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志军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479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包括圆柱体状的针体,所述的针体前、后两端为圆锥体状的针尖,其前端为前针尖,后端为后针尖;所述的针体靠近前针尖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穿线孔,所述的穿线孔垂直贯穿针体;所述的针体靠近后针尖处设置有一个倒钩结构,所述的倒钩结构为针体上的凹槽,凹槽的侧视形状呈平行四边形状,倒钩结构包括连通外界的敞口,敞口处、从后端向前延伸出挂钩部,挂钩部与凹槽形成一个向后延伸的沟槽;该穿线器的前端为穿线孔结构,用于容易穿线的医疗操作使用,穿线器的后端为倒钩结构,用于穿线比较困难的医疗操作使用;本穿线器保留了原有的穿线孔结构,满足医生一直以来的使用习惯,增加了倒钩结构以满足穿线困难的医疗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
本技术涉及骨科手术用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
技术介绍
在骨科损伤治疗中,下胫腓分离和肩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损伤;其中下胫腓分离可以导致踝关节不稳外,造成踝关节接触面积及其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可能继发骨性关节炎,加重踝关节损害;肩锁关节脱位多为直接暴力损伤,在交通事故中肩部受到直接撞击致伤,该部位骨折或脱位时,可造成邻近韧带不同程度的损伤,致使肩关节功能障碍。在治疗中,由于下胫腓联合和肩锁关节是弹性关节,常规内固定物如拉力螺钉、克氏针张力带及锁骨钩钢板等固定方式是坚强固定,部分病例会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折断等并发症。因此,对这两种弹性关节损伤应实行弹性固定。目前常用的弹性固定装置中需要将高强度的高分子丝线自关节的一端经关节的骨性结构穿向另一端。使用现有器械进行下胫腓联合损伤或肩锁关节脱位的固定时,需要首先用克氏针或者钻钻孔,创建骨髓道,退出克氏针或者钻后再将连接有高分子丝线的装置穿过骨隧道。此时,由于软组织遮挡,往往需要多次尝试甚至在术中C型臂透视的指导下才能将高分子丝线穿过骨髓道。这不仅延误手术时间,增加患者和医生的X线暴露,而且反复穿刺会加重局部软组织损伤。为此,现有技术,授权公告号为CN20186174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穿线功能的骨圆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经过一次穿孔就可以完成穿线过程的器械,其技术方案是:它是一种细长的金属圆针,在针体前端有穿线孔,穿线孔贯穿针体两侧,在针体的中部有螺纹;使用方法为:复位肩锁关节脱位或者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后,自一次钻孔,贯穿组成关节的两侧骨质,骨圆针的针体的尖端出现在对侧,然后将高分子丝线穿过骨圆针的穿线孔,自原钻孔道退出骨圆针,同时将丝线带到这一侧,完成穿线过程;然而,现有的这种穿线器的直径通常在1-2毫米,穿线孔很小,很难将线快速穿进去,延误了手术时间,为此,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该穿线器的前端为穿线孔结构,用于容易穿线的医疗操作使用,穿线器的后端为倒钩结构,用于穿线比较困难的医疗操作使用;本穿线器保留了原有的穿线孔结构,满足医生一直以来的使用习惯,增加了倒钩结构以满足穿线困难的医疗操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包括圆柱体状的针体,其特征是,所述的针体前、后两端为圆锥体状的针尖,其前端为前针尖,后端为后针尖;所述的针体靠近前针尖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穿线孔,所述的穿线孔垂直贯穿针体;所述的针体靠近后针尖处设置有一个倒钩结构,所述的倒钩结构为针体上的凹槽,凹槽的侧视形状呈平行四边形状,倒钩结构包括连通外界的敞口,敞口处、从后端向前延伸出挂钩部,挂钩部与凹槽形成一个向后延伸的沟槽。进一步,所述的穿线孔设置三个,三个穿线孔相邻且孔径相同。进一步,所述的穿线孔设置三个,三个穿线孔相邻,三个穿线孔的孔径逐渐变大,靠近前针尖的孔径小,远离前针尖的孔径大。进一步,所述的穿线孔呈圆形或椭圆形。进一步,所述的挂钩部朝向凹槽内。进一步,所述的挂钩部前端为弧形面。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套在针体两端的两个针头套,所述的针头套可拆卸的套在针体两端,其中套在前端的针头套将穿线孔覆盖;套在后端的针头套将倒钩结构覆盖。进一步,针头套与针体采用螺纹连接方式。进一步,还包括与针体配套使用的空心套管,所述的空心套管的外径小于钻好的骨孔孔径,空心套管的内径大于针体的直径;空心套管的长度小于针体的长度。进一步,所述的针体、针头套、空心套管采用医用不锈钢制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该穿线器的前端为穿线孔结构,用于容易穿线的医疗操作使用,穿线器的后端为倒钩结构,用于穿线比较困难的医疗操作使用;本穿线器保留了原有的穿线孔结构,满足医生一直以来的使用习惯,增加了倒钩结构以满足穿线困难的医疗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前针尖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后针尖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挂钩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针体1,前针尖2,后针尖3,穿线孔4,凹槽5,敞口6,挂钩部7,沟槽8,针头套9,空心套管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以下所述,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包括圆柱体状的针体1,所述的针体1前、后两端为圆锥体状的针尖,其前端为前针尖2,后端为后针尖3;所述的针体1靠近前针尖2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穿线孔4,所述的穿线孔4垂直贯穿针体1;所述的针体1靠近后针尖3处设置有一个倒钩结构,所述的倒钩结构为针体上的凹槽5,凹槽5的侧视形状呈平行四边形状,倒钩结构包括连通外界的敞口6,敞口6处、从后端向前延伸出挂钩部7,挂钩部7与凹槽5形成一个向后延伸的沟槽8。上述方案中穿线孔4可以设置三个,三个穿线孔相邻且孔径相同;与单个相比三个相邻的穿线孔更容易将线穿入任一一个。如图2所示,另一种方案是穿线孔4设置三个,三个穿线孔相邻,三个穿线孔的孔径逐渐变大,靠近前针尖的孔径小,远离前针尖的孔径大;不同孔径的穿线孔用于穿不同直径的线,扩大了使用范围。上述穿线孔4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或其它形状。进一步,上述的挂钩部7朝向凹槽内,如图3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挂钩部从钻孔道退出时挂住或触碰到软组织,避免对软组织造成损伤;为此,进一步将所述的挂钩部前端还设置为弧形面。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套在针体两端的两个针头套9,所述的针头套9可拆卸的套在针体1两端,其中套在前端的针头套将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包括圆柱体状的针体,其特征是,所述的针体前、后两端为圆锥体状的针尖,其前端为前针尖,后端为后针尖;所述的针体靠近前针尖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穿线孔,所述的穿线孔垂直贯穿针体;所述的针体靠近后针尖处设置有一个倒钩结构,所述的倒钩结构为针体上的凹槽,凹槽的侧视形状呈平行四边形状,倒钩结构包括连通外界的敞口,敞口处、从后端向前延伸出挂钩部,挂钩部与凹槽形成一个向后延伸的沟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包括圆柱体状的针体,其特征是,所述的针体前、后两端为圆锥体状的针尖,其前端为前针尖,后端为后针尖;所述的针体靠近前针尖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穿线孔,所述的穿线孔垂直贯穿针体;所述的针体靠近后针尖处设置有一个倒钩结构,所述的倒钩结构为针体上的凹槽,凹槽的侧视形状呈平行四边形状,倒钩结构包括连通外界的敞口,敞口处、从后端向前延伸出挂钩部,挂钩部与凹槽形成一个向后延伸的沟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线孔设置三个,三个穿线孔相邻且孔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线孔设置三个,三个穿线孔相邻,三个穿线孔的孔径逐渐变大,靠近前针尖的孔径小,远离前针尖的孔径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用于骨科手术的双头穿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线孔呈圆形或椭圆形。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刘志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