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具的调整垫片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夹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夹具的调整垫片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夹具。
技术介绍
夹具为车身制造的基础,其中夹具压块、支撑块随车身型面而变,相应的夹具连接块或连接板随车身空间位置而变,如何利用夹具的调整垫片将夹具调整到理论状态至关重要,直接影响车身焊接精度。现车身的长、宽、高分别定义为X、Y、Z三坐标,如调整方向与X、Y、Z三方向相同,则直接调整垫片即可,不需要计算,如调整方向为空间任意角度,即与三方向中的其中两个方向成一定角度,简单的调节垫片无法满足原调整方向的需求,调整单一坐标就需要大量的计算,为此需要一种不需要手动计算的夹具调整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的调整垫片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夹具,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夹具的调整垫片与空间任意两方向成任意角度,如何实现单一方向调整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具的调整垫片的调整方法,应用于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第一调整垫片和第二调整垫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具的调整垫片的调整方法,应用于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第一调整垫片和第二调整垫片,且所述第一调整垫片的所在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调整垫片的所在第二直线相互垂直,其特征在于,包括:/n分别获取目标夹具中的第一调整垫片沿第一直线调整的第一调整轨迹和第二调整垫片沿第二直线调整的第二调整轨迹,且,所述第一调整轨迹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调整轨迹所在平面相同;其中,所述平面的所在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n对所述第一调整轨迹和所述第二调整轨迹进行矢量计算,获取所述第一调整轨迹和所述第二调整轨迹的合并轨迹;/n根据所述合并轨迹以及预先确定的变化量,分别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的调整垫片的调整方法,应用于夹具,所述夹具包括第一调整垫片和第二调整垫片,且所述第一调整垫片的所在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调整垫片的所在第二直线相互垂直,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获取目标夹具中的第一调整垫片沿第一直线调整的第一调整轨迹和第二调整垫片沿第二直线调整的第二调整轨迹,且,所述第一调整轨迹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调整轨迹所在平面相同;其中,所述平面的所在方向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对所述第一调整轨迹和所述第二调整轨迹进行矢量计算,获取所述第一调整轨迹和所述第二调整轨迹的合并轨迹;
根据所述合并轨迹以及预先确定的变化量,分别获取所述第一调整垫片和所述第二调整垫片的调整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的调整垫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一调整轨迹和所述第二调整轨迹进行矢量计算,获取所述第一调整轨迹和所述第二调整轨迹的合并轨迹,包括:
从所述第一调整轨迹中的所述第一调整垫片的调整起点至所述第二调整轨迹中的所述第二调整垫片的调整终点,按照矢量加法法则,获取所述第一调整轨迹和所述第二调整轨迹的合并轨迹;其中,所述合并轨迹的所在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的调整垫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合并轨迹以及预先确定的变化量,分别获取所述第一调整垫片和所述第二调整垫片的调整量,包括:
根据所述变化量,获取所述合并轨迹的长度;其中,所述合并轨迹的长度与所述变化量相等;
根据所述合并轨迹的长度及公式Z=L1×cosα+L2×sinα,确定所述第一调整垫片和所述第二调整垫片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调整量之和;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调整垫片和第二调整垫片在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调整量及公式L1×sinα=L2×cosα,分别获取所述第一调整垫片和所述第二调整垫片的调整量;其中,Z为所述合并轨迹的长度,L1为所述第一调整垫片的调整量,L2为所述第二调整垫片的调整量,α为所述第二调整轨迹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的调整垫片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调整垫片的调整量,对所述第一调整垫片进行调整;
根据所述第二调整垫片的调整量,对所述第二调整垫片进行调整。
5.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红,李莹,薛正荣,李丹彤,龙海滨,陈书强,张谦,赵雪双,刘家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