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尾拉手上膛和调节深度的采血笔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采血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与一次性采血针配套使用的采血笔。该采血笔可以直接利用尾拉手上膛和调节穿刺深度,一键多用,便于识别,便于操作。
技术介绍
采血笔是一种与一次性采血针配套使用的采血装置,其中采血笔可重复使用,而采血针为了避免交叉传染仅为一次性使用。采血笔的发展已有数十年历史,其中对采血笔的改进也经历了许多阶段,目前采血笔正逐步走向成熟,但在采血笔的发展历程中,如何提高采血笔操作的便利性及用户感受和用户体验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问题。中国专利CN204106018U于2015年1月21日公告授权了一件专利号为201420573995.6,名称为《具有齐平采血笔壳体的击发机构的采血笔》的技术专利(以下简称“对比文件1”)。该专利在采血笔尾部设有穿刺深度调节装置(见对比文件1的附图1-3中的距离调整机构60),在采血笔侧部设有触发装置(见对比文件1的附图1-3中的击发机构30)和卸针装置(见对比文件1的附图1-3中的退针机构50)。经分析研究该专利由于受到尾部穿刺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尾拉手上膛和调节深度的采血笔,包括壳体、射杆(6)以及尾拉手(10);/n所述壳体为采血笔的笔壳结构,壳体内设有一弹射腔,壳体前端设有采血端面(3);/n所述射杆(6)为一个能够安装采血针(5)的发射部件,射杆(6)位于弹射腔内,射杆(6)与壳体之间设有上膛锁定和解锁结构,射杆(6)的后部设有用于调节穿刺深度的主动撞击面(7),该主动撞击面(7)面朝采血笔前方;/n所述尾拉手(10)为采血笔尾部设置的用来带动射杆(6)上膛的拉手;/n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拉手(10)相对于壳体套装连接,其中,尾拉手(10)相对于壳体在采血笔的周向上转动配合,同时尾拉手(10)相对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尾拉手上膛和调节深度的采血笔,包括壳体、射杆(6)以及尾拉手(10);
所述壳体为采血笔的笔壳结构,壳体内设有一弹射腔,壳体前端设有采血端面(3);
所述射杆(6)为一个能够安装采血针(5)的发射部件,射杆(6)位于弹射腔内,射杆(6)与壳体之间设有上膛锁定和解锁结构,射杆(6)的后部设有用于调节穿刺深度的主动撞击面(7),该主动撞击面(7)面朝采血笔前方;
所述尾拉手(10)为采血笔尾部设置的用来带动射杆(6)上膛的拉手;
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拉手(10)相对于壳体套装连接,其中,尾拉手(10)相对于壳体在采血笔的周向上转动配合,同时尾拉手(10)相对于壳体在采血笔的轴向上滑动配合;
在尾拉手(10)和壳体两者中,一者上设有轴向限位面(4),另一者上设有限位作用部(19),轴向限位面(4)与限位作用部(19)接触配合限制尾拉手(10)相对于壳体在轴向上向前滑动的位置;
针对所述主动撞击面(7)设置有既用于调节穿刺深度又用于上膛的被动撞击面(13),该被动撞击面(13)在尾拉手(10)上由螺旋作用面直接或间接形成,转动尾拉手(10)能够改变被动撞击面(13)上的撞冲点在采血笔轴向上的位置;
在使用状态下,当转动尾拉手(10)时,尾拉手(10)带动被动撞击面(13)上的撞冲点在采血笔轴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所述采血端面(3)与被动撞击面(13)上的撞冲点之间在采血笔轴向的距离,以此调节针尖穿刺深度;当向后拉动尾拉手(10)时,尾拉手(10)迫使被动撞击面(13)与射杆(6)后部的主动撞击面(7)接触,并带动射杆(6)相对于壳体向后移动,直至射杆(6)上膛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撞击面(13)在尾拉手(10)上由螺旋作用面直接形成具体是:
尾拉手(10)上设置有套筒结构,该套筒结构具有面朝采血笔后方的内端面,所述螺旋作用面为螺旋台阶面或螺旋面或斜面,该螺旋台阶面或螺旋面或斜面直接设置在尾拉手(10)套筒结构的内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拉手(10)的套筒结构由外套(8)和内套(9)组成,在装配状态下内套(9)固定在外套(8)前端内侧,所述螺旋台阶面或螺旋面或斜面直接设置在内套(9)面朝采血笔后方的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9)的外缘上设有定位凸台(24),对应该定位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国平,王祥生,张金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施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