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椎间盘注射成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518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椎间盘注射成型领域,具体为一种微创椎间盘注射成型结构,包括成型囊袋、囊袋连接机构、内置筒、外套筒、加压机构和成型囊袋导丝,囊袋连接机构包括注入管螺纹头、注入金属管手柄和注入金属导管;加压机构包括推杆支架、加压手柄、加压动柄、推杆和推杆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直接进行组装,节约时间,在使用时,经微创小切口对损坏的椎间盘组织进行清除然后植入一个空心的密闭成型囊袋,往空心成型囊袋加压注入成型胶状物使得成型囊袋充盈在椎间隙中,之后胶体固化成形,起到类似完整椎间盘的支撑作用,并且保持椎体间有适当的自由活动。不会导致应力集中转移,从而又减少了相邻椎间盘的提前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椎间盘注射成型结构
本技术涉及椎间盘注射成型
,具体为一种微创椎间盘注射成型结构。
技术介绍
椎间盘疾病是常见病之一。目前,治疗椎间盘病的方法可分6大类,1.保守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减缓病程,但起不到根本治疗作用,2.神经根减压手术(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其疗效确切,由于只做了对神经构成压迫的部分组织结构摘除,未能对椎间盘病变造成相关组织结构的破坏和改变进行修复,因此手术后近期见效快,但容易复发。再手术难度大,风险也大。3.椎间融合术:为了减少复发进行了椎间融合术,确实减少了原部位复发。不过实行椎间融合手术后,由于应力集中改变,又加速了相邻椎间盘退变损坏,长时间以后,病情更加复杂难以处置。4.非融合性椎体附件固定手术,用弹性钉棒固定或用纤维束捆绑相邻椎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椎间的稳定性,长期观察并不够理想。5.人工髓核,人工髓核是一个密闭的纤维囊袋,装满吸水硅胶。手术植入椎间隙后,硅胶吸水膨胀成为不定形结构来起支撑作用。在外力作用下会慢慢变形脱出,导致手术失败。寻找有效稳定椎体间链接方法,一直是临床一大难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创椎间盘注射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囊袋(4)、囊袋连接机构、内置筒、外套筒、加压机构和成型囊袋导丝(6),所述囊袋连接机构包括注入管螺纹头(1)、注入手柄(2)和注入导管(3);所述内置筒包括注入器筒(9),所述注入器筒(9)的一端部连接有注入器把手(7),注入器筒(9)远离注入器把手(7)的一端部连接有注入器盖(11),注入器筒(9)内设置有注入器活塞(8),所述注入器活塞(8)与注入器盖(11)之间为胶状物放置区(10),所述注入器盖(11)远离注入器筒(9)的一侧中心连接有注入器螺纹接头(12),所述注入器螺纹接头(12)螺纹连接有注入器连接螺帽(13),所述注入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椎间盘注射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囊袋(4)、囊袋连接机构、内置筒、外套筒、加压机构和成型囊袋导丝(6),所述囊袋连接机构包括注入管螺纹头(1)、注入手柄(2)和注入导管(3);所述内置筒包括注入器筒(9),所述注入器筒(9)的一端部连接有注入器把手(7),注入器筒(9)远离注入器把手(7)的一端部连接有注入器盖(11),注入器筒(9)内设置有注入器活塞(8),所述注入器活塞(8)与注入器盖(11)之间为胶状物放置区(10),所述注入器盖(11)远离注入器筒(9)的一侧中心连接有注入器螺纹接头(12),所述注入器螺纹接头(12)螺纹连接有注入器连接螺帽(13),所述注入器连接螺帽(13)连接有耐压导管(14),所述耐压导管(14)远离所述注入器连接螺帽(13)的一端连接有注入导管连接螺帽(15);所述外套筒包括注入器套筒(20),所述注入器套筒(20)的一端部连接有注入器把手槽(19),所述注入器套筒(20)远离注入器把手槽(19)的一端部中心开设有螺纹接头通孔(23);所述加压机构包括推杆支架(18)、加压手柄(16)、加压动柄(17)、推杆(21)和推杆头(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椎间盘注射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导管(3)的底部插接于所述成型囊袋(4)内,注入导管(3)的底部为歪开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椎间盘注射成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器螺纹接头(12)、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孟录库凤君刘驰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市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