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的软基路段查询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及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尤其涉及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软基路段查询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软土是指淤泥、淤泥质土以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修建在软土地区的路基,简称软路基。软路基主要面临滑动破坏的稳定问题和量大时间长的沉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级公路建设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着公路的营运时间的延长,公路软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现象,导致行车的舒适感下降、加速了桥梁、路面的损坏,严重会导致车辆失控而发生交通事故。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面临软土路基。基于软土的强度低、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含水量高和透水性差等特点,软土路基在外荷载作用下常常发生沉降并表现为多种类型的病害。因此,公路运维过程中对软基路段查询与健康监测展示等管理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BIM的软基路段查询方法及系统,实现基于BIM的软基路段查询和展示,为公路工程信息化管理提供便利。本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公路软基路段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生成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并对每个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设置唯一ID;/n每个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的唯一ID与公路工程BIM或GIS的具体位置设立对应关系;/n根据公路软基路段的查询展示信息,调取相应的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将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加载至公路工程BIM或GIS中对应具体位置处进行展示,其中,所述查询展示信息包括待查询的公路软基路段信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公路软基路段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并对每个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设置唯一ID;
每个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的唯一ID与公路工程BIM或GIS的具体位置设立对应关系;
根据公路软基路段的查询展示信息,调取相应的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将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加载至公路工程BIM或GIS中对应具体位置处进行展示,其中,所述查询展示信息包括待查询的公路软基路段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BIM的公路软基路段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根据公路软基路段地基中桩或地质钻孔的数据进行建模生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公路软基路段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根据公路软基路段地基中桩或地质钻孔的数据进行建模生成,具体包括:
以公路软基路段的路线设计线高程为基准,建立桩顶和基准之间的垫层模型;根据桩数据中的桩径、桩长在垫层下部建立桩的模型,并且为桩添加指定类型标签及材质;再结合桩数据中的桩间距、排桩方式、桩的种类生成公路软基路段的BIM模型;其中,桩的数据包括桩径、桩长、桩间距、排桩方式以及桩的种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BIM的公路软基路段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公路软基路段地基中地质钻孔数据进行建模,生成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具体包括:
确定待建公路软基路段的地理位置范围,以及地理位置范围内的地质钻孔数据;以公路软基路段的路线设计线高程为基准,建立钻孔顶部和基准之间的垫层模型;再结合地质钻孔数据中的钻孔间距、地质钻孔中的桩的形状、地质钻孔中桩的尺寸,生成公路软基路段的BIM模型;其中,地质钻孔数据包括钻孔地理位置坐标、钻孔间距、以及地质钻孔中的桩形状、地质钻孔中桩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BIM的公路软基路段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公路软基路段所处的桩号和/或实际的地理位置坐标范围,对每个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设置唯一的标识ID;
对每个路软基路段的BIM模型中的各构件进行编码,使每一个构件都有一个唯一对应的编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BIM的公路软基路段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的唯一ID,与公路工程BIM或GIS的具体位置设立对应关系,具体包括:
公路工程BIM或GIS的具体位置包括公路软基路段的公路桩号区间段或者地理位置坐标范围区间;
每个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的唯一标示ID,通过软基路段的公路桩号区间段或者地理位置坐标范围区间,建立与公路工程BIM或GIS的具体位置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BIM的公路软基路段查询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收到的公路软基路段的查询展示信息,调取相应的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将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加载至公路工程BIM或GIS中对应具体位置处进行展示,具体包括:
接收公路软基路段的查询展示信息,根据查询展示信息中的待查询的公路软基路段信息关联对应的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
根据对应的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唯一标识ID与公路工程BIM或GIS中具体位置的对应关系,将对应的公路软基路段BIM模型加载至公路工程BIM或GIS中相应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志刚,潘玲玲,袁海天,缪建新,豆正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燕宁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