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抗病毒马桶盖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297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马桶盖及制备方法,所述抗菌抗病毒马桶盖,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制成:树脂材料60‑70份,阻燃型填料10‑20份,分散剂1.0‑5.0份,抗氧化剂1.0‑2.0份,改性抗菌抗病毒处理剂0.5‑1.0份;所述改性抗菌抗病毒处理剂采用有机硅改性光触媒,所述有机硅改性光触媒由有机硅脱模剂对无机光触媒抗菌剂进行改性所得。此外,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马桶盖抗菌抗病毒防螨效果的前提下,极大的降低了抗菌剂的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抗病毒马桶盖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卫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马桶盖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马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马桶的使用环境影响,尤其是在公共区域,马桶盖及垫圈上往往存在肉眼无法看见的各种细小微生物。根据相关公共卫生权威部门调查发现:32%的马桶盖和马桶垫圈上有痢疾杆菌,有的甚至可以在马桶圈上存活长达17天;在冲马桶时,马桶内的瞬间气旋最高可以将病菌带到6米高空中,并悬浮长达几个小时,进而落在卫生间墙壁、牙刷、漱口杯和毛巾上,使其受到细菌、病毒的污染,特别是当家庭中有人生病时,致病菌将会上百倍的增加,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马桶盖,一方面通过马桶盖可以杀死冲马桶时瞬间气旋带出来的细菌、病毒;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马桶盖将卫生间内与其接触的细菌、病毒杀死,从而形成一个较为洁净的空间,降低细菌、病毒的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目前,抗菌马桶盖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马桶盖的表面喷涂抗菌剂,然后通过200-250摄氏度的高温对其表面进行烘烤,使其在马桶盖的表面形成抗菌层,采用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高温烘烤加速了马桶盖的老化速度,降低了马桶盖的使用寿命,第二种方法是在制备马桶盖的原料中加入抗菌剂,采用该种方法的主要问题是,抗菌剂被原料所稀释,由于马桶盖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抗菌剂大多还是处于马桶盖的内部,而表面则较少,从而导致马桶盖中的大部分抗菌剂无法发挥抗菌效果,造成了抗菌剂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马桶盖及制备方法,其在保证马桶盖抗菌抗病毒防螨效果的前提下,极大的降低了抗菌剂的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技术方案一:一种抗菌抗病毒马桶盖,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制成:所述改性抗菌抗病毒处理剂采用有机硅改性光触媒,所述有机硅改性光触媒由有机硅脱模剂对无机光触媒抗菌剂进行改性所得。进一步的,所述无机光触媒抗菌剂选自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硅、纳米钨酸铋、纳米钼酸铋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硅脱模剂选自聚有机硅氧烷,硅氧烷化合物、硅油、甲基硅树脂、甲基苯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进一步的,所述有机硅对无机光触媒抗菌剂进行改性的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无机光触媒粉体在60-100℃烘箱中真空干燥4-6h,冷却备用;步骤2、按照3-8wt%配制乙醇溶液,然后按50-80wt%的量向乙醇溶液中加入步骤1经干燥处理的无机光触霉粉体,利用高速乳化机高速剪切使混合溶液分散均匀,并利用超声波震荡仪震荡20-50min,使溶液分散均匀;步骤3、按2%-5wt%的量向步骤2分散均匀的溶液中加入有机硅脱模剂,然后于50-80℃回流反应2-4h,;步骤4、回流反应结束,将反应液离心,得沉淀物,并用无水乙醇将所得沉淀物清洗3-6次后,于50-80℃真空干燥即得到有机硅改性光触媒,即改性抗菌抗病毒处理剂。进一步的,所述树脂材料包括脲醛树脂、亚克力树脂、PP树脂、PVC树脂、ABS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复合材质。进一步的,所述阻燃型填料包括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的,所述分散剂包括乙撑基双硬脂酰胺、硬脂酸单甘油酯、油酸酰胺、硬脂酸钡、聚乙烯蜡、聚丙烯蜡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化剂包括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抗氧剂1076)、N,N-二苯基对苯二胺、二叔丁基甲基苯酚、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技术方案二:一种抗菌抗病毒马桶盖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改性抗菌抗病毒剂、树脂材料放入高速搅拌机内,在95~115℃下高速搅拌5-10min,预分散均匀;步骤(2)、将阻燃型填料、抗氧化剂、分散剂加入到步骤(1)预分散均匀的物料中,继续搅拌10-30min,得预混物料,然后将预混物料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混合后,注入模具型腔内,待冷却后开模取出,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制备马桶盖的原料中加入无机光触媒抗菌剂,从而使得马桶盖具有了抗菌抗病毒的功效,其不仅能够杀死冲马桶时瞬间气旋带出来的细菌、病毒;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马桶盖将卫生间内与其接触的细菌、病毒杀死,从而形成一个较为洁净的空间,降低细菌、病毒的交叉感染的可能性。2、本专利技术利用有机硅脱模剂在树脂的冷却过程中能够从内部析出,均匀的分布到马桶盖的表面,从而在马桶盖的表面形成一个润滑层,使树脂材料无法黏附于模具,便于脱模的特性,在无机光触媒加入到树脂原料之前,首先利用有机硅脱模剂对无机光触媒进行改性处理,在有机硅脱模剂改性光触媒的过程中,有机硅脱模剂与无机纳米光触媒之间可通过硅氧键形成Si-O-Si结构,同时有机硅脱模剂中的烷氧基可以夺取光触媒纳米粒子表面的质子,与纳米粒子表面的化学基团发生反应,形成化学键,从而在光触媒纳米粒子表面覆盖改性分子层;改性后的抗菌抗病毒处理剂具有较低的比表面能,其不仅能够使无机光触媒纳米粒子在高温熔融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提高分散效果;还可以在无机光触媒纳米粒子与有机硅脱模剂之间化学键的作用下,在树脂的低温冷却过程中,使无机光触媒纳米粒子随有机硅脱模剂的渗出迅速迁移到马桶盖的表面,从而在马桶盖的表面形成一个具有无机光触媒抗菌剂的润滑层,从而使抗菌剂集中存在于马桶盖的表面,而非马桶盖的材料内部,其较传统的将抗菌剂简单掺入树脂原料中的生产工艺而言,在同样的抗菌剂用量下,增大的制品表面抗菌抗病毒剂浓度,进一步提高了制品的抗菌抗病毒效率;在马桶盖具有同样的抗菌抗病毒效果下,极大的降低了抗菌抗病毒处理剂的用量,此外,还避免了高温烘烤导致的马桶盖老化加速的问题。3、本专利技术采用回流法进行有机硅对无机光触媒的改性,并通过严格控制改性参数,极大的提高了其改性率,保证了将改性后的抗菌抗病毒剂其掺入马桶盖的制备原料中后,无机光触媒纳米粒子能够在有机硅脱模剂的作用下将其迁移至马桶盖的表面,并在马桶盖的表面形成温度的抗菌剂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实施例1第一部分:一种抗菌抗病毒马桶盖,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制备而成:所述有机硅改性光触媒由有机硅脱模剂甲基苯基硅树脂对无机光触媒抗菌剂纳米二氧化钛进行改性所得,所述有机硅脱模剂对光触媒进行改性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步骤1、将无机光触媒粉体在80℃烘箱中真空干燥4h,冷却备用;步骤2、按照7wt%配制乙醇溶液,然后按80wt%的量向乙醇溶液中加入步骤1经干燥处理的无机光触霉粉体,利用高速乳化机高速剪切使混合溶液分散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抗病毒马桶盖,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制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抗病毒马桶盖,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制成:



所述改性抗菌抗病毒处理剂采用有机硅改性光触媒,所述有机硅改性光触媒由有机硅脱模剂对无机光触媒抗菌剂进行改性所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马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光触媒抗菌剂选自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纳米氧化硅、纳米钨酸铋、纳米钼酸铋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有机硅脱模剂选自聚有机硅氧烷,硅氧烷化合物、硅油、甲基硅树脂、甲基苯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马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对无机光触媒抗菌剂进行改性的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无机光触媒粉体在60-100℃烘箱中真空干燥4-6h,冷却备用;
步骤2、按照3-8wt%配制乙醇溶液,然后按50-80wt%的量向乙醇溶液中加入步骤1经干燥处理的无机光触霉粉体,利用高速乳化机高速剪切使混合溶液分散均匀,并利用超声波震荡仪震荡20-50min,使溶液分散均匀;
步骤3、按2%-5wt%的量向步骤2分散均匀的溶液中加入有机硅脱模剂,然后于50-80℃回流反应2-4h,;
步骤4、回流反应结束,将反应液离心,得沉淀物,并用无水乙醇将所得沉淀物清洗3-6次后,于50-80℃真空干燥即得到有机硅改性光触媒,即改性抗菌抗病毒处理剂。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川于红光孙小娟
申请(专利权)人:同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