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坠床及轮椅的安全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621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10
一种用于防坠床及轮椅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空心结构的安全带带体(1),安全带带体(1)两端的中部缝制有第一固定带(2),在安全带带体(1)两端的末端缝制有第二固定带(3);所述安全带带体(1)宽度大于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第二固定带(3)位于第一固定带(2)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安全带既可以用于将病人固定在轮椅上,又可以将病人固定在防坠床上,避免了病人从轮椅上或防坠床上坠落的危险,另外,本安全带带体内部的棉衬垫具有舒适性及缓冲震动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坠床及轮椅的安全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坠床及轮椅的安全带。
技术介绍
目前,老年病人的轮椅大多数缺少安全带,而具有安全带的轮椅存在安全带松散、安全带扣不稳、损坏无法使用的情况,而且轮椅上的安全带普遍存在窄、短的情况,病人在轮椅上稍活动或病人在坐轮椅时间长后会往下移动勒着病人不好呼吸,导致病人不配合拒绝使用安全带,给他们的感觉就好像犯错了,上捆绑带一样的异样感觉,感观视觉差,不易接受,前扣易被病人自行解除,失去安全带固定作用。另外,轮椅在使用到一定寿命后安全带会变窄变硬成绳子勒伤病人,安全及舒适性降低。对于防坠床,部分烦燥病人在床易发生坠床风险,特别是夜间起床,病房往往用绳索固定在床两旁护栏上,由于绳索较细易发生勒住病人的情况,病人舒适度减少,同时增加了护理不良事件因素,病人及家属知晓病人情况但往往不易接受现实。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舒适、安全的既可用于防坠床又可用于轮椅的安全带。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防坠床及轮椅的安全带,包括:矩形空心结构的安全带带体,安全带带两端的中部缝制有第一固定带,在安全带带体两端的末端缝制有第二固定带;所述安全带带体宽度大于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位于第一固定带的下方。优选地,安全带带体宽度为10~14cm,其内部固定有适配的柔软棉衬垫。优选地,所述棉衬垫的厚度为3~6cm。优选地,所述安全带带体的长度大于病人的前胸围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带宽度大于第二固定带的宽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带的末端背面设有连接件。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魔术贴或搭扣。优选地,所述安全带带体、第一固定带及第二固定带均为厚度为3~5mm的棉质材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优选地,所述安全带带体的表面设有醒目标识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安全带带体内部的棉衬垫具有舒适性及缓冲震动的功能,安全带带体的长度大于病人的前胸围,这样设计的目的为不让病人产生勒绑束缚的感觉。本技术设计有两组固定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病人自行转动而产生病人脱离轮椅的危险;标识牌上标识“防跌倒”及病人家属电话等字样,可以帮助病人发生跌倒或走丢等意外时及时联系上病人家属。本技术在轮椅上使用时,首先让病人坐端正,将安全带带体置于病人前胸处,使第二固定带位于第一固定带下方,先将两端的第二固定带从病人腋下穿过绕到病人背后,通过打结等方式绑于轮椅的靠背的支撑杆上,再将安全带带体两端的第一固定带穿过病人腋下绕至后背,最后通过魔术贴粘上或搭扣扣上使第一固定带紧紧固定在轮椅上。本技术在防坠床上使用时,首先让病人平躺在防坠床上,将安全带带体置于病人前胸处,先将第一固定带穿过病人腋下绕至其后背,并扣上搭扣或粘上魔术贴,再将两端的第二固定带绕至防坠床床两侧并将第二固定带打结固定在防坠床的护栏上即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安全带既可以用于将病人固定在轮椅上,又可以将病人固定在防坠床上,避免了病人从轮椅上或防坠床上坠落的危险,另外,本安全带带体内部的棉衬垫具有舒适性及缓冲震动的功能,由于安全带带体足够宽增加了防护面积,而且安全带带体长于病人前胸围,安全带绑上后,安全带带体与病人前胸存在一定的空隙,可以缓解病人被束缚的感觉,不易使病人勒伤。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图。其中,1—安全带带体,11—棉衬垫,2—第一固定带,21—连接件,3—第二固定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防坠床及轮椅的安全带,包括:矩形空心结构的安全带带体1,安全带带两端的中部缝制有第一固定带2,在安全带带体1两端的末端缝制有第二固定带3;所述安全带带体1宽度大于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第二固定带3位于第一固定带2的下方。进一步,安全带带体1宽度为10~14cm,其内部固定有适配的柔软棉衬垫11。进一步,所述棉衬垫11的厚度为3~6cm。进一步,所述安全带带体1的长度大于病人的前胸围的宽度。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带2宽度大于第二固定带3的宽度。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带2的末端背面设有连接件。进一步,所述连接件21为魔术贴或搭扣。进一步,所述安全带带体1、第一固定带2及第二固定带3均为厚度为3~5mm的棉质材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进一步,所述安全带带体1的正表面设有醒目标识牌。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安全带带体1内部的棉衬垫11具有舒适性及缓冲震动的功能,安全带带体1的长度大于病人的前胸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不让病人产生勒绑束缚的感觉;本技术设计有两组固定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由于病人自行转动而产生病人脱离轮椅的危险;标识牌上标识“防跌倒”及病人家属电话等字样,可以帮助病人发生跌倒或走丢等意外时及时联系上病人家属,标识牌可通过缝制或粘贴在安全带带体1的正面。实施例1本技术在轮椅上使用时,首先让病人坐端正,将安全带带体1置于病人前胸处,安全带带体1的正面朝外,然后将两端的第二固定带3从病人腋下穿过,绕到后背后绑于轮椅的支撑杆上,再将安全带带体1两端的第一固定带2绑于轮椅的后背上,最后将魔术贴粘上或搭扣扣上使第一固定带2紧紧固定在轮椅上进行进一步加固。实施例2本技术在防坠床上使用时,首先让病人平躺在防坠床上,将安全带带体1置于病人前胸处,先将第一固定带2穿过病人腋下绕至其后背,并扣上搭扣或粘上魔术贴,再将两端的第二固定带3绕至防坠床床两侧并将其打结固定在防坠床的护栏上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防坠床及轮椅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空心结构的安全带带体(1),安全带带体(1)两端的中部缝制有第一固定带(2),在安全带带体(1)两端的末端缝制有第二固定带(3);所述安全带带体(1)宽度大于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第二固定带(3)位于第一固定带(2)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坠床及轮椅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空心结构的安全带带体(1),安全带带体(1)两端的中部缝制有第一固定带(2),在安全带带体(1)两端的末端缝制有第二固定带(3);所述安全带带体(1)宽度大于第一固定带(2)和第二固定带(3),第二固定带(3)位于第一固定带(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坠床及轮椅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安全带带体(1)的宽度为10~14cm,其内部固定有适配的柔软棉衬垫(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防坠床及轮椅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棉衬垫(11)的厚度为3~6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防坠床及轮椅的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带体(1)的长度大于病人的前胸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兰田志禾闻丽芬赵丽敏徐艳琼耿承娥毛文文李华李奇艳李云玲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