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81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包括主管道、吸痰管和通气管,主管道一端为机器端,另一端为患者端;靠近所述患者端的所述主管道外壁套设有气囊,通气管一端从所述主管道的外壁伸出,并连接有进气开关;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进气开关包括通气道、挤压弹簧、压杆以及进气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气囊鼓起时可以对气管进行扩张,避免漏气,当气囊上方有分泌物产生时可以及时从吸痰管吸出,避免分泌物堆积;同时充气装置撤出后在挤压弹簧作用下进气开关能够迅速自动关闭,有效避免气囊内部气体泄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气管插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气管插管是临床择期手术和急救中常用的一种通气装置,至今这种插管技术仍然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技术,在抢救病人过程中,由于患者呼吸困难,往往需要借助呼吸机呼吸,为避免气体泄漏,通常使用气囊将气管堵住,气囊采用充气装置充气,气囊鼓起后将充气装置撤出,因此通气管的进口需要设置开关,现有技术中的开关会有关闭不及时的现象,撤出充气装置关闭开关的过程中有时间延迟,气囊内气体会泄漏,而气囊体积很小,稍有泄漏就会影响气囊对气管的堵塞效果,因此需要及时关闭通气管的进口,另外气囊上方易产生分泌物,若长时间堆积容易引起气管表面粘膜炎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气管插管中通气管关闭时易造成气囊内部气体泄漏,影响气囊对气管的堵塞效果,且气囊上方的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气管插管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为内部中空的导管,主管道一端为机器端,机器端用于连接呼吸机,另一端为患者端,患者端伸入患者气管;靠近所述患者端的所述主管道外壁套设有气囊,气囊用于堵住气管,防止呼吸机送入的氧气泄漏;吸痰管,所述吸痰管沿所述主管道的壁面空腔纵线延伸,吸痰管一端从所述主管道的外壁伸出,并连接有吸痰口;吸痰管的另一端贯通所述气囊上方的所述主管道的外壁,用于及时吸出气囊上方堆积的分泌物;通气管,所述通气管沿所述主管道的壁面空腔纵线延伸,通气管一端从所述主管道的外壁伸出,并连接有进气开关;通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主管道的外壁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进气开关包括通气道、挤压弹簧、压杆以及与所述通气道贯通对接的进气接管,所述通气道与所述通气管连通,所述压杆包含压块和位于压块两端的直杆,所述挤压弹簧套设于位于所述压块与所述通气道端部之间的直杆上;未使用所述进气开关时,所述压块抵在所述通气道的端面上,所述通气道与所述进气接管断开;当挤压所述压杆时,所述挤压弹簧收缩,压块远离所述通气道的端面;所述通气道与所述进气接管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和气囊表面均涂覆有高聚合物亲水凝胶涂层。进一步的,所述主管道的内壁同轴设置有螺旋钢丝。优选的,所述主管道的患者端为斜切口。优选的,所述压块与所述通气道的端面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吸痰口处设有保护帽。优选的,所述通气道与所述通气管之间连接有通气软管,所述通气软管外表面包覆有保护膜。优选的,所述主管道的直径大于所述吸痰管的直径,所述吸痰管的直径大于所述通气管的直径。优选的,位于所述进气接管内部的所述直杆上固定有限位块,当挤压所述压杆时,所述限位块抵在所述进气接管端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有用于吸痰的吸痰管以及用于使气囊鼓起的通气管,气囊鼓起时可以对气管进行扩张,避免漏气,当气囊上方有分泌物产生时可以及时从吸痰管吸出,避免分泌物堆积;同时进气开关连接充气装置时打开,充气装置撤出后能够迅速自动关闭,有效避免气囊内部气体泄漏。(2)本技术的主管道和气囊表面均涂覆有高聚合物亲水凝胶涂层,所述高聚合物亲水凝胶涂层具有亲水润滑的特性,可以减小对鼻腔腔道的摩擦,并且可以吸附生理盐水或者无菌水,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从而大大降低插管引起的感染问题。(3)本技术的主管道内设有螺旋钢丝,既能保证一定的弯度,又有可塑性,可有效防打折,防止死腔,在病人变换体位时,能提高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气管插管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气管插管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气管插管中进气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气管插管中进气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6是图2中B处放大图;图7是图2中C处放大图;图8是图2中D处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的新型气管插管中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管道,1-1、机器端,1-2、患者端,2、气囊,3、吸痰管,3-1、吸痰口,3-2、保护帽,4、通,5、进气开关,5-1、通气道,5-2、挤压弹簧,5-3、压杆,5-31、压块,5-32、直杆,5-33、限位块,5-4、进气接管,5-5、密封圈、6、进口标线,7、螺旋钢丝,8、通气软管,9、保护膜,10、高聚合物亲水凝胶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以靠近主管道1的机器端1-1为上方。实施例1,如图1-图8所示,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1为内部中空的导管,主管道1一端为机器端1-1,另一端为患者端1-2;靠近所述患者端1-2的主管道1外壁套设有气囊2;吸痰管3,吸痰管3沿主管道1的壁面空腔纵线延伸,吸痰管3一端从主管道1的外壁伸出,并连接有吸痰口3-1;吸痰管3的另一端贯通气囊2上方的主管道1的外壁,如图8所示的吸痰管3端面位于气囊2下方;通气管4,通气管4沿主管道1的壁面空腔纵线延伸,通气管4一端从主管道1的外壁伸出,并连接有进气开关5;通气管4的另一端穿过主管道1的外壁与气囊2连通,如图8所示的通气管4端面位于气囊2内部。如图7和图8所示,吸痰管3和通气管4在主管道1壁面内延伸。主管道1与呼吸机连接,代替自主呼吸,吸痰管3用于吸痰,通气管4用于向气囊2充气,气囊2将气管张开,并且堵住气管通道,呼吸机向气管内通气时,氧气不会漏出,主管道1、吸痰管3和通气管4均为圆柱形管,且均采用医用级高弹性PVC材料制作,质地柔软无刺激,主管道1的机器端1-1具有机器接头。如图3和图4所示,进气开关5包括通气道5-1、挤压弹簧5-2、压杆5-3以及与通气道5-1贯通对接的进气接管5-4,通气道5-1与通气管4连通,压杆5-3包含压块5-31和位于压块5-31两端的直杆5-32,挤压弹簧5-2套设于位于压块5-31与通气道5-1端部之间的直杆5-32上;未使用进气开关5时,压块5-31抵在通气道5-1的端面上,通气道5-1与进气接管5-4断开;当挤压压杆5-3时,挤压弹簧5-2收缩,压块5-31远离通气道5-1的端面;通气道5-1与进气接管5-4连通。进气开关5具有自动关闭的功能,将充气装置的接口插入进气接管5-4挤压压杆5-3,此时压块5-31远离与之接触的通气道5-1端面,如图4所示,通气道5-1与进气接管5-4的接口被打开,气体能够进入通气道5-1,向气囊2充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管道(1),所述主管道(1)为内部中空的导管,主管道(1)一端为机器端(1-1),另一端为患者端(1-2);靠近所述患者端(1-2)的所述主管道(1)外壁套设有气囊(2);/n吸痰管(3),所述吸痰管(3)沿所述主管道(1)的壁面空腔纵线延伸,吸痰管(3)一端从所述主管道(1)的外壁伸出,并连接有吸痰口(3-1);吸痰管(3)的另一端贯通所述气囊(2)上方的所述主管道(1)的外壁;/n通气管(4),所述通气管(4)沿所述主管道(1)的壁面空腔纵线延伸,通气管(4)一端从所述主管道(1)的外壁伸出,并连接有进气开关(5);通气管(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主管道(1)的外壁与所述气囊(2)连通;/n所述进气开关(5)包括通气道(5-1)、挤压弹簧(5-2)、压杆(5-3)以及与所述通气道(5-1)贯通对接的进气接管(5-4),所述通气道(5-1)与所述通气管(4)连通,所述压杆(5-3)包含压块(5-31)和位于压块(5-31)两端的直杆(5-32),所述挤压弹簧(5-2)套设于位于所述压块(5-31)与所述通气道(5-1)端部之间的直杆(5-32)上;未使用所述进气开关(5)时,所述压块(5-31)抵在所述通气道(5-1)的端面上,所述通气道(5-1)与所述进气接管(5-4)断开;当挤压所述压杆(5-3)时,所述挤压弹簧(5-2)收缩,压块(5-31)远离所述通气道(5-1)的端面;所述通气道(5-1)与所述进气接管(5-4)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管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管道(1),所述主管道(1)为内部中空的导管,主管道(1)一端为机器端(1-1),另一端为患者端(1-2);靠近所述患者端(1-2)的所述主管道(1)外壁套设有气囊(2);
吸痰管(3),所述吸痰管(3)沿所述主管道(1)的壁面空腔纵线延伸,吸痰管(3)一端从所述主管道(1)的外壁伸出,并连接有吸痰口(3-1);吸痰管(3)的另一端贯通所述气囊(2)上方的所述主管道(1)的外壁;
通气管(4),所述通气管(4)沿所述主管道(1)的壁面空腔纵线延伸,通气管(4)一端从所述主管道(1)的外壁伸出,并连接有进气开关(5);通气管(4)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主管道(1)的外壁与所述气囊(2)连通;
所述进气开关(5)包括通气道(5-1)、挤压弹簧(5-2)、压杆(5-3)以及与所述通气道(5-1)贯通对接的进气接管(5-4),所述通气道(5-1)与所述通气管(4)连通,所述压杆(5-3)包含压块(5-31)和位于压块(5-31)两端的直杆(5-32),所述挤压弹簧(5-2)套设于位于所述压块(5-31)与所述通气道(5-1)端部之间的直杆(5-32)上;未使用所述进气开关(5)时,所述压块(5-31)抵在所述通气道(5-1)的端面上,所述通气道(5-1)与所述进气接管(5-4)断开;当挤压所述压杆(5-3)时,所述挤压弹簧(5-2)收缩,压块(5-31)远离所述通气道(5-1)的端面;所述通气道(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权杨利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鑫斯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