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丝用热轧盘条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307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焊丝用热轧盘条及其生产方法。所述盘条的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60~0.075%;Si、0.80~0.88%;Mn、1.40~1.48%;P≤0.013%,S≤0.010%,Ti、0.005~0.02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其通过依序进行的钢水冶炼工序、精炼工序、浇铸工序、加热工序、控温轧制工序以及斯太尔摩缓冷工序制备而得,所述控温轧制工序:将钢坯在高压水除鳞后轧制成盘条,精轧机入口温度≤880℃,盘条在终轧之后在生产线上前行至少50m再进入水冷冷却,冷却之后吐丝,吐丝温度为880~910℃;所述斯太尔摩缓冷工序:对盘条在斯太尔摩缓冷线上保温缓冷,保温罩及风机风口全部关闭,盘条在相变温度区间的冷却速度≤0.8℃/s。所述盘条的组织、强度及塑性均匀,通条强度差≤25MPa,更加适用于高速拉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焊丝用热轧盘条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材料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焊丝用热轧盘条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ER70S-6焊丝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碳钢系列气保焊丝,通常由直径5.5mm的热轧盘条拉拔制成。焊丝生产企业迫于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及生产成本压力,急需增大焊丝加工过程中的拉拔速度,以便于提高生产效率,相应的,这就对焊丝用盘条的性能,尤其是影响到上述拉拔速度的相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经研究,盘条表面氧化铁皮的剥离性、盘条的组织、力学性能的均匀性等性能和质量均能够影响上述拉拔速度。比如,在盘条加工成焊丝的生成过程中,通常先采用机械剥壳的方式去除盘条表面的氧化铁皮,而后再进行拉拔工序。当盘条表面氧化铁皮的剥离性较差时,在机械剥壳中氧化铁皮往往去除不净而残存在盘条表面,导致表面润滑不良,从而增大模具异常损伤或损耗,并进一步划伤盘条引起断丝,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限制了拉拔速度的提升。因此,通过控制氧化铁皮的厚度和结构来提升氧化铁皮的剥离性,对满足焊丝生产企业对拉拔速度的需求极其重要。再比如,盘条局部的异常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焊丝用热轧盘条,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60~0.075%;Si、0.80~0.88%;Mn、1.40~1.48%;P≤0.013%,S≤0.010%,Ti、0.005~0.02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丝用热轧盘条,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C、0.060~0.075%;Si、0.80~0.88%;Mn、1.40~1.48%;P≤0.013%,S≤0.010%,Ti、0.005~0.02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丝用热轧盘条,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以重量百分比计还包括:Cr+Ni+Cu+Mo≤0.05%;并且,
其碳当量Ceq=[C]+[Mn]/6+[Si]/24+[Ni]/40+[Cr]/5+[Mo]/4+[V]/14≤0.35。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焊丝用热轧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依序进行的钢水冶炼工序、精炼工序、浇铸工序、加热工序、控温轧制工序以及斯太尔摩缓冷工序,得到焊丝用热轧盘条;
所述控温轧制工序:将所述加热工序所得的钢坯在高压水除鳞后轧制成盘条,精轧机入口温度≤880℃,盘条在终轧之后在生产线上前行至少50m再进入水冷冷却,冷却之后吐丝,吐丝温度为880~910℃;
所述斯太尔摩缓冷工序:对所述控温轧制工序所得的盘条在斯太尔摩缓冷线上保温缓冷,保温罩及风机风口全部关闭,盘条在相变温度区间的冷却速度≤0.8℃/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丝用热轧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轧制工序中,除鳞水压≥18MPa,中轧机采用机加工轧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丝用热轧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斯太尔摩缓冷线上,全部保温罩的总长度大于8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晗郭慧英张宇王纳张亚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家港荣盛特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