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模除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191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内模除泡机,通过设置移载机构,可实现纸盒和内模在放模、除泡和取模工位之间的自动化流转,通过设置开盒机构,实现纸盒自动开盒、闭盒,设置内模传送机构和取模机构,能实现自动放模、取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载机构,结构简单巧妙,占用空间小,能满足纸盒在不同工位之间间歇性流转的要求,且定位到每个工位非常精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模传送机构和取模机构能实现内模的自动放置、传送和抓取,可防止碰撞与刮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模除泡机
本技术涉及纸盒成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模除泡机。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纸盒一般包括相互盖合的天盖(a)和地盖(b),地盖内设置围框(c),由于地盖和围框之间一般采用胶水粘接而成,在粘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引入气泡,因此,需要对粘接完成的纸盒四面加压除泡。现有的纸盒除泡设备一般包括四个侧面压泡气缸、四个侧面压泡板、一个顶面压泡气缸和一个顶面压泡板,通过四个侧面压泡气缸分别驱动四个侧面压泡板对准纸盒的四个侧面进行加压除泡,通过顶面压泡气缸将纸盒的上下表面分别压在顶面压泡板和机架上进行加压除泡,如此,即可实现对六个面的加压除泡。以上纸盒除泡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实现在加压除泡前往纸盒内自动放入内模,以及在加压除泡后将内模自动取出天地盒;(2)与实现以上自动放模和取模功能相对应的,需要先将纸盒开盒然后闭盒,现有的设备无法自动实现;(3)与实现以上自动放模和取模功能相对应的,无法实现纸盒和内模在放模、除泡和取模工位之间的自动化流转。
技术实现思路
<br>有鉴于此,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模除泡机,其包括机架(1)和除泡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载机构(3)、开盒机构(4)、内模传送机构(5)和取模机构(6),其中,/n机架(1)上设置有纸盒传送通道(10),纸盒传送通道(10)上依次设置有放模工位、除泡工位和取模工位,所述除泡机构(2)设置于除泡工位并对纸盒进行加压除泡;/n移载机构(3),驱动纸盒依次在放模工位、除泡工位和取模工位之间传送;/n开盒机构(4),设置于放模工位和取模工位上,对纸盒进行开盒和闭盒;/n内模传送机构(5),连续传送内模(S);/n取模机构(6),对应于放模工位和取模工位设置,将内模传送机构(5)上的内模(S)取出并放入放模工位的纸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模除泡机,其包括机架(1)和除泡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载机构(3)、开盒机构(4)、内模传送机构(5)和取模机构(6),其中,
机架(1)上设置有纸盒传送通道(10),纸盒传送通道(10)上依次设置有放模工位、除泡工位和取模工位,所述除泡机构(2)设置于除泡工位并对纸盒进行加压除泡;
移载机构(3),驱动纸盒依次在放模工位、除泡工位和取模工位之间传送;
开盒机构(4),设置于放模工位和取模工位上,对纸盒进行开盒和闭盒;
内模传送机构(5),连续传送内模(S);
取模机构(6),对应于放模工位和取模工位设置,将内模传送机构(5)上的内模(S)取出并放入放模工位的纸盒内;将取模工位上的纸盒内的内模(S)取出并移至内模传送机构(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除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泡机构(2)包括两个第一直线模组(21)、两个第一压板(22)、四个第二直线模组(23)和四个第二压板(24),所述除泡工位所对应的纸盒传送通道(10)处设置有供纸盒通过的开口(11),两个第一直线模组(21)上下正对开口(11)设置且分别连接两个第一压板(22),四个第二直线模组(23)设置于开口(11)下方并从前后左右四个水平方向正对第二直线模组(23)设置,四个第二直线模组(23)分别连接四个第二压板(2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除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盒机构(4)包括翻转板(41)、若干吸盘(42)、底座(43)和伸缩机构(44),所述翻转板(41)分别与底座(43)和伸缩机构(44)铰连接,伸缩机构(44)与底座(43)铰连接,吸盘(42)设置于翻转板(41)上,底座(43)连接机架(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模除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直线模组(45)和阻挡片(46),所述第三直线模组(45)设置于机架(1)上并连接底座(43),底座(43)与机架(1)滑动连接;阻挡片(46)倾斜设置于机架(1)上,所述阻挡片(46)中间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纯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科天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