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效民专利>正文

套管式列管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322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带有套管式列管换热器,它由壳体、换热套管束、管板、折流板、膨胀节、外节管等组成,其特点是列管中还有换热管。该种套管式列管换热器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适用于两种或三种换热流体介质间同时相互传热,一台换热器可顶两台列管换热器的功效。适用石油、化工等高温高压的换热系统中。(*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列管换热器每根换热列管内穿换热管。特别是列管内,套管与列管之间,套管与管壳之间可走三种换热流体介质。列管换热器或称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为在一园筒体内装由一组平行管子构成的管束和折流板所组成。但这一种换热器有这样的问题,只能用两种流体介质换热。《换热器设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1版)和尾花英朗著《换热器设计》(昭和49年1月25日初版)中都未介绍适用两种以上流体介质间同时传热的装置。而化工生产过程中,往往有多种流体间相互换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两台以上换热器进行换热,使工业生产中许多工序存在换热器群体。中国专利(公号CN2030309U)中介绍一种喷流辐射换热器,采用三套筒组成,只适用于炉窑提供的热源装置。也用两种流体介质换热。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既保持传统列管换热器适用性广的长处,又可达到用三种或两种流体介质间同时换热。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借鉴CN2030309U技术,将列管换热器中每根换热管内,再穿一根换热管。采用圆盘网格型折流板,消除壳程死气区域。技术的具体结构由附图及以下加工程序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技术提出的套管列管换热器的剖面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体换热器的细节及工作情况。该装置包括一个管壳主体(1),主体内有换热列管(3),列管(3)内穿列管(2)。主体内还有管板(10),(12)和折流板(4)。主体上有膨胀节(5),(11)和封头(8)。主体上还有流体出口(6)、(7)、(9)、(13)、(14)和(15)。列管(2)直d2,列管(3)直d3。选定d2,按d*3=1.4×d2式计算d3,再按管子规格取d3(d3与计算值d*3相近)。列管数目按换热面积需要确定。将换热列管(3)穿进折流板(4)上固定成管束,把管束穿入管壳主(1)上,两端穿上管板(12),列管(3)与管板(12)焊接并与管壳主体(1)焊接。再在列管(3)内穿列管(2),在壳体(1)两端焊上壳体组成管壳,把管板(10)穿在列管(2)上,将列管(2)与管板(10)焊接并与管壳焊接,然后两端焊接封头(8)。在管壳主体(1)上焊接流体介质进出口管(6)、(7)、(15)、(14)。在封头(8)上焊接进出口管(9)和(15)。甲种流体从管口(15)进,管口(9)出。乙种流体从管口(7)进,管口(14)出。丙种或甲种流体从管口(13)进,管口(6)出。权利要求1.一种套管式列管换热器,该换热器有管壳主体(1),主体(1)内有换热列管(3),在(3)内穿换热管(2),管板(12)和折流板(4)固定列管(3),管板(10)固定列管(2),其特征在于每根换热管(3)内穿换热管(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换热列管(3)内穿列管(2),作为三种或两种流体介质通道。专利摘要本技术是涉及一种带有套管式列管换热器,它由壳体、换热套管束、管板、折流板、膨胀节、外节管等组成,其特点是列管中还有换热管。该种套管式列管换热器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适用于两种或三种换热流体介质间同时相互传热,一台换热器可顶两台列管换热器的功效。适用石油、化工等高温高压的换热系统中。文档编号F28D7/10GK2094021SQ91209070公开日1992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25日专利技术者程效民 申请人:程效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管式列管换热器,该换热器有管壳主体(1),主体(1)内有换热列管(3),在(3)内穿换热管(2),管板(12)和折流板(4)固定列管(3),管板(10)固定列管(2),其特征在于每根换热管(3)内穿换热管(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效民
申请(专利权)人:程效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