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滑轮提升系统及其安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278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滑轮提升系统及其安装方法,涉及提升装置领域。船用滑轮提升系统包括支架、绞车、定滑轮组,以及布置在定滑轮组下侧的动滑轮组,支架具有用于与围井结构固定安装的连接结构,支架上设有定滑轮座,定滑轮组转动安装在定滑轮座中;支架的上部还设有变向滑轮座,变向滑轮座中转动安装有变向滑轮,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中绕设有钢丝绳索,钢丝绳索绕至所述变向滑轮的上表面并与绞车连接。将变向滑轮座设置在支架的上部位置,使定滑轮座和变向滑轮座在空间上错开布置,避免了定滑轮组和变向滑轮之间造成相互干涉,并通过变向滑轮对钢丝绳索的出线位置进行调整,保证了钢丝绳索能够从围井结构中顺利引出至绞车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滑轮提升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提升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船用滑轮提升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大型工程类船舶上,通常需要配置相应的提升系统以实现相应的升降作业,特别是涉及到重大施工时,普遍会使用滑轮提升系统来保证提升载荷。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419566U、授权公告日为2018.05.29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绞吸船的升降系统,并具体公开了升降系统包括绞车、龙门架、吊架和桥架,桥架连接在吊架的下端,龙门架上固定设置有定滑轮组,龙门架上还设置有能摆动的摆动滑轮组,吊架上固定设置有动滑轮组,定滑轮组、摆动滑轮组和动滑轮组中的滑轮通过绳索传动连接在一起,绳索的第一端连接在龙门架上,绳索的第二端连接在绞车上,从而在绞车对绳索的拉动作用下,带动吊架进行升降运动。绞吸船的升降系统可以通过改变定滑轮组、摆动滑轮组和动滑轮组中的滑轮个数来增加系统的桥架起升重量,进而满足桥架升降重力增加的需要。但是,在现有船舶上增加滑轮提升系统时,由于绞车普遍设置在船体甲板上,而滑轮提升系统位于甲板外侧,例如:在船体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围井结构,滑轮提升系统布置于围井结构中,在施工改造时难以将滑轮提升系统的钢丝绳索引至绞车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滑轮提升系统,以解决当滑轮提升系统布置于围井结构中,在施工改造时难以将滑轮提升系统的钢丝绳索引至绞车上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船用滑轮提升系统的安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船用滑轮提升系统的技术方案为:船用滑轮提升系统包括支架、绞车、定滑轮组,以及布置在所述定滑轮组下侧的动滑轮组,所述支架具有用于与围井结构固定安装的连接结构,所述支架上设有定滑轮座,所述定滑轮组转动安装在所述定滑轮座中;所述支架的上部还设有变向滑轮座,所述变向滑轮座中转动安装有变向滑轮,所述动滑轮组的下部设有构件连接结构,所述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中绕设有钢丝绳索,所述钢丝绳索绕至所述变向滑轮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绞车连接;所述支架为框形支架,所述框形支架的中部并列间隔设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定滑轮座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变向滑轮座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框形支架的下侧还设有索节耳板,所述索节耳板上转动连接有索节,所述索节与所述钢丝绳索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益效果:定滑轮座安装在第一横梁上,变向滑轮座安装在第二横梁上,将变向滑轮座设置在支架的上部位置,变向滑轮座中转动安装有变向滑轮,使定滑轮座和变向滑轮座在空间上错开布置,避免了定滑轮组和变向滑轮之间造成相互干涉,并通过变向滑轮对钢丝绳索的出线位置进行调整,保证了钢丝绳索能够从围井结构中顺利引出至绞车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定滑轮座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定滑轮座上设有定滑轮轴,所述定滑轮轴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定滑轮,所述第一转轴垂直于所述定滑轮轴的延伸方向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定滑轮座包括水平基板、固定在水平基板上侧的上竖板,以及固定在水平基板下侧的下竖板,所述上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配合的轴孔,所述下竖板平行间隔布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下竖板垂直于所述上竖板的板面,所述下竖板上设有与所述定滑轮轴配合的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梁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变向滑轮座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变向滑轮座上设有变向滑轮轴,所述变向滑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变向滑轮轴上,所述第二转轴垂直于所述变向滑轮轴的延伸方向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变向滑轮轴为销轴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平行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动滑轮组包括动滑轮轴,以及安装在所述动滑轮轴上的多个动滑轮,所述动滑轮的数量比所述定滑轮的数量多一个。本专利技术的船用滑轮提升系统的安装方法的技术方案为:船用滑轮提升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支架上设置定滑轮座和设置位于支架上部的变向滑轮座;步骤二:将定滑轮组转动安装在所述定滑轮座上,将变向滑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变向滑轮座上;步骤三:将支架的连接结构对应固定安装在围井结构上;步骤四:使用牵引绳依次绕经绞车、变向滑轮、动滑轮组和定滑轮组后,将牵引绳与钢丝绳索连接;步骤五:启动所述绞车卷绕牵引绳和钢丝绳索,将钢丝绳索与绞车连接。有益效果:将变向滑轮座设置在支架的上部位置,变向滑轮座中转动安装有变向滑轮,使定滑轮座和变向滑轮座在空间上错开布置,避免了定滑轮组和变向滑轮之间造成相互干涉,并通过变向滑轮对钢丝绳索的出线位置进行调整,保证了钢丝绳索能够从围井结构中顺利引出至绞车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船用滑轮提升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中船用滑轮提升系统(省去动滑轮组)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船用滑轮提升系统的框形支架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定滑轮组与第一横梁的竖直剖视图;图4为图3中定滑轮组与第一横梁的右视示意图;图5为图1中变向滑轮的装配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船用滑轮提升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中船用滑轮提升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框形支架;10、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索节耳板;2、定滑轮组;20、定滑轮座;200、水平基板;201、上竖板;202、下竖板;21、定滑轮;22、第一转轴;23、定滑轮轴;3、动滑轮组;31、动滑轮;32、动滑轮轴;40、变向滑轮座;41、变向滑轮;42、第二转轴;43、变向滑轮轴;5、围井结构;6、钢丝绳索;60、索节;7、绞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船用滑轮提升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船用滑轮提升系统包括支架、绞车7、定滑轮组2,以及布置在定滑轮组2下侧的动滑轮组3,支架具有用于与围井结构5固定安装的连接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船体甲板的对应位置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提升通道,围井结构5设置在提升通道的外侧,动滑轮组3活动布置在提升通道中。在本实施例中,支架为框形支架1,框形支架1的形状为矩形,框形支架1的下部设有螺栓孔,对应的,围井结构5的上侧也设有螺栓孔,在框形支架1的螺栓孔和围井结构5的螺栓孔中穿装螺栓,螺栓上螺纹安装有螺母,通过螺栓和螺母将框形支架1与围井结5固定连接,螺栓孔构成用于与围井结构5固定安装的连接结构。在框形支架1上设有定滑轮座20,定滑轮组2转动安装在定滑轮座20中,在框形支架1的上部还设有变向滑轮座40,变向滑轮座40中转动安装有变向滑轮41,动滑轮组3的下部设有构件连接结构(图中未示出),通过构件连接结构将滑轮提升系统与待提升构件之间进行可拆连接,定滑轮组2和动滑轮组3中绕设有钢丝绳索6,钢丝绳索6绕至变向滑轮41的上表面并与绞车7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框形支架1的中部并列间隔设有第一横梁10和第二横梁11,定滑轮座20安装在第一横梁10上,变向滑轮座40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滑轮提升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支架、绞车、定滑轮组,以及布置在所述定滑轮组下侧的动滑轮组,所述支架具有用于与围井结构固定安装的连接结构,所述支架上设有定滑轮座,所述定滑轮组转动安装在所述定滑轮座中;/n所述支架的上部还设有变向滑轮座,所述变向滑轮座中转动安装有变向滑轮,所述动滑轮组的下部设有构件连接结构,所述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中绕设有钢丝绳索,所述钢丝绳索绕至所述变向滑轮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绞车连接;/n所述支架为框形支架,所述框形支架的中部并列间隔设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定滑轮座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变向滑轮座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框形支架的下侧还设有索节耳板,所述索节耳板上转动连接有索节,所述索节与所述钢丝绳索的端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滑轮提升系统,其特征是,包括支架、绞车、定滑轮组,以及布置在所述定滑轮组下侧的动滑轮组,所述支架具有用于与围井结构固定安装的连接结构,所述支架上设有定滑轮座,所述定滑轮组转动安装在所述定滑轮座中;
所述支架的上部还设有变向滑轮座,所述变向滑轮座中转动安装有变向滑轮,所述动滑轮组的下部设有构件连接结构,所述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中绕设有钢丝绳索,所述钢丝绳索绕至所述变向滑轮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绞车连接;
所述支架为框形支架,所述框形支架的中部并列间隔设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定滑轮座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变向滑轮座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二横梁上;所述框形支架的下侧还设有索节耳板,所述索节耳板上转动连接有索节,所述索节与所述钢丝绳索的端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滑轮提升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定滑轮座转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定滑轮座上设有定滑轮轴,所述定滑轮轴上安装有至少两个定滑轮,所述第一转轴垂直于所述定滑轮轴的延伸方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滑轮提升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定滑轮座包括水平基板、固定在水平基板上侧的上竖板,以及固定在水平基板下侧的下竖板,所述上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配合的轴孔,所述下竖板平行间隔布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下竖板垂直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秀清黄秋云蒋勇刚杨山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