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84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包括:过滤筒,设置有滤板,滤板将过滤筒分隔为储液腔和储料腔;挤压组件,一端置于储料腔内,挤压组件的一端外径并与储料腔的内径相适配,挤压组件的另一端置于过滤筒外部;液压驱动组件,与挤压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并能够驱动挤压组件压缩储料腔中的物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液压驱动脱水效果好,处理后含水率低,过滤筒减容量大。而且实验设备小,移动方便,对于物料的用量少、物料的调节范围大(10g~500g),适用于实验物料少的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化工环境领域的一种压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
技术介绍
实验室进行污泥脱水工艺研究时,大多数使用抽滤瓶或离心机,但抽滤瓶抽气气压较小,抽力不够,稳定性差、导致脱水效果差,尤其对于难脱水的含油污泥。而实验用离心机不能及时进行固液分离,导致脱水效果不均匀,且脱水能力有限。压滤设备是一种间歇式的加压过滤机设备,具有分离效果好,使用方便的优点,但现有实验用板框压滤设备一般体积较大,一次性处理量大,由于实验物料较少,实验室用此类设备做实验,材料消耗大、能源浪费高。对于体积较小的滤失仪压滤设备,由于需要气源提供压力,设备的可移动性差,且能耗较高。综上,现有技术的缺点为:现有实验装置脱水难、脱水不彻底、压力调节范围小、处理量调节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以达到体积小、压力可调、处理物料少、调节量大和脱水效果好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包括:过滤筒,设置有滤板,滤板将过滤筒分隔为储液腔和储料腔;挤压组件,一端置于储料腔内,挤压组件的一端外径并与储料腔的内径相适配,挤压组件的另一端置于过滤筒外部;液压驱动组件,与挤压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并能够驱动挤压组件压缩储料腔中的物料。进一步地,储液腔呈锥状结构,储液腔的大径端与储料腔相连。进一步地,储液腔的小径端设置有排液阀。进一步地,挤压组件包括连通杆和挤压板,挤压板置于储料腔内且挤压板的外径与储料腔的内径相适配,连通杆的一端与挤压板连接,连通杆的另一端置于过滤筒外部并与液压驱动组件连接。进一步地,连通杆的另一端具有与液压驱动组件配合的圆盘状卡槽。进一步地,液压驱动组件包括液压油缸和手动泵,液压油缸的伸缩杆与挤压组件连接,手动泵与液压油缸连接。进一步地,手动泵上设置有压力表。进一步地,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还包括支架,过滤筒设置在支架上。进一步地,支架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盘,过滤筒安装在固定底盘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脱水效果好,处理后含水率低,减容量大;2、实验设备小,移动方便,用量少、调节量大(10~500g),适用于实验物料少的实验;3、设备采用内六角螺钉固定,拆卸方便,操作简单;4、设备采用手动泵、液压油缸加压,操作压力范围广,可达到10Mpa以上,且不需要气源,节约能耗和资源。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手动泵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1、支架;2、液压油缸;3、连通杆;4、挤压板;5、过滤筒;6、内六角螺钉;7、滤板;8、储液腔;9、排液阀;10、固定底盘;11、压力表;12、手动泵;13、储料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包括:过滤筒5、挤压组件和液压驱动组件。过滤筒5设置有滤板7,滤板7将过滤筒5分隔为储液腔8和储料腔13。挤压组件的一端置于储料腔13内,挤压组件的一端外径并与储料腔13的内径相适配,挤压组件的另一端置于过滤筒5外部。液压驱动组件与挤压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并能够驱动挤压组件压缩储料腔13中的物料。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液压驱动脱水效果好,处理后含水率低,过滤筒5减容量大。而且实验设备小,移动方便,对于物料的用量少、物料的调节范围大(10g~500g),适用于实验物料少的实验。过滤筒5为分体式,采用内六角螺钉6固定,可以通过拆卸内六角螺钉6实现向储料腔13内添加物料。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滤板7上设置有多个液体孔,过滤板7与储料腔13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滤布。储液腔8呈锥状结构,储液腔8的大径端与储料腔13相连。储液腔8的小径端设置有排液阀9。将储液腔8设置成锥状结构,可以使液体通过重力的作用向锥尖处汇集,便于液体收集。同时通过控制排液阀9的开闭可以实现液体的排放。挤压组件包括连通杆3和挤压板4,挤压板4置于储料腔13内且挤压板4的外径与储料腔13的内径相适配,连通杆3的一端与挤压板4连接,连通杆3的另一端置于过滤筒5外部并与液压驱动组件连接。具体地,连通杆3的另一端具有与液压驱动组件配合的圆盘状卡槽。设置圆盘状卡槽可以增加连通杆3与液压驱动组件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在向下挤压过程中连通杆3与液压驱动组件滑开。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圆盘状卡槽与连通杆本体焊接成一体,连通杆本体的下部通过螺纹结构与挤压板4连接。连通杆本体不与过滤筒5直连,液压驱动组件的液压伸缩杆通过连通杆3、挤压板4将压力传递至过滤筒5实现压滤。如图1和图2所示,液压驱动组件包括液压油缸2和手动泵12,液压油缸2的伸缩杆与挤压组件连接,手动泵12与液压油缸2连接。手动泵12上设置有压力表11。手动泵12通过高压管线与液压油缸2连接,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手动泵12对液压油缸2进行加压操作,从而驱动液压油缸2的液压伸缩杆伸出,并驱动与其相连的连通杆3沿图1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从而使挤压板4挤压物料进行固液分离。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还包括支架1,支架1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盘10,过滤筒5安装在固定底盘10上,上述支架1和过滤筒5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使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行污泥压滤实验时,旋开内六角螺钉6,通过连通杆3卡槽将过滤筒5上部卸开,将滤布包裹的污泥放入过滤筒5下部的滤板7上。装料完毕后将过滤筒5上下两部通过内六角螺钉6固定。打开排液阀9,连接液压油缸2和手动泵12管线,通过手动泵12加压,压力表11指示使用压力,液压油缸2的伸缩杆与连通杆3接触带动挤压板4进行固液分离,其中固相被滤布包裹着固定在滤板7上,液相由滤布渗出并通过滤板7进入储液腔8,并通过排液阀9收集。压滤完成后,释放手动泵12压力,开启过滤筒5,取出滤饼并清洗设备。本专利技术具体应用实施例如下:具体应用实施例1:新疆油田某一采油厂联合站含油污水处理产生的含油污泥预处理后初始含水率为75.5%,经此压滤机处理后(4MPa,30min),含水率降至51.1%,减容率为62.3%。具体应用实施例2:新疆油田某一采油厂高含水含油污泥预处理再经离心处理后含水率为79.6%,经此压滤机处理后(4MPa,30min),含水率降至58.6%,减容率为64.0%。具体应用实施例3:新疆油田某一采油厂高含水含油污泥预处理后再经离心处理含水率为79.6%,采用此压滤机处理后(10MPa,30min),含水率降至51.8%,减容率为65.3%。对三个来源的含油污泥压滤实验表明,该设备能够实现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过滤筒(5),设置有滤板(7),滤板(7)将过滤筒(5)分隔为储液腔(8)和储料腔(13);/n挤压组件,一端置于储料腔(13)内,所述挤压组件的一端外径并与储料腔(13)的内径相适配,所述挤压组件的另一端置于过滤筒(5)外部;/n液压驱动组件,与所述挤压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挤压组件压缩储料腔(13)中的物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过滤筒(5),设置有滤板(7),滤板(7)将过滤筒(5)分隔为储液腔(8)和储料腔(13);
挤压组件,一端置于储料腔(13)内,所述挤压组件的一端外径并与储料腔(13)的内径相适配,所述挤压组件的另一端置于过滤筒(5)外部;
液压驱动组件,与所述挤压组件的另一端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挤压组件压缩储料腔(13)中的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液腔(8)呈锥状结构,储液腔(8)的大径端与储料腔(1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储液腔(8)的小径端设置有排液阀(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用污泥脱水压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包括连通杆(3)和挤压板(4),挤压板(4)置于储料腔(13)内且挤压板(4)的外径与储料腔(13)的内径相适配,连通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坤张哲娜谢加才谢水祥任雯刘晓辉张明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