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摁压步进式穿刺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具体为一种摁压步进式穿刺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世纪80年代初期,Mullan和Lichtor在改良Shelden和Taarnhoj开颅神经压迫技术的基础上专利技术了“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ballooncompressionoftrigeminalganglion,PBC)″。PBC方法因为不需要开颅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开颅手术的死亡率与并发症,而且初期的研究结果显示PBC技术成功率高、安全、而且不易复发,所以,该技术自问世即同时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及广泛采用。目前,PBC技术在很多西方国家已经被认为是治疗老年人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之一。目前报道中,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中,球囊呈梨型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率为100%,哑铃型为91%,类梨型为93%,而椭圆型仅为53%。另外,在报道PBC技术时,就强调术中球囊呈现“梨形”的重要性,直到1990年,才有学者对“梨形”的具体形态进行描述。由于球囊形状是唯一一个不完全受人为控制的术中参数,因此术中并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摁压步进式穿刺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摁压机构(11)、推进机构(12)和升降导向机构(2),/n摁压机构(11)包括升降支架(110)、推杆(112)和按钮(111),按钮(111)于升降支架(110)上活动;/n推进机构(12)包括推进管(120)、两个夹持部(121)和第一复位件(122),推进管(120)位于升降支架(110)前方,夹持部(121)于推进管(120)中部前后伸缩活动,夹持部(121)末端与推杆(112)抵接,摁钮与推杆(112)之间联动,当摁钮下压时推杆(112)朝向夹持部(121)推动;所述推杆(112)、升降支架(110)均设有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摁压步进式穿刺辅助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摁压机构(11)、推进机构(12)和升降导向机构(2),
摁压机构(11)包括升降支架(110)、推杆(112)和按钮(111),按钮(111)于升降支架(110)上活动;
推进机构(12)包括推进管(120)、两个夹持部(121)和第一复位件(122),推进管(120)位于升降支架(110)前方,夹持部(121)于推进管(120)中部前后伸缩活动,夹持部(121)末端与推杆(112)抵接,摁钮与推杆(112)之间联动,当摁钮下压时推杆(112)朝向夹持部(121)推动;所述推杆(112)、升降支架(110)均设有用于球囊管(4)穿过的通腔,夹持部(121)于通腔中夹持或松开球囊管(4);
升降导向机构(2)包括两个导向板(123)和两个导向滑槽(20),导向板(123)位于推进管(120)的上下内表面,导向滑槽(20)均包括依次连通的复位槽(21)、近端滑槽(202)、过渡槽(203)、弧形槽(204)和远端滑槽(201),两个导向滑槽(20)内的近端滑槽(202)和远端滑槽(201)均平行于推进管(120)的轴心,两个近端滑槽(202)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远端滑槽(201)的间距,复位槽(21)与远端滑槽(201)位置齐平;
夹持部(121)外端表面设有侧板(1210),侧板(1210)上设有滑块(3),侧板(1210)与导向板(123)贴合,滑块(3)嵌入至导向滑槽(20)中;
-当按钮(111)下压进入至升降支架(110)内,推杆(112)向前推动夹持部(121)并压缩第一复位件(122),滑块(3)于复位槽(21)经过过渡槽(203)进入至远端滑槽(201)中,最后到达弧形槽(204)并对准远端滑槽(201),两个夹持部(121)在夹住球囊管(4)时同时沿近端滑槽(202)向前推进;
-当按钮(111)松开后,第一复位件(122)推动夹持部(121)复位向推杆(112)一侧移动,滑块(3)于弧形槽(204)经过远端滑槽(201)并回到复位槽(21)中,两个夹持部(121)与球囊管(4)留有间隙并沿远端滑槽(201)向后复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摁压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昊,江力,俞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