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世华专利>正文

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760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顶板、支撑圆盘、底板和支撑柱,装置主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装置主体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螺帽,支撑柱的顶端嵌入连接有顶板,顶板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防回流槽,顶板的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泵,顶板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形孔,圆形孔有多个,与凸面、凹槽、吸液管和防回流槽共同组成,圆形孔有多个,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不同的方向同时连接多个吸液管,同时当液体流入顶板中的时候为了避免液体回流所以在顶板的底端位置设置了防回流槽,因为防回流槽能够有效的防住液体回流,所以保证了液体正常的流通性,体现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
本实用涉及临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引流是内科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然而目前的引流装置结构过于简单,很容易造成积液逆流,引流不畅的问题,而且引流瓶的容积有限需要随时更换,每次只能对一处位置进行引流,同时由于引流过程操作复杂,费时费力,所以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工作难度,引流效率低,为此我们公开了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能有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积液逆流,操作繁琐,对于需要急诊的病人会造成危险,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也通常会因为移动不当对装置造成损坏,同时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在面对病人在不同高度的时候通常很笨重无法及时调整自身的高低,在使用的过程中吸液管摆放位置过长不恰当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急诊内科,操作繁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顶板(2)、支撑圆盘(3)、底板(4)和支撑柱(1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4),所述底板(4)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轮(5),所述装置主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螺帽(9),所述支撑柱(13)的顶端嵌入连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凹槽(16),所述顶板(2)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防回流槽(27),所述顶板(2)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形孔(28),所述顶板(2)的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泵(10),所述负压泵(10)的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1),所述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内科用引流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顶板(2)、支撑圆盘(3)、底板(4)和支撑柱(1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4),所述底板(4)底部固定连接有滑轮(5),所述装置主体(1)的中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3),所述支撑柱(13)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螺帽(9),所述支撑柱(13)的顶端嵌入连接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凹槽(16),所述顶板(2)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防回流槽(27),所述顶板(2)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圆形孔(28),所述顶板(2)的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负压泵(10),所述负压泵(10)的表面底端固定连接有出液管(11),所述出液管(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液头(12),所述负压泵(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圆盘(3),所述支撑圆盘(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形弹片(22),所述圆形弹片(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条(23),所述支撑柱(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升降器(14),所述圆形孔(28)的表面嵌套连接有吸液管(7),所述吸液管(7)的表面中间固定连接有固定带(8),所述吸液管(7)的底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凸面(15),所述吸液管(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吸液头(6),所述升降器(14)的内部底板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华
申请(专利权)人:陈世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