拆卸,操作简单,同时魔术贴的长度也可以进行调整,便于隔热保温装置与热源之间进行贴合;通过在纳米微孔隔热板与隔热层之间设置钢丝网层和铝箔纤维布层,可以提升隔热层的强度,延长隔热保温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隔热保温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1中隔热保温装置的层状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1中隔热层处的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1中隔热保温装置的展开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2中隔热保温装置的立体图;图6为实施例2中隔热保温装置的层状结构图;其中,具体附图标记如下:隔热保温装置1,隔热层2,钢丝网层3,铝箔纤维布层4,纤维保温层5,纤维模块层6,保护层7,开口8,保护条9,魔术公贴10,魔术母贴1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技术的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纳米微孔隔热保温装置,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隔热保温装置1为直筒状结构,适用于包覆在高温设备直管道表面。如图2所示,隔热保温装置1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热源表面上的隔热层2、多层纤维保温层5、纤维模块层6和保护层7,隔热层2、纤维保温层5、纤维模块层6和保护层7之间通过高温胶粘结。隔热层2为纳米微孔隔热板,纤维保温层5为硅酸铝纤维毯,纤维模块层6为硅酸铝纤维模块,纳米微孔隔热板作为隔热层2导热系数很小,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因此在达到同样的保温效果下,隔热层2的厚度可以很薄,从而大幅度减少了隔热保温装置1的厚度;硅酸铝纤维毯作为纤维保温层5具有低导热性能,与隔热层2配合使用进一步限制了热量的对流和辐射,减少了热损失,增强了隔热效果,且其具有一定的弹性有效弥补热源的变形,使得隔热保温装置1与热源之间不会产生缝隙。如图3所示,隔热层2朝向纤维保温层5一侧设置有钢丝网层3和铝箔纤维布层4,可以提升隔热层2的强度,延长隔热保温装置1的使用寿命。隔热保温装置1上设置有开口8,开口8由隔热保温装置1的一端延伸至隔热保温装置1的另一端,开口8的截面与隔热保温装置1的径向方向平行,位于开口8一侧的保护层7上缝制有保护条9,位于开口8另一侧的保护层7外侧设置有粘合密封机构,保护条9的另一侧延伸至粘合密封机构处,保护条9内表面上设置有与粘合密封机构相配合的粘合体。其中,粘合密封机构为魔术公贴10,粘合体为魔术母贴11。使用时,魔术贴极容易进行粘合和分离,有利于隔热保温装置1的组装和拆卸,操作简单,同时魔术贴的长度也可以进行调整,便于隔热保温装置1与热源之间进行贴合。其中,根据使用环境以及所需达到的保温效果选择隔热保温装置1中隔热层2设置为单层或多层,本实施例中隔热保温装置1中隔热层2设置为两层,既可以有效的组织热量向外辐射,减少热量损失,同时也节省了成本,减少了隔热保温装置1的厚度。其中,保护层7为PE膜或高硅氧玻璃纤维布。提高了纳米微孔隔热保温材料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实施例2本技术的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复合型纳米微孔隔热保温装置,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基本技术特征相同,其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隔热保温装置1呈曲线形结构,适用于包覆在高温设备的弯管处表面上。本实施例中隔热保温装置1中隔热层2设置为单层。本产品易成型和切割,弹性较好,产品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管路形状设计为曲线形、直筒状,或根据仪器设备外形设计为与其可以进行密切贴合的形状,大大提升了其的应用范围,且产品与热源之间的贴合度更高,保温效果更优异。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纳米微孔隔热保温装置,包覆在热源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保温装置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热源表面上的隔热层、多层纤维保温层、纤维模块层和保护层,所述隔热层、所述纤维保温层、所述纤维模块层和所述保护层之间通过高温胶粘结,所述隔热层为纳米微孔隔热板,所述纤维保温层为硅酸铝纤维毯;所述隔热层朝向所述纤维保温层一侧设置有钢丝网层和铝箔纤维布层,所述隔热保温装置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由所述隔热保温装置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隔热保温装置的另一端,所述开口的截面与所述隔热保温装置的径向方向平行,位于所述开口一侧的保护层上缝制有保护条,位于所述开口另一侧的保护层外侧设置有粘合密封机构,所述保护条的另一侧延伸至粘合密封机构处,所述保护条内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粘合密封机构相配合的粘合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纳米微孔隔热保温装置,包覆在热源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保温装置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设置在热源表面上的隔热层、多层纤维保温层、纤维模块层和保护层,所述隔热层、所述纤维保温层、所述纤维模块层和所述保护层之间通过高温胶粘结,所述隔热层为纳米微孔隔热板,所述纤维保温层为硅酸铝纤维毯;所述隔热层朝向所述纤维保温层一侧设置有钢丝网层和铝箔纤维布层,所述隔热保温装置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由所述隔热保温装置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隔热保温装置的另一端,所述开口的截面与所述隔热保温装置的径向方向平行,位于所述开口一侧的保护层上缝制有保护条,位于所述开口另一侧的保护层外侧设置有粘合密封机构,所述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文艺
申请(专利权)人:恩若杰纳米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