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外壳自动找正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712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外壳自动找正夹具,包括底板、单体底座、顶部固定装置和自动定位装置,单体底座固定于底板上,两个自动定位装置分别安装于单体底座的相对两对角部,两个自动定位装置均设置有分别用于抵接定位电机外壳的相对两对角的圆角凹面的弹性定位头,顶部固定装置设置于单体底座的上方并与述单体底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机外壳自动找正夹具,能够实现装夹过程的方便简洁,电机外壳装夹的自动定位,而且还能提高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外壳自动找正夹具
本技术属于工装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外壳自动找正夹具。
技术介绍
电机外壳一般需要进行牙孔加工,传统的技术一般采用类似于L形状的块的夹具对电机外壳的两个面进行定位,然后在锁紧电机外壳时,用手往夹具的方向推紧,确保电机外壳完成锁紧后进行牙孔加工。然而,目前的电机外壳的产品特点是:1.外形为挤压型材,尺寸没有那么统一,或大或小有浮动范围;2.产品的成品是电机外壳,加工位置包含内孔端面及所有的牙孔,外形不加工,但是为了保证产品加工以后内外没有壁差,如果不能自动找正,即没办法杜绝壁厚差异。也就是说,采用传统的夹具对现有的挤压型材的电机外壳进行加工必然会存在以下几个缺陷:1.产品两边的尺寸不是一致,用两个面定位时会因为尺寸的差异,让电机外壳的定位的圆心偏离,加工出来的基准牙孔在给后工序定位时会有偏掉的风险,从而可能会产生壁厚不均匀,位置度不稳定的问题,最终可能导致产品位置度超差报废;2.装夹不方便,需用手紧按产品,不然产品锁紧时有可能移动;3.装夹不便也导致无法同时加工多个电机外壳,进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外壳自动找正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单体底座、顶部固定装置和自动定位装置,所述单体底座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自动定位装置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自动定位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单体底座的相对两对角部,两个所述自动定位装置均设置有分别用于抵接定位电机外壳的相对两对角的圆角凹面的弹性定位头,所述顶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单体底座的上方并与所述单体底座连接以用于固定电机外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外壳自动找正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单体底座、顶部固定装置和自动定位装置,所述单体底座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自动定位装置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自动定位装置分别安装于所述单体底座的相对两对角部,两个所述自动定位装置均设置有分别用于抵接定位电机外壳的相对两对角的圆角凹面的弹性定位头,所述顶部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单体底座的上方并与所述单体底座连接以用于固定电机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自动找正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定位装置还包括定位座、滑动杆、弹簧和限位螺丝,所述定位座安装于所述单体底座的角部,且所述定位座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动杆设置于所述滑孔之内,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滑动杆之外并位于所述滑孔之内,所述限位螺丝于所述滑孔的外端伸入所述滑孔内并与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连接且抵接于所述定位座的外侧,所述弹性定位头与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连接并延伸出所述滑孔的内端之外且用于抵接电机外壳的圆角凹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外壳自动找正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底座的角部设置有斜槽,所述定位座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斜槽配合的凸台,所述凸台滑入所述斜槽内,所述定位座通过若干螺栓与所述单体底座锁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外壳自动找正夹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自动定位装置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学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龙文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