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系研配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82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舵系研配小车,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导轨(2),导轨(2)通过滑块(3)连接滑动平板(4),滑动平板(4)上设调整座(5),调整座(5)通过螺栓一(6)连接V型架(7);底座(1)内两侧各设轴承座(8),轴承座(8)上设传动轴(10),传动轴(10)通过链条(9)传动;链条(9)与滑动平板(4)固定连接;螺栓二(11)安装在滑动平板(4)两侧的固定板(13)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导轨、滑块移动产品,保证产品往返过程中的精度,避免二次调整。采用螺栓一和螺栓二快速的进行研配前找正。V型架为可调式,满足多种尺寸产品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舵系研配小车
本技术涉及舵系研配小车。
技术介绍
目前舵销研配时利用拉葫芦和滑轮配合使用,将产品进行移动,移动过程中不能保证产品水平度,影响研配精度。另外舵杆研配过程中,需要将舵杆插入铸钢件孔内确认着色情况,但是每次退出来后舵杆还需要重新找正,稳定性不好。原始的V型架为固定式,每套V型架只适合一种尺寸产品,在进行研配时产品移动靠滚轮带动,精度低影响产品的质量,产品移动由操作者推拉进行作业,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舵系研配小车,包括底座,底座上设导轨,导轨通过滑块连接滑动平板,滑动平板上设调整座,调整座顶面通过螺栓一连接V型架;底座内两侧各设轴承座,轴承座上设传动轴,传动轴通过链条传动;链条与滑动平板固定连接;调整座侧面通过螺栓二与滑动平板两侧的固定板连接。进一步的,V型架可调。本技术利用导轨、滑块移动产品,保证产品往返过程中的精度,避免二次调整。采用螺栓一和螺栓二快速的进行研配前找正。V型架为可调式,满足多种尺寸产品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侧视图。图中,1.底座,2.导轨,3.滑块,4.滑动平板,5.调整座,6.螺栓一,7.V型架,8.轴承座,9.链条,10.传动轴,11.螺栓二,12.舵杆,13.固定板,14.升降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舵系研配小车,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导轨2,导轨2通过滑块3连接滑动平板4。滑动平板4上设调整座5,调整座5顶面通过螺栓一6连接V型架7。V型架7底部设有升降板14,螺栓一6穿过升降板14,并在升降板14底面穿设螺母,然后固定在调整座5上,螺栓一6有四根,分别设在升降板14四个角,通过旋转该螺母调整V型架7的水平。调整座5侧面通过螺栓二11与滑动平板4两侧的固定板13连接。螺栓二11为两根,调整座5两侧各一根。其螺母设在固定板13内侧,通过旋转此螺母调节V型架7左右方向。螺栓一6调整上下方向,螺栓二11调整左右方向,最终保证舵杆与舵杆承座同心。底座1内两侧各设轴承座8,轴承座8上设传动轴10,传动轴10通过链条9传动。链条9与滑动平板4固定连接,实现舵杆12移动。通过调整螺栓一6和螺栓二11实现V型架7可调,满足多种尺寸产品安装。本技术将原来的原滚轮式移动方式改为滑块式,V型架结构由固定式改为可调式,移动方式有人工推拉改为链条传动,有效保证了舵杆、舵销、舵机同时进行研配作业。采用舵杆卧式方案避免吊装作业。利用导轨2、滑块3移动产品,保证产品往返过程中的精度,避免二次调整。采用螺栓一6和螺栓二11快速的进行研配前找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舵系研配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导轨(2),导轨(2)通过滑块(3)连接滑动平板(4),滑动平板(4)上设调整座(5),调整座(5)顶面通过螺栓一(6)连接V型架(7);底座(1)内两侧各设轴承座(8),轴承座(8)上设传动轴(10),传动轴(10)通过链条(9)传动;链条(9)与滑动平板(4)固定连接;调整座(5)侧面通过螺栓二(11)与滑动平板(4)两侧的固定板(1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舵系研配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导轨(2),导轨(2)通过滑块(3)连接滑动平板(4),滑动平板(4)上设调整座(5),调整座(5)顶面通过螺栓一(6)连接V型架(7);底座(1)内两侧各设轴承座(8),轴承座(8)上设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国宋毅胡树华刘大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远洋船舶配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