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内可移动的平面防护及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21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内可移动的平面防护及操作平台,包括电梯井、位于电梯井两侧的已施工面和待施工面,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与电梯井适配的主体,还包括与主体可拆卸连接的承载体,所述承载体适配于已施工面并承载主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在施工过程中的电梯井口定型化钢板操作平台与三角支撑架的应用,无需木枋、模板等相关架体结构的安装和拆卸,直接整体吊装应用。操作平台可以避免特殊层高操作平台的制作,具有较强的经济性,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内可移动的平面防护及操作平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建筑施工设备,具体的涉及一种电梯井内可移动的平面防护及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等日益增多的过程中,电梯井位置由于直上直下贯通的特殊性,其施工质量、操作安全性及施工平台的适用性一直是施工中的一个关键控制点。一般在电梯井施工阶段传统的脚手架采用落地式或工字钢悬挑钢管脚手架,由于搭设高度较高,存在安全隐患,且成本较高,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井内可移动的平面防护及操作平台,解决在施工过程中的电梯井口定型化钢板操作平台与三角支撑架的应用,无需木枋、模板等相关架体结构的安装和拆卸,直接整体吊装应用。操作平台可以避免特殊层高操作平台的制作,具有较强的经济性,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井内可移动的平面防护及操作平台,包括电梯井、位于电梯井两侧的已施工面和待施工面,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与电梯井适配的主体,还包括与主体可拆卸连接的承载体,所述承载体适配于已施工面并承载主体。优选的,所述主体包括方形段和三角段,所述方形段安装时靠近已施工面。优选的,所述主体顶部铺设防滑层。优选的,所述防滑层为花纹钢板。优选的,包括螺栓,主体与承载体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主体与承载体连接位置可调整。优选的,包括螺栓,所述主体与已施工面通过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承载体为直角形钢板。优选的,所述主体顶部固定有吊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在施工过程中的电梯井口定型化钢板操作平台与三角支撑架的应用,无需木枋、模板等相关架体结构的安装和拆卸,直接整体吊装应用。操作平台可以避免特殊层高操作平台的制作,具有较强的经济性,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在高层、超高层等建筑物施工的过程中,该平台可重复周转,多次利用。3.该平台可同时用作电梯井内的平面防护,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4.该平台安拆方便、吊环吊装简单,满足施工进度要求。5.该平台可满足层高不同处电梯井结构、二次结构施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图中:1.主体,2.承载体,3.防滑层,4.螺栓,5.吊环,6.已施工面,7.待施工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电梯井内可移动的平面防护及操作平台,包括电梯井、位于电梯井两侧的已施工面6和待施工面7,包括操作平台,操作平台包括与电梯井适配的主体1,还包括与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承载体2,承载体2适配于已施工面6并承载主体。主体1包括方形段和三角段,方形段安装时靠近已施工面6。主体1顶部铺设防滑层3。防滑层3为花纹钢板。包括螺栓4,主体1与承载体2通过螺栓4连接。主体1与承载体2连接位置可调整。包括螺栓4,主体1与已施工面6通过螺栓4连接。承载体2为直角形钢板。主体1顶部固定有吊环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井内可移动的平面防护及操作平台,包括电梯井、位于电梯井两侧的已施工面(6)和待施工面(7),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与电梯井适配的主体(1),还包括与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承载体(2),所述承载体(2)适配于已施工面(6)并承载主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内可移动的平面防护及操作平台,包括电梯井、位于电梯井两侧的已施工面(6)和待施工面(7),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包括与电梯井适配的主体(1),还包括与主体(1)可拆卸连接的承载体(2),所述承载体(2)适配于已施工面(6)并承载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可移动的平面防护及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方形段和三角段,所述方形段安装时靠近已施工面(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可移动的平面防护及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顶部铺设防滑层(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井内可移动的平面防护及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层(3)为花纹钢板。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远辰刘许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