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用折叠器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52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野战用折叠器械车,包括上板、下板、折叠板、伸缩杆、折叠杆和支撑板;上板两相对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折叠板;支撑板一端与上板下端轴承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每两个支撑板组合形成一个尖角状的支撑件;一个支撑件的两个支撑板自由端通过卡扣件配合固定以形成支撑件的尖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器械车为可伸缩的双层结构,通过收缩折叠后,器械车体积缩小,便于单兵步行携带,而伸展开后的板面面积相比现有的器械车面积更大,更适用于野战救护环境;另外,支撑件可有效承受折叠板处的压力,保证上板板面的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野战用折叠器械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车
,具体地指一种野战用折叠器械车。
技术介绍
现有器械车通常为双层架体结构,包括固定平行设置的上板和下板。野战救护时,普通的器械车体积较大,无法折叠,不便于携带,尤其不便于单兵步行携带,且野战救护中地形环境复杂,传统器械车无法适用于山林或草地上的野战救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器械车不适用于野战救护的问题,提供一种野战用折叠器械车,包括上板、下板、折叠板、伸缩杆、折叠杆和支撑板;所述上板与下板相平行间隔设置;上板与下板之间通过多个竖直的伸缩杆连接;所述下板下端四角设有竖直的折叠杆;所述上板两相对端分别铰接有一个向下折叠的折叠板;所述支撑板一端与上板下端通过竖直设置的轴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支撑板至少有四个,每两个支撑板组合形成一个尖角状的支撑件;一个支撑件的两个支撑板自由端通过卡扣件配合固定以形成支撑件的尖角,该尖角处于折叠板下方;所述卡扣件包括设于一个支撑板自由端的卡块和设于另一个支撑板自由端的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配合。进一步,所述卡块上设有朝所述卡槽外周延伸的凸起筋。进一步,所述支撑件的两个轴承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与支撑件形成三角状支撑体;所述折叠板对应所述连杆位置设有用于容纳连杆的凹槽。进一步,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进一步,所述折叠杆下端设有万向脚轮,其中至少两个同一侧的万向脚轮设有刹车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器械车设置为可伸缩的双层结构,并通过折叠板延长上板的板面,通过收缩折叠后,器械车体积缩小,便于单兵步行携带,而伸展开后的板面面积相比现有的器械车面积更大,更适用于野战救护环境;另外,支撑件可有效承受折叠板处的压力,承托器械后折叠板不会弯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野战用折叠器械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器械车收缩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的支撑件与卡扣件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卡扣件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2的器械车设有连杆和凹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板;2.下板;3.折叠板;4.伸缩杆;5.折叠杆;6.支撑板;7.凹槽;8.轴承;9.卡块;10.卡槽;11.凸起筋;12.连杆;13.万向脚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至7所示的野战用折叠器械车,包括上板1、下板2、折叠板3、伸缩杆4、折叠杆5和支撑板6;上板1与下板2相平行间隔设置;上板1与下板2之间通过多个竖直的伸缩杆4连接;下板2下端四角设有竖直的折叠杆5;上板1两相对端分别铰接有一个向下折叠的折叠板3;所述支撑板6一端与上板1下端通过竖直设置的轴承8连接,所述支撑板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支撑板6至少有四个,每两个支撑板6组合形成一个尖角状的支撑件;一个支撑件的两个支撑板6自由端通过卡扣件配合固定以形成支撑件的尖角,该尖角处于折叠板3下方;为了使上板1与折叠板3更好的处于同一水平面,也为了使支撑件受力更均衡,折叠板3更稳定,将支撑板6的上端面设置为同一水平面。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件的两个轴承8之间通过连杆12连接,所述连杆12与支撑件形成三角状支撑体;所述折叠板3对应所述连杆12位置设有用于容纳连杆12的凹槽7。这种支撑体可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折叠板3可承受较大的压力,不易折弯或下沉;避免折叠板3在铰接边夹住器械或医用胶布等。也可在上板1和折叠板3上铺设一块布或海绵垫。当整个器械车收缩折叠后,布或海绵垫可放置于上板1和下板2之间的区域。折叠杆5下端设有万向脚轮13,其中至少两个同一侧的万向脚轮13设有刹车装置。即至少两个万向脚轮13为万向脚轮刹车轮。万向脚轮刹车轮最好是设置在器械车的正面,如图1所示位置。如图5、6所示,所述卡扣件包括设于一个支撑板6自由端的卡块9和设于另一个支撑板6自由端的卡槽10;所述卡块9与所述卡槽10配合。所述卡块9上设有朝所述卡槽10外周延伸的凸起筋11,凸起筋11可起到更好的防脱效果。卡块9插入卡槽10后,两个支撑板6被很好的固定,不会轻易发生转动,尤其是当受到垂直向下的压力后,两个支撑板6更难以脱离,向下的压力指折叠板3上有放置器械时,因此,在使用时,同一支撑件的两个支撑板6可有效的固定,而当不使用时,即脱离了上方压力后,可以轻易搬开设有卡块9的一个支撑板6,从而两个支撑板6可分别转动至上板1下方,便于折叠板3的折叠,折叠更方便,节省了折叠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战用折叠器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1)、下板(2)、折叠板(3)、伸缩杆(4)、折叠杆(5)和支撑板(6);/n所述上板(1)与下板(2)相平行间隔设置;上板(1)与下板(2)之间通过多个竖直的伸缩杆(4)连接;所述下板(2)下端四角设有竖直的折叠杆(5);/n所述上板(1)两相对端分别铰接有一个向下折叠的折叠板(3);所述支撑板(6)一端与上板(1)下端通过竖直设置的轴承(8)连接,所述支撑板(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支撑板(6)至少有四个,每两个支撑板(6)组合形成一个尖角状的支撑件;一个支撑件的两个支撑板(6)自由端通过卡扣件配合固定以形成支撑件的尖角,该尖角处于折叠板(3)下方;/n所述卡扣件包括设于一个支撑板(6)自由端的卡块(9)和设于另一个支撑板(6)自由端的卡槽(10);所述卡块(9)与所述卡槽(10)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战用折叠器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板(1)、下板(2)、折叠板(3)、伸缩杆(4)、折叠杆(5)和支撑板(6);
所述上板(1)与下板(2)相平行间隔设置;上板(1)与下板(2)之间通过多个竖直的伸缩杆(4)连接;所述下板(2)下端四角设有竖直的折叠杆(5);
所述上板(1)两相对端分别铰接有一个向下折叠的折叠板(3);所述支撑板(6)一端与上板(1)下端通过竖直设置的轴承(8)连接,所述支撑板(6)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支撑板(6)至少有四个,每两个支撑板(6)组合形成一个尖角状的支撑件;一个支撑件的两个支撑板(6)自由端通过卡扣件配合固定以形成支撑件的尖角,该尖角处于折叠板(3)下方;
所述卡扣件包括设于一个支撑板(6)自由端的卡块(9)和设于另一个支撑板(6)自由端的卡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杜慧芳李三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