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47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包括固定框和导杆;所述固定框顶端和底端内壁中部水平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框的后侧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固定框内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和底端对称安装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滑动连接,导杆的左端贯穿转轴的中轴固定连接,顺时针转动把手能够平稳的推动第二支撑板在固定框内往左移动,方便工作人员把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插入患者的鼻腔内,逆时针转动把手,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板在固定框内往右移动,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外侧分别与鼻腔的左侧和右侧内壁接触,进一步撑开患者的鼻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
本技术涉及鼻腔撑开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
技术介绍
显微镜经经鼻-鼻中隔-蝶窦入路手术通常为经单侧鼻孔。现有的鼻腔撑开器双侧叶片等长,经右侧鼻蝶手术时,撑开器会向右侧倾斜,导致右侧叶片已接触右侧蝶窦前壁,而左侧叶片距蝶窦前壁还有距离,不能很好地推开鼻腔黏膜,影响术野;经检索公开号CN208822737U,公开了一种用于经鼻-鼻中隔-蝶窦入路手术的鼻腔撑开器,包括一端伸入鼻腔用于撑开鼻腔的左叶片和右叶片,以及用于调节左叶片和右叶片撑开距离的调节装置;所述左叶片和右叶片相对设置;操作者视角,左叶片位于左侧,右叶片位于右侧;所述左叶片和右叶片伸入鼻腔的一端具有内凹的弧形端面;经操作者视角下的右侧鼻孔;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由于左叶片和右叶片右端转动连接,在左叶片与右叶片分开时,会形成夹角,导致在使用时,左叶片和右叶片的左端与鼻腔左侧和右侧内壁接触,并不是左叶片和右叶片的外壁与鼻腔内壁接触,容易损伤鼻腔内壁的粘膜,2、调节时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包括固定框和导杆;所述固定框顶端和底端内壁中部水平对称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固定框的后侧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固定框内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端和底端对称安装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框与第二支撑板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右侧前端中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固定框的右侧内壁中部贯穿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导杆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导杆的左端贯穿转轴的中轴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外侧均设置有硅胶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框的前侧顶端水平设置有刻度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把手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末端平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滑动连接,导杆的左端贯穿转轴的中轴固定连接,顺时针转动把手能够平稳的推动第二支撑板在固定框内往左移动,方便工作人员把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插入患者的鼻腔内,逆时针转动把手,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板在固定框内往右移动,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外侧分别与鼻腔的左侧和右侧内壁接触,进一步撑开患者的鼻腔,结构简单,方便操作。2.本技术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外侧均设置有硅胶垫,避免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外壁对鼻腔的内壁粘膜造成损伤。3.本技术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通过固定框的前侧顶端水平设置有刻度线,方便快速调节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距离,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的A部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的第一支撑板结构示意图。图中:固定框1,限位槽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31,限位块4,固定槽5,转轴6,导槽7,内螺纹8,导杆9,外螺纹10,把手11,防滑纹12,刻度线13,硅胶垫1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包括固定框1和导杆9;所述固定框1顶端和底端内壁中部水平对称开设有限位槽2,所述固定框1的后侧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固定框1内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1,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31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二支撑板31的顶端和底端对称安装有限位块4,所述固定框1与第二支撑板31通过限位块4与限位槽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31的右侧前端中部开设有固定槽5,所述固定槽5的内部设置有转轴6,所述固定框1的右侧内壁中部贯穿开设有导槽7,所述导槽7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8。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通过限位槽2与限位块4滑动连接,导杆9的左端贯穿转轴6的中轴固定连接,顺时针转动把手11能够平稳的推动第二支撑板31在固定框1内往左移动,方便工作人员把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31插入患者的鼻腔内,逆时针转动把手11,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板31在固定框1内往右移动,使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31的外侧分别与鼻腔的左侧和右侧内壁接触,进一步撑开患者的鼻腔,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4),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31的外侧均设置有硅胶垫14,避免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31的外壁对鼻腔的内壁粘膜造成损伤。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固定框1的前侧顶端水平设置有刻度线13,方便快速调节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31之间的距离,提高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把手11的外壁设置有防滑纹12,避免转动把手11时打滑。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述第一支撑板3与第二支撑板31的末端平齐,避免损伤患者鼻腔。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包括固定框1,限位槽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31,限位块4,固定槽5,转轴6,导槽7,内螺纹8,导杆9,外螺纹10,把手11,防滑纹12,刻度线13,硅胶垫14,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通过限位槽2与限位块4滑动连接,导杆9的左端贯穿转轴6的中轴固定连接,顺时针转动把手11能够平稳的推动第二支撑板31在固定框1内往左移动,方便工作人员把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31插入患者的鼻腔内,逆时针转动把手11,能够带动第二支撑板31在固定框1内往右移动,使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31的外侧分别与鼻腔的左侧和右侧内壁接触,进一步撑开患者的鼻腔,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1)和导杆(9);/n所述固定框(1)顶端和底端内壁中部水平对称开设有限位槽(2),所述固定框(1)的后侧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固定框(1)内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1),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31)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二支撑板(31)的顶端和底端对称安装有限位块(4),所述固定框(1)与第二支撑板(31)通过限位块(4)与限位槽(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31)的右侧前端中部开设有固定槽(5),所述固定槽(5)的内部设置有转轴(6),所述固定框(1)的右侧内壁中部贯穿开设有导槽(7),所述导槽(7)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8);/n所述导杆(9)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10),所述导杆(9)的左端贯穿转轴(6)的中轴固定连接,所述导杆(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鼻腔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框(1)和导杆(9);
所述固定框(1)顶端和底端内壁中部水平对称开设有限位槽(2),所述固定框(1)的后侧左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固定框(1)内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1),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31)均为弧形板,所述第二支撑板(31)的顶端和底端对称安装有限位块(4),所述固定框(1)与第二支撑板(31)通过限位块(4)与限位槽(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31)的右侧前端中部开设有固定槽(5),所述固定槽(5)的内部设置有转轴(6),所述固定框(1)的右侧内壁中部贯穿开设有导槽(7),所述导槽(7)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8);
所述导杆(9)的外壁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伟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柏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