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袋线制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97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袋线制袋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用于驱动上模具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下模具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上模具的模压面上设有用于切膜的切刀,下模具的模压面上设有切刀垫板,上模具和下模具均为铝材结构,上模具的模压面上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上设有袋腔,各袋腔中均设有加热管,切刀位于袋腔的侧边,下模具的模压面上的切刀垫板与袋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隔热板。该软袋线制袋模具重量轻巧、热导率高以及便于拔模且拔模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袋线制袋模具
本技术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软袋线制袋模具。
技术介绍
大输液软袋线最关键技术在于袋成型,而袋成型优劣关键在于制袋模具的好坏。现有软袋线制袋模具材料主要是模具钢,然后表面镀特氟龙处理。其优点是硬度高,切削加工性良好。但钢制模具由于材料属性的问题有其相应的弊端:首先钢的热导率低,热电偶与加热管反映不够及时,导致设备刚开机或者停机后模具温度起伏大,在平稳运行过程中温度控制最多也只能在±3℃里内;其次模具钢密度较大,如果需要提高模具热容量而增加模具厚度,会导致模具重量过大,严重影响装配人员操作;另外表面镀特氟龙处理的工艺在后期维护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隐患,如某品牌多层非PVC膜粘附在模具表面冷却后,不能通过简单的擦拭清理,而需要药厂工作人员用镊子或特制的刮刀清理,从而容易导致特氟龙涂层的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导率高、重量轻巧以及成模效果好的软袋线制袋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软袋线制袋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用于驱动上模具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下模具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上模具的模压面上设有用于切膜的切刀,所述下模具的模压面上设有切刀垫板,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均为铝材结构,所述上模具的模压面上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上设有袋腔,各所述袋腔中均设有加热管,所述切刀位于袋腔的侧边,所述下模具的模压面上的切刀垫板与袋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隔热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袋腔的表面均设有热电偶。所述上模具上设有用于调节切刀伸出长度的调节件。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尾部均设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上设有散热孔。所述切刀垫板通过锁紧螺栓固定在下模具上。所述锁紧螺栓设于下模具远离上模具的一面。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表面设有硬化层。所述硬化层设有特氟龙涂层。所述切刀垫板为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软袋线制袋包括上模具、下模具、用于驱动上模具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下模具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上模具的模压面上设有用于切膜的切刀,下模具的模压面上设有切刀垫板,上模具和下模具均为铝材结构,上模具的模压面上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上设有袋腔,各袋腔中均设有加热管,切刀位于袋腔的侧边,下模具的模压面上的切刀垫板与袋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隔热板。该软袋线制袋模具的上模具1和下模具2均为铝材结构,重量轻巧且热导率高,便于拔模且拔模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软袋线制袋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软袋线制袋模具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软袋线制袋模具的上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软袋线制袋模具的下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软袋线制袋模具的下模具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软袋线制袋模具的切刀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软袋线制袋模具的切刀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软袋线制袋模具的切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上模具;11、切刀;12、袋腔;121、加热管;122、热电偶;13、调节件;14、凸起结构;15、调节槽;16、螺纹孔;2、下模具;21、切刀垫板;22、隔热板;3、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锁紧螺栓;6、接线盒;61、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至图8示出了本技术软袋线制袋模具的一种实施例,本软袋线制袋模具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用于驱动上模具1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和用于驱动下模具2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4,上模具1的模压面上设有用于切膜的切刀11,下模具2的模压面上设有切刀垫板21,上模具1和下模具2均为铝材结构,上模具1的模压面上设有凸起结构14,凸起结构14上设有袋腔12,各袋腔12中均设有加热管121,切刀11位于袋腔12的侧边,下模具2的模压面上的切刀垫板21与袋腔12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隔热板22。该软袋线制袋模具的上模具1和下模具2均为铝材结构,重量轻巧且热导率高,便于拔模且拔模效果好。相比传统的钢制模具,上模具1和下模具2选择了铝作为主材,制作时可增加铝制模具的厚度至传统钢制模具的三倍,通过对比可知:三倍厚的铝制模具的质量与传统钢制模具相近,而热容量却是其两倍,单次袋成型时流失的热量对模具的温度影响减半,且铝的导热系数比钢材好,从而在使用过程中铝制模具的温度稳定性要大大好于普通的钢制模具。具体地,上模具1、下模具2的厚度各为120mm;上模具1上的凸起结构14为四个,即袋腔12也为四个,四个袋腔12并排设置,每个袋腔12设置四根加热管121,每个袋腔12中四根加热管121均匀布置,且每个袋腔12分别通过一个独立PID控制;每个袋腔12的两侧均设有切刀11,即各相邻的两把切刀11之间具有一个凸起结构14。下模具2上的切刀垫板21用于在切刀11下切时起到垫板作用,防止切刀11对下模具2产生损伤,切刀垫板21为钢结构。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各袋腔12的表面均设有热电偶122。热电偶122的安装位置靠近工作面,温度反应直接,有效保证模具的热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上模具1上设有用于调节切刀11伸出长度的调节件13。具体地,如图8所示,调节件13为调节螺栓,上模具1上具有上下贯通的调节槽15,切刀11滑设于调节槽15中,切刀11的顶端具有螺纹孔16,调节螺栓与螺纹孔16螺纹连接,调节螺栓的顶部压设于上模具1上,通过旋拧调节螺栓,调节切刀11底部尖端的伸出量,以切断软袋膜。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尾部均设有接线盒6,接线盒6具有隔热功能。具体地,接线盒6上设有散热孔61,防止接线部分温度过高。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切刀垫板21通过锁紧螺栓5固定在下模具2上,便于切刀垫板21的拆换。具体地,锁紧螺栓5设于下模具2远离上模具1的一面,即锁紧螺栓5通过下模具2的下表面穿过下模具2与下模具2上表面的切刀垫板21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表面设有硬化层。硬化层由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表面经过渗碳、氮化、硬质阳极氧化、镀铬或者淬火等硬化处理后形成。本实施例中,硬化层设有特氟龙涂层。上模具1和下模具2经过硬化处理后,再在其表面涂覆特氟龙以形成特氟龙涂层,液体特氟龙可直接渗透硬化层里面20μm~30微米,特氟龙涂层不易脱落,且不粘涂料,便于拔模。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袋线制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用于驱动上模具(1)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和用于驱动下模具(2)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4),所述上模具(1)的模压面上设有用于切膜的切刀(11),所述下模具(2)的模压面上设有切刀垫板(21),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均为铝材结构,所述上模具(1)的模压面上设有凸起结构(14),所述凸起结构上设有袋腔(12),各所述袋腔(12)中均设有加热管(121),所述切刀(11)位于袋腔(12)的侧边,所述下模具(2)的模压面上的切刀垫板(21)与袋腔(12)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隔热板(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袋线制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用于驱动上模具(1)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3)和用于驱动下模具(2)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4),所述上模具(1)的模压面上设有用于切膜的切刀(11),所述下模具(2)的模压面上设有切刀垫板(21),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均为铝材结构,所述上模具(1)的模压面上设有凸起结构(14),所述凸起结构上设有袋腔(12),各所述袋腔(12)中均设有加热管(121),所述切刀(11)位于袋腔(12)的侧边,所述下模具(2)的模压面上的切刀垫板(21)与袋腔(12)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隔热板(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袋线制袋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袋腔(12)的表面均设有热电偶(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袋线制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上设有用于调节切刀(11)伸出长度的调节件(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凯龙何船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