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仁兴兰专利>正文

一种明槽式雨水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3200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具体是一种明槽式雨水发电系统,包括接雨顶架和蓄水槽,所述接雨顶架的底部设置导水斗,所述导水斗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道,所述引流管道的管道底部设置出水槽,所述蓄水槽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斜下方设置有水力轮,所述水力轮的主体为转盘,所述转盘的盘面上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安装有传动轴,所述蓄水槽的外区域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外圈区域设置有电磁外区域,所述电磁外区域上设置有外置磁场机体,所述发电机内腔设置有转子机架,所述转子机架外置安装有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与传动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本申请从多个方向出发,最大化利用水流的势能发电,雨水动能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明槽式雨水发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具体是一种明槽式雨水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在我国,雨水利用还主要停留在山区水库这个层面,大量的城市降水被浪费掉,即便实施了部分城市雨水利用的措施,但始终未能做到雨污排水系统分离,雨水资源的回收利用仍然经历先污染再净化的过程,这样不仅造成雨水利用成本偏高,而且不能有效发挥雨水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总而言之,目前国内外对雨水资源的利用大部分只是停留在水资源的天然职能上,与水力发电结合起来的综合利用需要引起更多关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381240U)公布了一种明槽式雨水发电系统,引水明渠与蜗壳具有投资低廉和施工便利等优点,产生的蜗壳效应提高了水流流速,进而提升了发电。但是其存在一定的缺陷,单一的在底部设置发电轮进行发电处理,不能有效的利用势能,以至于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明槽式雨水发电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明槽式雨水发电系统,包括接雨顶架和蓄水槽,所述接雨顶架的底部设置导水斗,所述导水斗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道,所述引流管道的管道底部设置出水槽,所述蓄水槽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槽口处安装有导流斜槽,所述导流斜槽与出水槽相对接,所述进水口的斜下方设置有水力轮,所述水力轮的主体为转盘,所述转盘侧边盘沿处等弧度设置有若干道侧沿固定座,所述侧沿固定座上均安装有侧支杆,所述侧支杆的外杆端均安装有外置阻水板,所述转盘的盘面上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上安装有传动轴,所述蓄水槽的外区域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外圈区域设置有电磁外区域,所述电磁外区域上设置有外置磁场机体,所述发电机内腔设置有转子机架,所述转子机架外置安装有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与传动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所述转子机架的切线机板上设置有电连接点,所述发电机的外圈设置有整流调节器,所述整流调节器电能输送端设置有输电管道,所述输电管道外接蓄电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雨顶架架设在高层建筑的顶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置阻水板呈铲状结构并且沿着外框线开设有浅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斜槽内置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末端位于进水口处。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槽在靠近水力轮一侧的侧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导水板和第二导水板,所述第一导水板设置在进水口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导水板的设置在水力轮的正侧边。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槽的内腔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靠近水力轮并且并与水力轮的运动产生干涉,所述隔板的底部与述蓄水槽的内腔底平面不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蓄水槽外接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的底部安装有输水泵。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雨顶架包括若干道等距设置的瓦楞板,瓦楞板之间呈立三角形排布,相邻的瓦楞板之间设置有内容槽,所述接雨顶架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地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地板与内容槽的衔接处设置有相应的导水斗。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水槽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入水曲线槽和出水曲线槽,所述出水槽内置安装有二级水力轮,所述二级水力轮的动力输出端外接有发电机。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级水力轮的轮盘侧沿等弧度设置有若干道固定栓,所述固定栓上安装有相应的勾型板,所述入水曲线槽的弯曲方向与勾型板相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申请在高层建筑的顶部设置有接雨顶架对雨水进行引流,配合将水流下落至水力轮上,进行水力发电;水力轮侧沿安装有阻水板,阻水板对下落的水流起到挡流的效果,从而提高水流与水力轮的冲击效果,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水流的势能,同时阻水板呈铲状结构并且沿着外框线开设有浅槽为减少水流与阻水板的互冲效果,水流下落在浅槽内形成短暂的聚集也能进一步推动水力轮转动,提高转动的速率,进行更好的利用水势能。二.水力轮外接发电机,通过联轴器联动轴传动,输出动力,通过切割磁感线将动能转换为电能,从而达到水力发电的效果,对该电能进行存储,从而供给蓄水槽内水力输出的动力,为后续的水利用提供源动力。三.本申请在接雨顶架设置有多道瓦楞板,组合成V型斜槽设计,提高对雨水的引流效果,便于将雨水导入至相应对接的导水斗内,从而进入若干引流管道内,达到聚流的效果,提高对雨水的收集量。四.鉴于雨水汇集入出水槽内时,其相互碰撞势必会浪费一部分的势能,本申请在出水槽内设置曲线槽,使得水流呈弧形流动,其流动的方向与二级水力轮的侧边勾型板弯曲的方向相反,从而带动二级水力轮转动。进一步利用水流的势能发电,减少雨水汇集时相互碰撞对动能的消耗。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以示出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同时,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水力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发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高层建筑、11-接雨顶架、12-导水斗、13-引流管道、14-出水槽、2-蓄水槽、21-导流斜槽、22-导流板、23-进水口、24-水力轮、25-第一导水板、26-第二导水板、27-输水管道、28-输水泵、29-隔板、31-转盘、32-侧沿固定座、33-侧支杆、34-外置阻水板、35-转动座、36-传动轴、4-发电机、41-电磁外区域、42-外置磁场机体、43-动力输入轴、44-转子机架、45-电连接点、46-整流调节器、47-输电管道、51-瓦楞板、52-内容槽、53-固定地板、61-入水曲线槽、62-出水曲线槽、63-二级水力轮、64-固定栓、65-勾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同种要素。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一种明槽式雨水发电系统,包括接雨顶架11和蓄水槽2,所述接雨顶架11架设在高层建筑1的顶部,所述接雨顶架11的底部设置导水斗12,所述导水斗12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道13,所述引流管道13的管道底部设置出水槽14,所述蓄水槽2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23,所述进水口23的槽口处安装有导流斜槽21,所述导流斜槽21与出水槽14相对接,所述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明槽式雨水发电系统,包括接雨顶架(11)和蓄水槽(2),所述接雨顶架(11)的底部设置导水斗(12),所述导水斗(12)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道(13),所述引流管道(13)的管道底部设置出水槽(14),所述蓄水槽(2)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23),所述进水口(23)的槽口处安装有导流斜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斜槽(21)与出水槽(14)相对接,所述进水口(23)的斜下方设置有水力轮(24),所述水力轮(24)的主体为转盘(31),所述转盘(31)侧边盘沿处等弧度设置有若干道侧沿固定座(32),所述侧沿固定座(32)上均安装有侧支杆(33),所述侧支杆(33)的外杆端均安装有外置阻水板(34),所述转盘(31)的盘面上设置有转动座(35),所述转动座(35)上安装有传动轴(36),所述蓄水槽(2)的外区域设置有发电机(4),所述发电机(4)的外圈区域设置有电磁外区域(41),所述电磁外区域(41)上设置有外置磁场机体(42),所述发电机(4)内腔设置有转子机架(44),所述转子机架(44)外置安装有动力输入轴(43),所述动力输入轴(43)与传动轴(36)之间通过联轴器(37)相连接,所述转子机架(44)的切线机板上设置有电连接点(45),所述发电机(4)的外圈设置有整流调节器(46),所述整流调节器(46)电能输送端设置有输电管道(47),所述输电管道(47)外接蓄电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明槽式雨水发电系统,包括接雨顶架(11)和蓄水槽(2),所述接雨顶架(11)的底部设置导水斗(12),所述导水斗(12)的底部设置有引流管道(13),所述引流管道(13)的管道底部设置出水槽(14),所述蓄水槽(2)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23),所述进水口(23)的槽口处安装有导流斜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斜槽(21)与出水槽(14)相对接,所述进水口(23)的斜下方设置有水力轮(24),所述水力轮(24)的主体为转盘(31),所述转盘(31)侧边盘沿处等弧度设置有若干道侧沿固定座(32),所述侧沿固定座(32)上均安装有侧支杆(33),所述侧支杆(33)的外杆端均安装有外置阻水板(34),所述转盘(31)的盘面上设置有转动座(35),所述转动座(35)上安装有传动轴(36),所述蓄水槽(2)的外区域设置有发电机(4),所述发电机(4)的外圈区域设置有电磁外区域(41),所述电磁外区域(41)上设置有外置磁场机体(42),所述发电机(4)内腔设置有转子机架(44),所述转子机架(44)外置安装有动力输入轴(43),所述动力输入轴(43)与传动轴(36)之间通过联轴器(37)相连接,所述转子机架(44)的切线机板上设置有电连接点(45),所述发电机(4)的外圈设置有整流调节器(46),所述整流调节器(46)电能输送端设置有输电管道(47),所述输电管道(47)外接蓄电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槽式雨水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阻水板(34)呈铲状结构并且沿着外框线开设有浅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槽式雨水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斜槽(21)内置安装有导流板(22),所述导流板(22)的末端位于进水口(23)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槽式雨水发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仁兴兰
申请(专利权)人:仁兴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