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81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包括分离罐,所述分离罐从左至右依次隔设有沉淀腔、分离腔和出水腔,所述沉淀腔与所述分离腔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结板,所述分离腔与所述出水腔之间设置有第二聚结板,所述沉淀腔连接有进液口,所述出水腔连接有出液口,所述分离腔顶部接通有辅助腔,所述辅助腔内部吊装有伸至所述分离腔内部的浮油收集器,所述分离腔底面设置有正对所述浮油收集器的辅助分离组件;其中,待分离液依次通过所述进液口、所述沉淀腔、所述分离腔、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出液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油水分离效率高和油水分离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水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油水分离主要是根据水和油的密度差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或者其他物化反应去除杂质或完成油份和水份的分离,已知的油水分离方法主要有重力式分离、离心式分离、电分离、吸附分离、气浮分离等。其中重力式分离由于其制造和使用成本低的原因,应用最为广泛,其原理是由于油、气、水的相对密度不同,组分一定的油水混合物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当系统处于平衡时就会形成一定比例的油、气、水相,当相对较轻的组分处于层流状态时,较轻组分的油和气会上浮,较重组分的水相会沉降。但是现有油水分离装置采用重力分离时只能进行长时间的过滤和沉降来完成,或者进行多次循环沉降,耗时过长,无法进行快速油水分离,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油水分离装置,大大提高油水分离效率。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罐,所述分离罐从左至右依次隔设有沉淀腔、分离腔和出水腔,所述沉淀腔与所述分离腔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结板,所述分离腔与所述出水腔之间设置有第二聚结板,所述沉淀腔连接有进液口,所述出水腔连接有出液口,所述分离腔顶部接通有辅助腔,所述辅助腔内部吊装有伸至所述分离腔内部的浮油收集器,所述分离腔底面设置有正对所述浮油收集器的辅助分离组件;其中,待分离液依次通过所述进液口、所述沉淀腔、所述分离腔、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出液口。优选地,辅助分离组件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分离腔内的导流板、垂直固定在所述导流板外侧面的支撑柱以及设置在导流板内侧面上的引导结构,所述导流板由若干从左至右均匀排列的曲板组成,相邻所述曲板之间的间隔相同;所述曲板呈船状,其从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弧段、直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外侧面边缘与所述分离腔底面接触,所述第一弧段内侧面、所述直段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弧段内侧面均正对所述第一聚结板。由于导流板正对第一聚结板,因此从第一聚结板流出的待分离液能够直接轻微冲击在导流板表面,待分离液被导流板阻隔限位后产生微弱冲击振动,从而让油分和水分能够快速分离,有效提高分离速度,随着油分的不断上浮,油分会在液面处的曲板表面聚结,通过呈船状的设计,一方面能阻隔待分离液前进,以使引导结构进行油水分离,另一方面能保证油分在待分离液的流动过程中更加轻易地跟随每个曲板上浮,最后再由浮油收集器进行收集油分,从而提高整个油水分离效率;同时整个辅助分离组件能够从辅助腔中快速拿出,方便对其进行维护清理,从而降低分离成本。优选地,引导结构包括:若干竖直固定在所述曲板内侧面上的导流杆;和若干垂直穿设在所述导流杆上的导流片;其中,同一所述曲板上的相邻所述导流杆之间的间隔相同,相邻曲板上的相邻所述导流杆上的每个相邻所述导流片连接一体,同一所述导流杆上的所述导流片从下至上依次交错倾斜。首先导流杆一方面起到了对所有导流片的固定连接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整个引导结构的导油效率,优选地,通过油分与导流杆之间接触张力的作用,有效提高油分从水分中分离出来的速度,同时加快下方导流片上的油分延着导流杆上浮的速度;所有导流杆形成排列整齐的多排多列结构,再在上面垂直穿设若干导流片,让所有导流片在一片区域内纵横交错,大大提高了沉降面积,根据斯托克斯公式,沉降面积越大,油分和水分的分离速度越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油分和水分的分离效率;其中,优选地,待分离液沿着倾斜的导流片表面流动,油分和水分通过导流片之间腔隙空间交替地向上和向下流动,小油滴由于其浮力而上升,油分在流动过程中撞击在上方导流片外侧面并被捕获,随着越来越多的油滴被捕获,它们会聚集成大油滴,这些大液滴沿导流片表面更快地向上迁移,最终上升并聚集在水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片将相邻导流杆固定一体,从而变相地将所有曲板进行固定。优选地,相邻导流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流片顶部到底部的竖直距离。相邻导流片之间的间隔距离就是油滴上浮从下方导流片脱离并在上方导流片聚集中走过的距离,这个距离不宜过长,才能保证大油滴的快速有效地形成,从而进一步提高油水分离效率。优选地,导流片与所述分离腔底面之间呈45°;导流片呈波浪状。波浪状的导流片具有波峰和波谷,当导流片呈45°时,导流片的波峰和波谷与分离腔底面水平,从而让波峰和波谷内不贮存油滴,保证油分快速上浮至表面,从而有效提高油水分离效果,让分离后水中的含油量有效变小。优选地,辅助腔内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连接所述浮油收集器,所述浮油收集器高于所述辅助分离组件。安装架通过连接绳将浮油收集器固定住,保证浮油收集器在不上浮的情况下高于所述辅助分离组件,从而让浮油收集器不会干扰到辅助分离组件。优选地,浮油收集器包括若干聚油口、连接所述聚油口的集油道、设置在所述聚油口同一平面的若干浮力球;其中,所述连接绳连接在所述聚油口上,所述集油管连接有接出所述辅助腔的软管,所述软管连接有设置在所述分离罐外部的抽油装置。当油面高于聚油口后,浮力球让聚油口始终略低于油面,保证聚油口内持续不断地流入油分,再通过抽油装置将油分沿着集油道和软管依次抽出。优选地,沉淀腔底部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左侧上方设置所述进液口,所述限位台右侧设置所述第一聚结板,所述限位台右侧高度高于所述限位台左侧高度。限位台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过重力的作用,让杂质和固体颗粒跟随限位台表面滑动,从而降低杂质和固体颗粒进入分离腔的概率,不会对油水分离造成影响,进而变相提高分离效果。优选地,第一聚结板和所述第二聚结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聚结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分离罐内壁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从上至下均匀设置有若干聚结层,相邻聚结层之间相互平行;其中,所述聚结层呈交错折叠结构。第一聚结板上设置多层聚结板,从而进一步增大了沉降面积,有效提高与待分离液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降低水分中的含油量的速度,同时与其特殊材质(聚丙烯基油球)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其亲油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中,整个油水分离装置有三个腔室,待分离液先进入到沉淀腔,并且在行进过程中将其中的杂质或其余固体颗粒进行逐渐沉淀,再经过第一聚结板,第一聚结板采用特殊的聚丙烯基油球制成,该油球具有亲油性(吸油性),因此第一聚结板能快速将油分从水分中分离,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杂质和固体大颗粒的进入;紧接初步分离后的待分离液进入分离腔,通过辅助分离组件直接对其进行导流分离,让油分快速上浮以及水分快速沉淀,再利用浮油收集器对浮油进行快速收集,经过分离腔后的待分离液的含油量基本小于5ppm,再经由第二聚结板进行吸油,到达出水腔内的待分离液已经完成整个油分和水分的分离;整个油水分离仅需单次处理,不需要多次循环,处理过程耗时短,分离后的水分中含油量小于5ppm,油水分离结果好,油水分离效率高。2、本专利技术由于导流板正对第一聚结板,因此从第一聚结板流出的待分离液能够直接轻微冲击在导流板表面,待分离液被导流板阻隔限位后产生微弱冲击振动,从而让油分和水分能够快速分离,有效提高分离速度,随着油分的不断上浮,油分会在液面处的曲板表面聚结,通过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罐,所述分离罐从左至右依次隔设有沉淀腔、分离腔和出水腔,所述沉淀腔与所述分离腔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结板,所述分离腔与所述出水腔之间设置有第二聚结板,所述沉淀腔连接有进液口,所述出水腔连接有出液口,所述分离腔顶部接通有辅助腔,所述辅助腔内部吊装有伸至所述分离腔内部的浮油收集器,所述分离腔底面设置有正对所述浮油收集器的辅助分离组件;其中,待分离液依次通过所述进液口、所述沉淀腔、所述分离腔、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出液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罐,所述分离罐从左至右依次隔设有沉淀腔、分离腔和出水腔,所述沉淀腔与所述分离腔之间设置有第一聚结板,所述分离腔与所述出水腔之间设置有第二聚结板,所述沉淀腔连接有进液口,所述出水腔连接有出液口,所述分离腔顶部接通有辅助腔,所述辅助腔内部吊装有伸至所述分离腔内部的浮油收集器,所述分离腔底面设置有正对所述浮油收集器的辅助分离组件;其中,待分离液依次通过所述进液口、所述沉淀腔、所述分离腔、所述出水腔和所述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分离组件包括倾斜设置在所述分离腔内的导流板、垂直固定在所述导流板外侧面的支撑柱以及设置在导流板内侧面上的引导结构,所述导流板由若干从左至右均匀排列的曲板组成,相邻所述曲板之间的间隔相同;所述曲板呈船状,其从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弧段、直段和第二弧段,所述第一弧段外侧面边缘与所述分离腔底面接触,所述第一弧段内侧面、所述直段内侧面和所述第二弧段内侧面均正对所述第一聚结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结构包括:
若干竖直固定在所述曲板内侧面上的导流杆;和
若干垂直穿设在所述导流杆上的导流片;其中,
同一所述曲板上的相邻所述导流杆之间的间隔相同,相邻曲板上的相邻所述导流杆上的每个相邻所述导流片连接一体,同一所述导流杆上的所述导流片从下至上依次交错倾斜。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坤芳刘春梅秦东坤丁智远曹琛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澳科中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