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系统及光学镜头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363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学系统,包括,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以及定焦镜头,设置在所述透镜组的像面侧,所述多个透镜与所述定焦镜头沿着主光轴依次排列;其中,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位置设置在所述透镜组的物面侧,且所述透镜组的像面侧视角匹配所述定焦镜头的物面侧视角。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光学系统可用于检测具有圆弧面的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系统及光学镜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特别涉及一种光学系统及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在工业检测中,以视觉检测物体表面特征是最为常见的检测类型,针对角度不大(视角不大于180度)的平面或曲面,可使用视场角较大的工业镜头来满足视野内表面成像的需求,但我们实际在工业检测中常常会遇到圆弧面,圆周面(瓶体外周,球体外周等)的周体表面检测,立体工件侧面一周的表面检测等。当遇到这样的检测需求,现有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在圆周内几个角度均布几个对应的成像系统,通过几组相机分别成像来拼接检测或单独识别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不仅大大增加了检测的硬件成本(相机、镜头、光源等的几何倍数增加)且对软件算法的运算处理速度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处理多幅图像,协同检测或拼接检测)。针对以上的视觉成像需求,一个镜头如果能一次性同时采集到360度一周外轮廓图像的成像装置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目前市面上有一些通过增加反射镜的方式来拓展镜头取像的角度的光学方案,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不同角度的成像产生了不同大小的景深差异,这种情况下,镜头无法同时聚焦清晰,因此,这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以及/n定焦镜头,设置在所述透镜组的像面侧,所述多个透镜与所述定焦镜头沿着主光轴依次排列;/n其中,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位置设置在所述透镜组的物面侧,且所述透镜组的像面侧视角匹配所述定焦镜头的物面侧视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组,所述透镜组包括多个透镜;以及
定焦镜头,设置在所述透镜组的像面侧,所述多个透镜与所述定焦镜头沿着主光轴依次排列;
其中,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位置设置在所述透镜组的物面侧,且所述透镜组的像面侧视角匹配所述定焦镜头的物面侧视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于其物面侧的半视场角为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沿着主光轴依次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透镜的物面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的入瞳位置距离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间隔在60-8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包括平凸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面侧为平球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面侧为凸球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面侧的曲率半径在151-152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包括凸平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物面侧为凸球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面侧为平球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面侧的曲率半径在151-152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包括平凸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物面侧为平球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面侧为凸球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面侧的曲率半径在89-90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光学间隔在5.7-5.9mm,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光学间隔在10.1-10.3mm。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至所述定焦镜头的光学间隔在120-180mm。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焦镜头位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面侧,所述定焦镜头于其物面侧半视角在24°-25°。


12.一种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承桓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协尔智能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