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夹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490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夹支架,其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上压片和下压片,一上压片和一下压片组成一组,上压片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夹持部、上连接板、上传动部,下压片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夹持部、下连接板、下传动部;两组上压片和下压片上穿设有一分别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转动连接的转轴,上夹持部上固定有上弧板,上弧板位于上夹持部与上连接板连接的一端,下夹持部上固设有下弧板,下弧板位于下夹持部与下连接板连接的一端,上弧板和下弧板的开口相对且位于上压片和下压片沿转轴轴线方向的两侧;同一组上压片和一下压片上设置有一保持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保持压紧的夹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组织进入上连接片和下连接板之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管夹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手术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血管夹支架。
技术介绍
显微外科经常涉及到血管的吻合,而通过显微镜的帮助,可以把手术视野放大十几倍到二十倍,这样可以让我们进行以前不能完成的手术操作,也使得手术操作的精准化、成功率都大大的提高。血管吻合的前提是把两个血管的断端对齐、固定,使之方便显微吻合,但手术中情况很少有理想情况,总是情况百出,比如血管长度欠佳,对齐有张力;血管缝合平面成角度,不在一个水平面,又或者缝合一面之后,无法翻面缝合等等,因此需要特殊的血管夹器械帮助手术更好的进行。授权公告号为CN20549413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3D打印的输精管夹,包括上压片、下压片、转轴、中心销轴、压力弹簧、锁紧弹簧。该3D打印的输精管夹的上压片、下压片采用医用塑料3D打印制成,减轻对输精管本身的压力,从而降低因输精管夹固定带来的输精管血运问题;同时该3D打印的输精管夹可以准确定位和固定,从而可以最终达到提高操作的精确度、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术后复通率的目的。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压片和下压片对血管夹紧时,血管夹前伸时,血管外侧的部分组织不仅会进入上压片夹持部内,同时会有部分组织进入上压片连接部,上压片夹持部和下压片夹持部相互靠近时,上压片连接部和下压片连接部之间的组织会被挤压,上压片连接部和下压片连接部之间的组织较少,会出现部分组织损伤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夹支架,其具有阻挡组织进入上连接片和下连接板之间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血管夹支架,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上压片和下压片,一所述上压片和一下压片组成一组,所述上压片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夹持部、上连接板、上传动部,所述下压片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夹持部、下连接板、下传动部;两组所述上压片和下压片上穿设有一分别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转动连接的转轴,所述上夹持部上固定有上弧板,所述上弧板位于上夹持部与上连接板连接的一端,所述下夹持部上固设有下弧板,所述下弧板位于下夹持部与下连接板连接的一端,所述上弧板和下弧板的开口相对且位于上压片和下压片沿转轴轴线方向的两侧;同一组所述上压片和一下压片上设置有一保持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保持压紧的夹紧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手对上传动部和下传动部施加作用,上压片和下压片对夹紧机构施加作用,使上压片和下压片绕转轴转动,此时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相背移动,将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靠近血管时,上弧板和下弧板均能对血管进行限制,阻碍血管进入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从而便于血管夹对血管夹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上套设有压簧,所述压簧位于两组上压片和下压片之间且分别与两组上压片和下压片压紧,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设置有抵触于两组上压片和下压片背向压簧的表面限制两组上压片和下压片相背移动的调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压簧套设于转轴后,将两组上压片和下压片套设于转轴上,使用调位机构分别对每组上压片和下压片施加作用,每组上压片和下压片受到压簧和调位机构的共同作用,从而保持两组上压片和下压片相对位置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位机构包括套设于转轴外的调位管,所述调位管上设置有限制转轴与调位管相背移动的锁紧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调位管套设于转轴的两端后,移动调位管到相应位置后,使用锁紧机构对调位管施加作用,保持调位管与转轴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开设于转轴上的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内螺杆,所述内螺杆上固定有固定于调位管上的连接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调位管,调位管通过连接盘带动内螺杆转动,内螺杆于内螺纹孔内转动,从而调整内螺杆与转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调位管与转轴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开设于转轴上的内螺纹孔,所述调位管上穿设有经过内螺纹孔与转轴连接的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的螺帽与调位管的端面接触压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锁紧螺栓,能调整锁紧螺栓与调位管之间的相对位置,锁紧螺栓的螺帽保持与调位管的端面接触,锁紧螺栓位置调整带动调位管相互靠近或远离,实现锁紧机构对调位管的锁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紧机构为套设与转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同一组的上压片和下压片压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扭簧分别与上压片和下压片接触压紧,扭簧推动上压片和下压片绕转轴轴线转动,实现夹紧机构对上压片和下压片的锁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夹持部包括与上连接板平滑连接的上容纳弧板,所述上夹持部包括固设于容纳弧板背向上连接板一端的上平板,所述上夹持部沿转轴轴线方向的一端为上侧端,所述上侧端伸出上连接板沿转轴轴线方向的一端,所述上弧板固定于上侧端且位于上容纳弧板与上连接板连接端;所述上弧板所在圆环的内径大于上容纳弧板所在圆环的内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弧板的曲率小于上容纳弧板的曲率,便于上弧板与血管接触限制血管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夹持部包括与下连接板平滑连接的下容纳弧板,所述下夹持部包括固设于容纳弧板背向下连接板一端的下平板,所述下夹持部沿转轴轴线方向的一端为下侧端,所述下侧端伸出下连接板沿转轴轴线方向的一端,所述下弧板固定于下侧端且位于下容纳弧板与下连接板连接端;所述下弧板所在圆环的内径大于下容纳弧板所在圆环的内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弧板的曲率小于下容纳弧板的曲率,便于下弧板与血管接触限制血管移动。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人手对上传动部和下传动部施加作用,上压片和下压片对夹紧机构施加作用,使上压片和下压片绕转轴转动,此时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相背移动,将上夹持部和下夹持部靠近血管时,上弧板和下弧板均能对血管进行限制,阻碍血管进入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从而便于血管夹对血管夹紧;2、转动调位管,调位管通过连接盘带动内螺杆转动,内螺杆于内螺纹孔内转动,从而调整内螺杆与转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调位管与转轴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3、弧板的曲率小于上容纳弧板的曲率,便于上弧板与血管接触限制血管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显示调位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中显示调位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压片;11、上夹持部;111、上容纳弧板;112、上平板;113、上侧端;12、上连接板;13、上传动部;14、上弧板;2、下压片;21、下夹持部;211、下容纳弧板;212、下平板;213、下侧端;22、下连接板;23、下传动部;24、下弧板;3、转轴;4、压簧;5、调位机构;51、调位管;52、锁紧机构;521、内螺纹孔;522、内螺杆;523、连接盘;524、锁紧螺栓;6、夹紧机构;61、扭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夹支架,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上压片(1)和下压片(2),一所述上压片(1)和一下压片(2)组成一组,所述上压片(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夹持部(11)、上连接板(12)、上传动部(13),所述下压片(2)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夹持部(21)、下连接板(22)、下传动部(23);/n两组所述上压片(1)和下压片(2)上穿设有一分别与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22)转动连接的转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11)上固定有上弧板(14),所述上弧板(14)位于上夹持部(11)与上连接板(12)连接的一端,所述下夹持部(21)上固设有下弧板(24),所述下弧板(24)位于下夹持部(21)与下连接板(22)连接的一端,所述上弧板(14)和下弧板(24)的开口相对且位于上压片(1)和下压片(2)沿转轴(3)轴线方向的两侧;/n同一组所述上压片(1)和一下压片(2)上设置有一保持上夹持部(11)与下夹持部(21)保持压紧的夹紧机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夹支架,包括两组间隔设置的上压片(1)和下压片(2),一所述上压片(1)和一下压片(2)组成一组,所述上压片(1)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夹持部(11)、上连接板(12)、上传动部(13),所述下压片(2)包括依次连接的下夹持部(21)、下连接板(22)、下传动部(23);
两组所述上压片(1)和下压片(2)上穿设有一分别与上连接板(12)和下连接板(22)转动连接的转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11)上固定有上弧板(14),所述上弧板(14)位于上夹持部(11)与上连接板(12)连接的一端,所述下夹持部(21)上固设有下弧板(24),所述下弧板(24)位于下夹持部(21)与下连接板(22)连接的一端,所述上弧板(14)和下弧板(24)的开口相对且位于上压片(1)和下压片(2)沿转轴(3)轴线方向的两侧;
同一组所述上压片(1)和一下压片(2)上设置有一保持上夹持部(11)与下夹持部(21)保持压紧的夹紧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上套设有压簧(4),所述压簧(4)位于两组上压片(1)和下压片(2)之间且分别与两组上压片(1)和下压片(2)压紧,所述转轴(3)两端分别设置有抵触于两组上压片(1)和下压片(2)背向压簧(4)的表面限制两组上压片(1)和下压片(2)相背移动的调位机构(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位机构(5)包括套设于转轴(3)外的调位管(51),所述调位管(51)上设置有限制转轴(3)与调位管(51)相背移动的锁紧机构(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夹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52)包括开设于转轴(3)上的内螺纹孔(521),所述内螺纹孔(521)内螺纹连接有内螺杆(522),所述内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