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芃专利>正文

一种物理退烧降温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211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物理退烧降温服,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第一衣体、第二衣体、第三衣体组成,所述第一衣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衣体、第三衣体连接,所述第二衣体、第二衣体的外表面一侧均安装有储存袋,所述第二衣体、第二衣体相靠近的一端通过安装拉链条锁合;放置部,所述放置部由四组储物袋组成,所述储物袋为矩形结构,四组所述储物袋均匀分布在第一衣体、第二衣体、第三衣体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对使用者进行物理降温,从而极大的给使用者带来了舒适感,同时该装置降温效果稳定,且操作方式简单,使用便捷,且该装置兼具多种降温方式,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状况进行选择使用,同时通过该降温处理可对使用者进行辅助退烧处理,提高了使用者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理退烧降温服
本技术涉及降温服
,具体为一种物理退烧降温服。
技术介绍
衣服,是指人类或通过人类来完成遮掩身体、载体的用布料等材质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遮挡物,同时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工作人员以及身体发烧的使用者等情况,极大造成身体温度急速上升,因此需要降温服来对使用者体表进行降温处理,保证使用者的舒适度。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传统的降温服物理降温效果慢,从而极大的降低了使用者舒适感,同时传统的降温服降温效果部稳定,且操作方式较复杂,同时传统的降温服无法兼具多种降温方式,降低了降温效果,同时传统的降温服无法对使用者起到良好的辅助退烧效果,且极大的降低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物理退烧降温服,以解决传统的降温服物理降温效果慢,从而极大的降低了使用者舒适感,同时传统的降温服降温效果部稳定,且操作方式较复杂,同时传统的降温服无法兼具多种降温方式,降低了降温效果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理退烧降温服,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由第一衣体、第二衣体、第三衣体组成,所述第一衣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衣体、第三衣体连接,所述第二衣体、第二衣体的外表面一侧均安装有储存袋,所述第二衣体、第二衣体相靠近的一端通过安装拉链条锁合;放置部,所述放置部由四组储物袋组成,所述储物袋为矩形结构,四组所述储物袋均匀分布在第一衣体、第二衣体、第三衣体内壁,所述储物袋与第一衣体、第二衣体、第三衣体缝合连接,且所述储物袋顶端开设开口,所述储物袋顶端内侧均与第一衣体、第二衣体、第三衣体通过魔术贴连接;降温部,所述降温部套设在放置部内,所述降温部由若干组降温袋、若干组放置套组成,若干组所述降温袋承套设置在放置套内部,且降温袋与放置套内壁贴合,所述降温袋、放置套均为矩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衣体与第三衣体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衣体、第二衣体、第三衣体采用棉布材质制成。优选的,两组所述储物袋安装在第一衣体上,两组所述储物袋分别安装在第二衣体、第三衣体上。优选的,所述储物袋采用通孔棉布材质制成。优选的,所述降温袋的尺寸小于放置套的尺寸,所述放置套小于储物袋的尺寸。优选的,所述降温袋采用凝胶材质制成,所述放置套采用通孔绒布材质制成。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理退烧降温服,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有第一衣体、第二衣体、第三衣体,具体使用时,便于使用者进行穿戴,同时通过在第二衣体、第三衣体之间通过拉链条连接,保证了使用者穿戴时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二衣体、第三衣体外部安装有储存袋,便于使用者放置杂物,提高了使用便捷性,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度。(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衣体上设置有两组储物袋,具体穿戴时,进而有效的与使用者的背部贴合,通过在第二衣体、第三衣体上分别安装有储物袋,进而有效的与使用者的胸前贴合,保证了贴合的全面性,提高了整体舒适度,同时通过该降温处理可对使用者进行辅助退烧处理,提高了使用者体验感,同时通过降温袋采用凝胶材质制成,使用者根据自身状况对降温袋进行冷冻、冷藏、常温进行调节选择,进一步提高了整体降温效果,同时有效的兼具了使用者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体打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桶体的降温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降温袋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第一衣体;3、第二衣体;4、第三衣体;5、储存袋;6、放置部;7、储物袋;8、降温部;9、降温袋;10、放置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物理退烧降温服,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由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组成,所述第一衣体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连接,所述第二衣体3、第二衣体3的外表面一侧均安装有储存袋5,所述第二衣体3、第二衣体3相靠近的一端通过安装拉链条锁合,通过设有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具体使用时,便于使用者进行穿戴,同时通过在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之间通过拉链条连接,保证了使用者穿戴时的稳定性,通过在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外部安装有储存袋5,便于使用者放置杂物,提高了使用便捷性,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度;放置部6,所述放置部6由四组储物袋7组成,所述储物袋7为矩形结构,四组所述储物袋7均匀分布在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内壁,所述储物袋7与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缝合连接,且所述储物袋7顶端开设开口,所述储物袋7顶端内侧均与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通过魔术贴连接;降温部8,所述降温部8套设在放置部6内,所述降温部8由若干组降温袋9、若干组放置套10组成,若干组所述降温袋9承套设置在放置套10内部,且降温袋9与放置套10内壁贴合,所述降温袋9、放置套10均为矩形结构,通过在第一衣体2上设置有两组储物袋7,具体穿戴时,进而有效的与使用者的背部贴合,通过在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上分别安装有储物袋7,进而有效的与使用者的胸前贴合,保证了贴合的全面性,提高了整体舒适度,同时通过该降温处理可对使用者进行辅助退烧处理,提高了使用者体验感,同时通过降温袋9采用凝胶材质制成,使用者根据自身状况对降温袋9进行冷冻、冷藏、常温进行调节选择,进一步提高了整体降温效果,同时有效的兼具了使用者的舒适度。所述第二衣体3与第三衣体4的尺寸相同,便于使用者穿戴,所述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采用棉布材质制成;两组所述储物袋7安装在第一衣体2上,两组所述储物袋7分别安装在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上;所述储物袋7采用通孔棉布材质制成,便于快速的对使用者进行物理降温;所述降温袋9的尺寸小于放置套10的尺寸,所述放置套10小于储物袋7的尺寸,可快速的将降温部8放置在储物袋7内;所述降温袋9采用凝胶材质制成,所述放置套10采用通孔绒布材质制成。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理退烧降温服,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1),所述主体(1)由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组成,所述第一衣体(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连接,所述第二衣体(3)、第二衣体(3)的外表面一侧均安装有储存袋(5),所述第二衣体(3)、第二衣体(3)相靠近的一端通过安装拉链条锁合;/n放置部(6),所述放置部(6)由四组储物袋(7)组成,所述储物袋(7)为矩形结构,四组所述储物袋(7)均匀分布在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内壁,所述储物袋(7)与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缝合连接,且所述储物袋(7)顶端开设开口,所述储物袋(7)顶端内侧均与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通过魔术贴连接;/n降温部(8),所述降温部(8)套设在放置部(6)内,所述降温部(8)由若干组降温袋(9)、若干组放置套(10)组成,若干组所述降温袋(9)承套设置在放置套(10)内部,且降温袋(9)与放置套(10)内壁贴合,所述降温袋(9)、放置套(10)均为矩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理退烧降温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所述主体(1)由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组成,所述第一衣体(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连接,所述第二衣体(3)、第二衣体(3)的外表面一侧均安装有储存袋(5),所述第二衣体(3)、第二衣体(3)相靠近的一端通过安装拉链条锁合;
放置部(6),所述放置部(6)由四组储物袋(7)组成,所述储物袋(7)为矩形结构,四组所述储物袋(7)均匀分布在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内壁,所述储物袋(7)与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缝合连接,且所述储物袋(7)顶端开设开口,所述储物袋(7)顶端内侧均与第一衣体(2)、第二衣体(3)、第三衣体(4)通过魔术贴连接;
降温部(8),所述降温部(8)套设在放置部(6)内,所述降温部(8)由若干组降温袋(9)、若干组放置套(10)组成,若干组所述降温袋(9)承套设置在放置套(10)内部,且降温袋(9)与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芃
申请(专利权)人:王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