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2014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为填补现有技术的空白,本滩涂贝类放养实验装置包括M×N个网箱和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和铁锹,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包括三边框底座、折叠架和支撑架,折叠架包括两条折叠臂,两条折叠臂之间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相连,所述网箱的网框上设有挂钩,并可通过挂钩悬挂在上连杆上,支撑架可将折叠架撑起,可与所述折叠臂并拢在一起,在退潮时,利用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将网箱提出地面,并固定在撑开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上连杆上,经过一次涨潮、落潮,网箱内的淤泥就被冲干净了,便于统计、查看放养的贝类生长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巧妙利用潮水清洗放养贝类,广泛适合进行滩涂贝类放养实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潮间带是指平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潮间带滩涂指平均大潮高潮线与平均低潮线之间,即潮间带之间的泥质、砂质和岩滩等沉积地带。滩涂养殖指利用潮间带和低潮线以内的水域,直接或经整治、改造后从事海水养殖、增殖和护养、管养、栽培。通常直接利用滩涂进行养殖的,以贝类(如文蛤、毛蚶、贻贝、扇贝、牡蛎、泥蚶、缢蛏等)、海藻类(如海带、紫菜等)为主。为了让有限滩涂发挥最大价值,同时渔民需要在滩涂投放贝类苗种,受各地滩涂水文、地质、气候影响,各地不同滩涂适合的最佳贝类苗种投放密度不同,贝类苗种投放多了,苗种个体长不大,售价低,贝类苗种投放少了,不能充分利用滩涂自然资源。如何确定在某段海滩上人工投放适宜规格(个体大小)和适宜密度的贝类(如文蛤、毛蚶等)苗种,往往需要在滩涂上进行滩涂贝类放养实验,方法是在相应滩涂设置一定数量的网箱,每个网箱按照不同规格和不同密度,投放贝类苗种。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看哪种投放规格和密度的贝类成活率高、收益大,就将该投放规格和密度作该滩涂的该种贝类的适宜放养模式,用于指导该段海滩上人工养殖某种贝类苗种的投放。这期间,为了详细掌握各个网箱内贝类的生长状态,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就需要对网箱内的贝类进行计数、统计、称重。但是这些贝类都与滩涂淤泥混在一起,统计、称重前,需要先洗去网箱内的淤泥。涨潮时,这些网箱沉在水中,难以准确找到。现有技术大都是在退潮时,将这些网箱人工搬到海水边清洗,工作人员须身穿防水皮裤,在泥泞的海滩上搬动网箱,工作强度大。现有技术缺乏便于清洗、劳动强度小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和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填补现有技术的上述空白,提供一种便于清洗、劳动强度小的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包括M×N个网箱,每个网箱包括网框,网框底部设有托板,该托板上密布筛孔,网框四周及上下均设有封网,封网上设有可开闭的封口,且封网的网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和铁锹,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包括三边框底座、折叠架和支撑架,其中三边框底座包括两个侧边框和中边框,两个侧边框分别连接在中边框两侧,两个侧边框的上表面均开有槽口,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5≤M≤10,1≤N≤3,折叠架包括两条折叠臂,两条折叠臂之间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相连,所述网箱的网框上设有挂钩,并可通过挂钩悬挂在上连杆上,所述下连杆中段固连有一插管,该插管与折叠臂之间设有加强筋,两条折叠臂根部分别铰接在两个侧边框的根部槽口内,所述铁锹包括锹头和固定在锹头上的锹把,且锹把的自由端可插入插管,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弯头支撑臂及连接两个弯头支撑臂的连杆,上述弯头支撑臂一端设有弯头,另一端连有短杆,弯头支撑臂的弯头端铰接在两条折叠臂外端,弯头支撑臂可与所述折叠臂并拢在一起,折叠臂可收入相应侧边框的槽口内,两个侧边框的槽口的内侧中段侧壁上分别开有向上的缺口,借以容纳折叠状态的连杆、下连杆和加强筋,两个侧边框的槽口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口,所述短杆可择一卡入前述卡口内,借以将上连杆固定在不同高度,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一对系绳,一条系绳连接网框和连杆,另一系绳连接网框和下连杆上,借以防止或限制网箱在潮水冲击下的摆动。如此设计,需要清洗、查看放养的贝类生长状态时,只需要在退潮,在各个网箱周围放置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利用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折叠架、插管和铁锹,将网箱提出地面,并固定在撑开的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上连杆上,经过一次涨潮、落潮,网箱内的淤泥就被冲干净了,便于统计、测量,查看放养贝类的生长情况。作为优化,所述三边框底座四角分别开有通孔,并配有四个固定钎,固定钎包括把手和固定在把手上的钎杆,四个固定钎的钎杆可一一对应地穿过四个通孔,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下方的泥土中,借以将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固定在配用海滩上。如此设计,便于固定三边框,防止在整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在海浪的冲击下,移动或倾倒。作为优化,其还包括倒U型固定插,该倒U型固定插包括半圆环和连接在半圆环两端的插杆,所述半圆环可跨过所述连杆,使用时,两个插杆分别从连杆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如此设计,可以防止短杆在海浪的冲击下从卡口中脱出。作为优化,所述侧边框前端设有导向斜坡面。如此设计,用铁锹撬动插管及折叠架时,支撑架下的短杆,可沿导向斜坡面上移,最终滑入相邻侧边框的卡口中,方便固定。前述滩涂贝类放养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①.选取滩涂贝类幼苗——以下简称幼苗,测量并记录幼苗的平均壳长和平均体重等,选取M×N个前述网箱,分别编号,将其封网上可启闭的封口一一打开,持所述铁锹,在潮间带的滩涂上挖M×N个8-15厘米深的方坑,上述方坑与网箱一一对应,每个网箱的托板放置在方坑内,用部分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再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内,使回填泥土的表面与周边滩涂地面基本齐平,②.根据实验贝类的种类、规格和网箱的托板面积,预先设计出每个实验网箱放养幼苗数量的上限A和下限B,每个网箱设为一组,将实验网箱分成不同投放密度的M个组,每组设N个重复,并分别编号、标记,其中A、B均为正整数,在第一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个幼苗、在第二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在第三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2×(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在第M-1组各网箱内均投放{[B+(M-2)×(A-B)÷(M-1)](四舍五入)}个幼苗、在第M组的各网箱内均投放A个幼苗。记录各个网箱的编号及其放养幼苗的壳长、重量和数量;③.将挖方坑时挖出的泥土经过筛去除活体贝类和石块等杂物后,分别回填铺设于各个网箱内,并按照实验设计的幼苗的放养密度分别将实验幼苗投放在各个网箱内的泥土表面,然后将各个网箱的封网的封口封死,为防止网箱随潮水移动,在网箱旁的滩涂泥土上打入钢钎,并将网箱固定在钢钎上;④.隔半个月或1个月,由多个工作人员于退潮后,涨潮前,携带M×N个前述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铁锹和M×N对系绳,至第③步埋设网箱的潮间带滩涂上,在每个网箱旁放置一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掀起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折叠架,使其折叠架上的上连杆中段卡入对应网箱的挂钩内,然后各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的支撑架翻放在地面上,使支撑架上的短杆落在地面上,然后用锹把的自由端逐个插入所述插管,下压铁锹,使折叠架上的上连杆上升,将网箱连同其内部的泥土及幼苗提出滩涂地面,继续下压铁锹,支撑架随同移动,直至其短杆卡入相应卡口,取出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套的四个固定钎和倒U型固定插,将四个固定钎的钎杆分别一一对应地穿过所述三边框底座四角的四个通孔,插入所述三边框底座下方的泥土中,将倒U型固定插的两个插杆分别从连杆两侧插入下方泥土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包括M×N个网箱,每个网箱包括箱形框架,箱形框架底部设有托板,该托板上密布筛孔,箱形框架内设有箱形网兜,箱形网兜设有可开闭的封口,所述箱形网兜的网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和铁锹,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包括三边框底座、折叠架和支撑架,其中三边框底座包括两个侧边框和中边框,两个侧边框分别连接在中边框两侧,两个侧边框的上表面均开有槽口,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5≤M≤10,1≤N≤3,/n折叠架包括两条折叠臂,两条折叠臂之间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相连,所述网箱的箱形框架上设有挂钩,并可通过挂钩悬挂在上连杆上,/n所述下连杆中段固连有一插管,该插管与折叠臂之间设有加强筋,两条折叠臂根部分别铰接在两个侧边框的根部槽口内,所述铁锹包括锹头和固定在锹头上的锹把,且锹把的自由端可插入插管,/n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弯头支撑臂及连接两个弯头支撑臂的连杆,上述弯头支撑臂一端设有弯头,另一端连有短杆,弯头支撑臂的弯头端铰接在两条折叠臂外端,弯头支撑臂可与所述折叠臂并拢在一起,折叠臂可收入相应侧边框的槽口内,/n两个侧边框的槽口的内侧中段侧壁上分别开有向上的缺口,借以容纳折叠状态的连杆、下连杆和加强筋,两个侧边框的槽口侧壁上分别设有多个卡口,所述短杆可择一卡入前述卡口内,借以将上连杆固定在不同高度,/n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配一对系绳,一条系绳连接箱形框架和连杆,另一系绳连接箱形框架和下连杆上,借以防止或限制网箱在潮水冲击下的摆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滩涂贝类生态实验装置,包括M×N个网箱,每个网箱包括箱形框架,箱形框架底部设有托板,该托板上密布筛孔,箱形框架内设有箱形网兜,箱形网兜设有可开闭的封口,所述箱形网兜的网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和铁锹,每个网箱提升固定潮洗架包括三边框底座、折叠架和支撑架,其中三边框底座包括两个侧边框和中边框,两个侧边框分别连接在中边框两侧,两个侧边框的上表面均开有槽口,其中M、N均为正整数,且5≤M≤10,1≤N≤3,
折叠架包括两条折叠臂,两条折叠臂之间通过上连杆和下连杆相连,所述网箱的箱形框架上设有挂钩,并可通过挂钩悬挂在上连杆上,
所述下连杆中段固连有一插管,该插管与折叠臂之间设有加强筋,两条折叠臂根部分别铰接在两个侧边框的根部槽口内,所述铁锹包括锹头和固定在锹头上的锹把,且锹把的自由端可插入插管,
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弯头支撑臂及连接两个弯头支撑臂的连杆,上述弯头支撑臂一端设有弯头,另一端连有短杆,弯头支撑臂的弯头端铰接在两条折叠臂外端,弯头支撑臂可与所述折叠臂并拢在一起,折叠臂可收入相应侧边框的槽口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忠张金路李壮巩俊霞陈秀丽杜兴华田功太许国晶张明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山东省淡水渔业监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