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螺养殖附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098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淡水螺养殖附着器,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本体和连接板,所述本体包括一根中心柱和多块附着板,所述中心柱为竖向设置的柱体,所述附着板为竖向设置的板材,所述附着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中心柱,且所述附着板沿所述中心柱的法线方向设置,多块所述附着板沿所述中心柱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中心柱的顶部设置有提拉环,其中,所述本体设有两个,所述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本体之间,且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不同本体的任一所述附着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淡水螺养殖附着器,既能提高养殖密度,又便于调节养殖密度,还能遮阴,可整体上提高出产率和收螺效率。

An attachment device for freshwater snail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淡水螺养殖附着器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淡水螺养殖附着器。
技术介绍
自然环境中,淡水螺喜附着于河岸、石头和水生植物上,刮食其表面的青苔等微生物或滤食水中的杂质。在人工池塘养殖条件下,淡水螺会攀附在池壁上或会留在池底。人工养殖时,需要给淡水螺提供附着物和遮荫处理,常用挺水植物(水生植物)。但水生植物易受季节性生长变化的影响,种植密集会占据淡水螺的生长空间,种植稀疏则不能提供足够的附着面积,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的空间;而且工厂化池塘养殖是水泥地质,种植水生植物困难,种植的疏密不能快速调节,使得水生植物提供的附着面积有限,随着淡水螺的生长,所需的附着面积也随之增大,淡水螺生长和活动空间变得拥挤,使淡水螺的出产率受限。水生植物携带其他昆虫和病原体等,会降低淡水螺的出产率。此外,利用水生植物养殖淡水螺,不易清洁、难管理,不但使出产率低,而且在收螺时不能方便快捷地冲洗淡水螺,导致收螺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淡水螺养殖附着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使用挺水植物而导致的淡水螺出产率低、收螺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淡水螺养殖附着器,其包括本体和连接板,所述本体包括一根中心柱和多块附着板,所述中心柱为竖向设置的柱体,所述附着板为竖向设置的板材,所述附着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中心柱,且所述附着板沿所述中心柱的法线方向设置,多块所述附着板沿所述中心柱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中心柱的顶部设置有提拉环,其中,所述本体设有两个,所述连接板位于两个所述本体之间,且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不同本体的任一所述附着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柱包括空心的筒体和密封固定于所述筒体顶端和底端的密封盖。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柱的直径为3-5cm。进一步地,所述附着板为塑料板。进一步地,所述附着板长为30-40cm,宽为30-40cm,厚为0.2-0.5cm。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本体包括六块所述附着板。进一步地,所述提拉环由软管或塑料绳制成,长度为4-7cm。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和与连接板连接的附着板一体成型。进一步地,在所述本体和所述连接板的表面设有水泥层。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淡水螺养殖附着器,其附着板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的立体空间,增大附着面积3-6倍,利用淡水螺的习性使淡水螺附着在附着板,提高养殖密度,均匀分布的附着板还可以是淡水螺分布更均匀,避免拥堵导致缺氧,综合提高出产率;通过增加和减少附着器的数量,可以调节附着板的数量以调节附着面积,从而调节养殖密度,而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则不易调节,与水生植物相比,本实施例的附着器在调节附着面积时,更方便、快捷。此外还能减弱光照对某一附着板背面的直射影响,达到遮阴的作用。在收螺时,通过两个提拉环将附着器提出,附着在附着板的淡水螺被一通提起,通过水冲洗可以快捷的收螺,大大提高收螺效率。综合来讲,既能提高养殖密度,又便于调节养殖密度,整体上提高出产率和收螺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淡水螺养殖附着器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淡水螺养殖附着器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淡水螺养殖附着器的应用示意图。图中:1-本体,2-连接板,3-养殖池,11-中心柱,12-附着板,13-提拉环,31-进水口,32-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淡水螺养殖附着器,其包括本体1和连接板2,本体1设有两个,两个本体1通过连接板2连接。所述本体1包括一根中心柱11和多块附着板12。所述中心柱11为竖向设置的柱体,在一个可选地方案中,所述中心柱11包括空心的筒体和密封固定于所述筒体顶端和底端的密封盖。所述附着板12为竖向设置的板材,在一个可选地方案中,所述附着板12为塑料板。所述附着板1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中心柱11,且所述附着板12沿所述中心柱11的法线方向设置,多块所述附着板12沿所述中心柱1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中心柱11的顶部设置有提拉环13,所述提拉环13由软管或塑料绳制成,长度为4-7cm。提拉环13用于收螺是使用,可提高收螺效率。其中,所述连接板2竖向设置于两个所述本体1之间,且所述连接板2的两端分别与不同本体1的任一所述附着板12连接。在一个可选地方案中,连接板2和与其连接的附着板12一体成型。连接板2连接两个本体1,使附着器不容易倾倒。本实施例提供的淡水螺养殖附着器,使用前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15分钟消毒,清洗干净后在利用自然水体浸泡3-7天,使其表面长出生物膜。随后放入养殖水体,摆放与水流方向一致,根据养殖池3和淡水螺的大小,适当调节附着器之间的摆放距离,一般距离为30-60cm。本实施例提供的淡水螺养殖附着器,其附着板12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的立体空间,增大附着面积3-6倍,利用淡水螺的习性使淡水螺附着在附着板12,提高养殖密度,均匀分布的附着板12还可以是淡水螺分布更均匀,避免拥堵导致缺氧,综合提高出产率;通过增加和减少附着器的数量,可以调节附着板12的数量以调节附着面积,从而调节养殖密度,而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则不易调节,与水生植物相比,本实施例的附着器在调节附着面积时,更方便、快捷。此外还能减弱光照对某一附着板12背面的直射影响,达到遮阴的作用。在收螺时,通过两个提拉环13将附着器提出,附着在附着板12的淡水螺被一通提起,通过水冲洗可以快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淡水螺养殖附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器包括本体(1)和连接板(2),所述本体(1)包括一根中心柱(11)和多块附着板(12),所述中心柱(11)为竖向设置的柱体,所述附着板(12)为竖向设置的板材,所述附着板(1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中心柱(11),且所述附着板(12)沿所述中心柱(11)的法线方向设置,多块所述附着板(12)沿所述中心柱(1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中心柱(11)的顶部设置有提拉环(13),其中,所述本体(1)设有两个,所述连接板(2)位于两个所述本体(1)之间,且所述连接板(2)的两端分别与不同本体(1)的任一所述附着板(1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淡水螺养殖附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器包括本体(1)和连接板(2),所述本体(1)包括一根中心柱(11)和多块附着板(12),所述中心柱(11)为竖向设置的柱体,所述附着板(12)为竖向设置的板材,所述附着板(1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中心柱(11),且所述附着板(12)沿所述中心柱(11)的法线方向设置,多块所述附着板(12)沿所述中心柱(11)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中心柱(11)的顶部设置有提拉环(13),其中,所述本体(1)设有两个,所述连接板(2)位于两个所述本体(1)之间,且所述连接板(2)的两端分别与不同本体(1)的任一所述附着板(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螺养殖附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11)包括空心的筒体和密封固定于所述筒体顶端和底端的密封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螺养殖附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柱(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康奇潘贤辉林勇杜雪松潘志忠陈忠覃俊奇文露婷邓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