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防粘连的双层硬脑膜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可降解、防粘连的双层硬脑膜补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硬脑膜位于颅骨之下,覆盖于脑组织和脊柱之上,是一种厚而坚韧的双层膜,是防止脑脊液渗漏、维持脑神经稳定的最终屏障。创伤、颅脑手术和术后并发症会造成硬脑膜撕裂或损伤,及时、有效的修复缺损的硬脑膜组织,将加速组织愈合,避免颅内感染、脑脊液泄露、脑膨出、脑组织粘连、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和成本。人工脑膜补片用于覆盖脑膜缺损部位,保持颅脑稳定,诱导周边正常脑膜细胞在脑膜补片上生长并向内迁移,分泌胶原及糖类,以形成新生硬脑膜。中国专利申请CN201821204451.7(公开号CN209092278U)公开了一种复合抑菌生物硬脑膜补片,该材料包括防渗防粘连层和修复层,防渗防粘连层由羧甲基壳聚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而成,修复层由脱细胞基质构成,复合材料由防渗防粘连层覆盖在修复层上冷冻干燥后成型。该复合抑菌生物硬脑膜补片由羧甲基壳聚糖提供抑菌功能,但羧甲基壳聚糖在酸性条件下才能起到抑菌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解、防粘连的双层硬脑膜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致密层和多孔层;/n所述致密层在所述补片使用时朝向脑组织侧,用于防止脑脊液渗漏、防止脑组织粘连,且可缝合;/n所述多孔层在所述补片使用时朝向颅骨侧,用于支撑自体硬脑膜细胞的生长、迁移、增殖和分化,促进自体硬脑膜再生,且吸水凝胶化后产生组织粘合效果以提高封闭致密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防粘连的双层硬脑膜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致密层和多孔层;
所述致密层在所述补片使用时朝向脑组织侧,用于防止脑脊液渗漏、防止脑组织粘连,且可缝合;
所述多孔层在所述补片使用时朝向颅骨侧,用于支撑自体硬脑膜细胞的生长、迁移、增殖和分化,促进自体硬脑膜再生,且吸水凝胶化后产生组织粘合效果以提高封闭致密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防粘连的双层硬脑膜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密层包含生物可降解高分子量壳聚糖和细菌纤维素;优选地,通过水平流涎法制备而成;优选地,所述高分子量壳聚糖和细菌纤维素重量比为90:10~70:30,更优选86:14;优选地,所述致密层的厚度为0.04~0.1mm;优选地,所述致密层的厚度由壳聚糖-细菌纤维素注模液质量控制;优选地,所述壳聚糖-细菌纤维素注模液中的壳聚糖加上细菌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0.5wt.%;优选地,所述壳聚糖-细菌纤维素注模液的干燥温度和时间分别为60℃和48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解、防粘连的双层硬脑膜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量壳聚糖由β-甲壳素经浓碱脱乙酰和超声降解法制备,脱乙酰度为70%~90%,粘均分子量为0.5×106~1.0×106,优选地,粘均分子量为0.85×106;优选地,所述β-甲壳素由鱿鱼软骨经脱蛋白、脂肪和无机盐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可降解、防粘连的双层硬脑膜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层是以生物可降解O-羧甲基甲壳素和细菌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的三维高分子互穿结构,所述三维高分子互穿结构由细菌纤维素纤维穿插于交联O-羧甲基甲壳素网络构成;优选地,所述三维高分子互穿结构通过冷冻干燥法成型;优选地,所述多孔层的厚度为0.2~0.4mm;优选地,所述多孔层的厚度由O-羧甲基甲壳素/细菌纤维素注模液质量控制;优选地,所述O-羧甲基甲壳素/细菌纤维素注模液中的壳聚糖加上细菌纤维素的质量分数为2.5wt.%;优选地,所述交联O-羧甲基甲壳素网络由交联剂戊二醛或柠檬酸交联O-羧甲基甲壳素制备所得;优选地,所述O-羧甲基甲壳素和细菌纤维素的重量比为100:0~87:13,更优选95:5;优选地,所述交联剂戊二醛用量按照O-羧甲基甲壳素的氨基与戊二醛的醛基摩尔比为10:1~7:1加入,更优选8:1;优选地,所述戊二醛交联O-羧甲基甲壳素网络,交联条件为常温常压,交联时间为1~4h,更优选2h;优选地,交联剂柠檬酸用量按照O-羧甲基甲壳素与柠檬酸质量比为5:1~5:3加入,更优选5:2;优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奕光,邓文婧,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光至金辉医疗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