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3130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特别设计一种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包括由混凝土浇筑形成上部和超高性能混凝土材质的下部,上部支撑于下部上,下部与上部之间设置有抗剪抗拉拔构件,抗剪抗拉拔构件上端伸入于上部内并与上部固定连接,下端伸入于下部内并与下部固定连接;下部的上端或/和上部的下端设置有剪力槽;下部内部设置有在浇筑该下部时预埋的支架,抗剪抗拉拔构件设置于该支架上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显著提升梁体结构刚度、减小梁体结构自重,增大了桥梁的跨越能力,保证高速铁路运行的平稳性,并减少预应力钢筋的布置,进而缩短了施工周期;相比于超高性能混凝土梁,该叠合梁能大幅减少超高性能混凝土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特别设计一种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66.9%,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且我国铁路建设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由于地形限制,且高速铁路对运营平稳性、舒适性有极高要求,高速铁路网线路通常采用“以桥代路”的方式,以跨度24、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为主要工程载体建设线路。目前采用的高速铁路桥梁为一般的混凝土钢筋结构,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了满足高速铁路网建设、运维需求,桥梁的跨度及其性能需要满足更高的要求。现在的高速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造价相对便宜,但存在自重大、徐变效应大、易开裂、耐久性差等问题,因此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跨越能力受到很大限制,结构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满足不了高速铁路的运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耐久性好的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包括由混凝土浇筑形成上部和超高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混凝土浇筑形成上部和超高性能混凝土材质的下部,所述上部支撑于下部上,所述下部与上部之间设置有抗剪抗拉拔构件,所述抗剪抗拉拔构件上端伸入于上部内并与上部固定连接,下端伸入于下部内并与下部固定连接;所述下部的上端或/和所述上部的下端设置有剪力槽;所述下部内部设置有在浇筑该下部时预埋的支架,所述抗剪抗拉拔构件设置于该支架上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混凝土浇筑形成上部和超高性能混凝土材质的下部,所述上部支撑于下部上,所述下部与上部之间设置有抗剪抗拉拔构件,所述抗剪抗拉拔构件上端伸入于上部内并与上部固定连接,下端伸入于下部内并与下部固定连接;所述下部的上端或/和所述上部的下端设置有剪力槽;所述下部内部设置有在浇筑该下部时预埋的支架,所述抗剪抗拉拔构件设置于该支架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内部设置有沿下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钢筋、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分布于第二钢筋外围并作为第二钢筋定位固定的立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内部设置有沿下部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钢筋、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沿下部宽度方向间隔排列。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的直径>第一钢筋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为倾斜设置的、弯曲的预应力钢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上端面为经过凿毛处理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大跨度叠合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包括板状的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张清华劳武略崔闯卜一之程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路桥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