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3147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其包括沿护坡由上至下呈阶梯状布置的植被种植单元,每个植被种植单元包括埋设于护坡内的锚杆和设置于护坡坡面上的挡板,所述挡板与坡面形成填充腔体,所述填充腔体内填充由填充土层,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填充土层的厚度。在浪涌、雨水导致坡面径流发生时,所述挡板高于所述填充土层部分将形成保护土体的临时蓄水层,按淹没期长短将坡面多个植被种植单元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在三个区域内选种相应的植被。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有效控制坡面径流,合理搭配先锋植被,有效地提高了坡面植被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护坡结构,属于护坡
,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河道高滩岸坡是河势、航道的重要边界,大型枢纽下游普遍存在高滩岸坡崩退的现象,水利、航道工程中,受主流顶冲的高滩岸坡是重点守护控制对象。比如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中下游就实施了一系列高滩岸坡守护工程。高滩岸坡的守护一般以枯水平台为界,平台以下为水下护底,基本处于常年淹没状态;平台以上为陆上护坡,是水陆交错的边缘地带,其间发生大量的物质、能量交换,也是各种水生动植物反复徙入繁衍的区域,对于河流生态具有极高价值。早期的陆上护坡一般采用浆砌石、干砌石、现浇混凝土、预制混凝土等硬性材料,以及重力挡土墙等结构形式。但传统内河航道护坡对岸坡造成了明显的硬化,坡面返绿难度极大。近些年在内河航道治理中,开始采用多孔隙的生态护坡技术,比如采用钢丝网格、空心护坡砖等生态结构,使得坡面实现植草返绿成为可能。但即使是这些生态护坡结构,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为适应坡面被季节性淹没的特点,坡面植被的选育思路方向较为单一,过于强调植被耐淹时间,目前选育的植被以多年生为主,比如狗牙根、牛鞭草等。从长江岸坡防护工程实践情况来看,淹没期较长的低高程坡面区域、人工引入的耐淹植被繁殖效果不佳。植被的定植生长依赖于土壤基质的稳定,土壤基质颗粒极细,浪涌、雨水等形成的坡面径流是导致土壤基质流失的主要因素。目前的生态护坡结构虽然多采用多孔隙结构,以增加坡面粗糙度,但在工程实践中,尤其是护坡中下部,因浪涌影响时间长,雨水径流影响大,护坡结构的孔隙往往数年都难以富集充足泥土,徙入的植物也难以长期定植并扩张。即使是阶梯式结构,波浪引起的水位陡涨陡落仍会造成较为强烈的水跌,影响土壤基质稳定,因此,淹没期较长的护坡中下部,采用阶梯状结构的并不多见。目前采用的生态护坡结构仍需用到无纺布等反滤材料,这实际上还是阻碍了坡面与岸坡土体之间物质能量交换,基本切断了两者之间的生物通道。目前采用的生态护坡结构为营造孔隙结构,仍需大量用到石材、卵石、混凝土等建材,成本高,且较原始岸坡而言,融合度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其用材近自然、可降解的生态护坡,通过有效控制坡面径流,合理搭配先锋植被,提高坡面植被成活率。与此同时,还保持坡面丰茂植被与岸坡土体之间物质、能量与生物通道畅通,大幅提升生态护坡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丰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这样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其包括沿护坡由上至下呈阶梯状布置的植被种植单元,每个植被种植单元包括埋设于护坡内的锚杆和设置于护坡坡面上的挡板,所述挡板与坡面形成填充腔体,所述填充腔体内填充由填充土层,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填充土层的厚度,在浪涌、雨水导致坡面径流发生时,所述挡板高于所述填充土层部分将形成保护土体的临时蓄水层,按淹没期长短将坡面多个植被种植单元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在三个区域内选种相应的植被。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挡板比所述填充土层的上表面高出5-10c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位于上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对应淹没期小于2个月,位于上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填充土层上铺设有绳网且种植有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位于上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填充土层上至少种植有狗牙根、牛鞭草、双穗雀稗、香附、喜旱莲草、芦苇中的一种,每延米至少移栽5棵植株;至少搭配种植有一年生草本棒头草、黄花蒿、益母草、窃衣、水蓼、救荒野豌豆中的一种,绳网的每个网格内播种数不小于10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位于中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对应淹没期2-4个月,位于中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填充土层上铺设有绳网种植有强耐淹的多年生草本和一年生草本。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位于中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填充土层种植的多年生草本至少选择狗牙根、牛鞭草、双穗雀稗中的一种,绳网的每个网格内播种数不小于15粒且每级台阶每延米至少移栽5棵植株;种植的一年生草本至少选择救荒野豌豆、益母草、水蓼、棒头草中的一种,绳网的每个网格内播种数不小于15粒。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位于下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对应淹没期大于4个月,位于下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填充土层上铺设有绳网种植有一年生草本为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位于下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填充土层上种植的一年生草本为救荒野豌豆,绳网的每个网格内播种数不小于20粒;且至少搭配多年生草本双穗雀稗、虉草中的一种,绳网的每个网格内播种数不小于10粒,同时每级台阶每延米至少移栽5棵植株。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锚杆的端部通过X型挡板固定件固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中,绳网的网格孔径5cm×5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通过在植被种植单元内填充土层的高度位置低于挡板,并选择合适的透水型挡板,实现临时蓄水层的设置,通过临时蓄水层有效地避免了各级台阶在浪涌过程中出现的水跌造成下一级台阶内土体的淘刷,缓冲上一级台阶水跌的冲刷效应;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基于天然状态下植被自身的耐淹策略选择坡面台阶植草,保持坡面丰茂植被与岸坡土体之间物质、能量与生物通道畅通,大幅提升生态护坡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丰度,同时有效控制坡面径流,合理搭配先锋植被,提高坡面植被成活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的锚杆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的锚杆头部X型挡板固定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的缓冲效果示意图;图6是现有技术实施例生态护坡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锚杆,2-挡板,3-填充土层,4-X型挡板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由说明书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其包括沿护坡由上至下呈阶梯状置的多个植被种植单元,每个植被种植单元包括写埋设于护坡内的锚杆(1)和设置于护坡坡面上的挡板2,挡板2与坡面形成填充腔体,填充腔体内填充由填充土层3,挡板2的高度大于填充土层3的厚度,根据坡面按淹没期长短将多个植被种植单元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在三个区域内选种相应的植被。挡板2比填充土层3的上表面高出5-10cm。位于上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对应淹没期小于2个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沿护坡由上至下呈阶梯状布置的多个植被种植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植被种植单元包括写埋设于护坡内的锚杆(1)和设置于护坡坡面上的挡板(2),所述挡板(2)与坡面形成填充腔体,所述填充腔体内填充由填充土层(3),所述挡板(2)的高度大于所述填充土层(3)的厚度,在浪涌、雨水导致坡面径流发生时,所述挡板(2)高于所述填充土层(3)的部分将形成保护土体的临时蓄水层(5),按淹没期长短将坡面多个植被种植单元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在三个区域内选种相应的植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包括沿护坡由上至下呈阶梯状布置的多个植被种植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植被种植单元包括写埋设于护坡内的锚杆(1)和设置于护坡坡面上的挡板(2),所述挡板(2)与坡面形成填充腔体,所述填充腔体内填充由填充土层(3),所述挡板(2)的高度大于所述填充土层(3)的厚度,在浪涌、雨水导致坡面径流发生时,所述挡板(2)高于所述填充土层(3)的部分将形成保护土体的临时蓄水层(5),按淹没期长短将坡面多个植被种植单元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域,在三个区域内选种相应的植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比所述填充土层(3)的上表面高出5-10cm,在浪涌、雨水导致坡面径流发生时,将形成保护土体的临时蓄水层(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上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对应淹没期小于2个月,位于上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填充土层(3)上铺设有绳网且种植有多年生草本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上部的植被种植单元的填充土层(3)上至少种植有狗牙根、牛鞭草、双穗雀稗、香附、喜旱莲草、芦苇中的一种,每延米至少移栽5棵植株;至少搭配种植有一年生草本棒头草、黄花蒿、益母草、窃衣、水蓼、救荒野豌豆中的一种,绳网的每个网格内播种数不小于10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植被耐淹策略的锚杆挡板式生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周成成刘奇彭松柏何传金黄成涛肖金龙柴华峰李侃禹黄伟尹书冉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航道整治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