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91899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菌菇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20~30份的麦皮、1~2份的石灰、0.5~1.5份的白糖和60~100份的作物秸秆发酵物。秸秆发酵物的制备:将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将复合微生物菌剂均匀喷洒于粉碎后的作物秸秆上并搅拌均匀,形成作物秸秆发酵堆;用覆盖物将作物秸秆发酵堆进行掩盖,保留底部缝隙,发酵2~3日。上述培养基是针对菌菇生长的营养需求以及现有培养基的营养缺陷而设计,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充分利用作物秸秆中的氮源,改善了培养基中的空气含量和水分含量,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了菌菇产量,菌菇培养基配方简单,成本低,便于进行推广应用,还为秸秆的回收利用提供一种经济环保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菌菇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菌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蘑菇类可食用真菌不仅味道鲜美,并且营养价值高,广泛受到人们的欢迎,被大面积地进行栽培。由于蘑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取得碳,因此,蘑菇的栽培需要利用自然界的木材、秸秆、米糠或者落叶等,从中获取纤维化碳源。目前,常规菌类栽培方法包括原木栽培法和依赖一定设备的设施栽培法。原木栽培法是直接以原木为培养基种植蘑菇,不仅管理方便,设施费用低廉,但是回收率低,所以现在设施栽培法逐渐替代原木栽培法。而设施栽培法是人工配置一定的培养基,并在该培养基中接种菌株后,在配有配套设备的设施内进行栽培。现有技术中,设施栽培法采用的培养基是以木屑、废棉花、米糠和秸秆等碳源作为主原料,具有通气通水性较差、碳源吸收利用率低的缺点,难以完全满足菌类生长需求,产量较低。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菌类培养基通气通水性能差、氮源难以满足菌类生长需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方简单、碳源利用率高、通气通水性能优异的菌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未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首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菌菇培养基,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20~30份的麦皮、1~2份的石灰、0.5~1.5份的白糖和60~100份的作物秸秆发酵物。上述培养基中,所述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或甘蔗秸秆。由于玉米秸秆或甘蔗秸秆不仅是很好的碳源,并且通气通水,可以替代木屑成为菌类的培养基的主要碳源,占整个培养基重量的40-97%,而且被微生物发酵后转化为更易吸收的碳源,提高碳源利用率,利于菌类的生长利用。更重要的是,发酵后的作物秸秆中含有的少量蛋白质以及经微生物发酵降解的氨基氮的氮元素,这些可吸收氮源可提供菌类生长所需的氮源,弥补现有培养基的不足。进一步地,菌菇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20~30份的麦皮、1~2份的石灰、0.5~1.5份的白糖、60~100份的作物秸秆发酵物和1~40份的木屑。在上述基础上,所述菌菇培养基还包括辅助氮源,所述辅助氮源为氨基酸、蛋白质、榨完油后的残渣中的一种或几种。榨完油后的残渣为可榨油植物经过榨油处理后的残留物。例如,可榨油植物可为豆类、玉米、芝麻、紫苏等。优选地,作物秸秆发酵物和木屑的重量份数比为60:40或80:20。在这种条件下制备的菌菇培养基的栽培价值更高。所述的菌菇培养基中,所述作物秸秆发酵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干燥的作物秸秆进行粉碎,粉碎成10-20mm的颗粒;将复合微生物菌剂均匀喷洒于粉碎后的作物秸秆上并搅拌均匀,形成作物秸秆发酵堆;用覆盖物将作物秸秆发酵堆进行掩盖,保留底部缝隙;发酵2~3日后,得到作物秸秆发酵物。上述作物秸秆发酵物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由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卡尔斯伯酵母菌和粟酒裂殖酵母菌这四种微生物组成的混合微生物的菌液或菌粉;所述复合微生物菌液中总菌体浓度为:104~105cfu/g,复合微生物菌液接种到秸秆混合物中的接种量为1:(300-600),该比例为重量比。优选地,复合微生物中,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卡尔斯伯酵母菌和粟酒裂殖酵母菌的百分含量分别如下:即复合微生物菌液中,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卡尔斯伯酵母菌和粟酒裂殖酵母菌的比例为:(25-30):(30-34):(21-24):(15-19)。优选地,所述作物秸秆发酵堆的含水量为55-65%。其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菌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相应重量份数的麦皮、石灰、白糖、作物秸秆发酵物和木屑混合均匀,压缩后进行分装,再于120-200℃的条件下杀菌12~24h;接着再将培养基进行再次发酵,得到菌菇培养基。根据需要,原料中也可省去木屑。优选地,上述菌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中,再次发酵的条件为:于20-25℃的条件下发酵24~72h。此次发酵是为了软化木质素组织,从而便于栽培的蘑菇可轻松分解和利用木质素。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菌菇培养基在栽培各种菌菇中的应用。所述菌菇培养基适用于所有需要纤维的菌类培养基,特别适用于栽培香菇、杏鲍菇和猴头菇、平菇、侧耳菇等可食用菇类。优选地,上述应用方法为:将菌类菌株接种到所述菌类培养基后,于20-25℃的恒温培养室里培养90~120日后,将菌类转移到蘑菇栽培地进行大面积的栽培。所述蘑菇栽培地为恒温、恒湿、通风的普通蘑菇种植场。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菌菇生长的营养需求以及现有培养基的营养缺陷,提供了一种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充分利用作物秸秆中的氮源,补充培养基中氮源,并且改善了培养基中的空气含量和水分含量,增进了菌种对培养基中的营养的吸收,提高了菌菇产量,上述菌菇培养基适用范围广,配方简单,成本低,便于进行推广应用。此外,上述培养基为秸秆的回收利用提供一种经济环保的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菌菇培养基,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25份的麦皮、1份的石灰、1份的白糖和100份的玉米秸秆发酵物。2、上述菌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如下:(1)作物秸秆发酵物的制备将干燥的作物秸秆进行粉碎,粉碎成10-20mm的颗粒;将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卡尔斯伯酵母菌和粟酒裂殖酵母菌这四种微生物分别培养后,以25:30:24:19的菌量比例关系配置成混合培养液,并将其稀释100倍后得到的复合微生物菌液,均匀喷洒接种于粉碎好的玉米秸秆后搅拌,形成玉米秸秆发酵堆,保持玉米秸秆含水率在60%;用覆盖物将作物秸秆发酵堆进行掩盖,保留底部缝隙;发酵3日后,得到玉米秸秆发酵物。复合微生物菌液的接种量为:1:300。复合微生物菌液稀释前菌体浓度为:106cfu/g。所述用于稀释复合微生物菌体的溶剂为水,其稀释比例为50-100倍。(2)按照上述配方,将相应重量份数的麦皮、石灰、白糖、作物秸秆发酵物混合均匀,压缩后进行分装,再于120~200℃的条件下杀菌12~24h;接着再将灭菌后的培养基进行再次发酵,得到菌菇培养基。所述再次发酵的条件为:25℃下,发酵2天。3、实验测试和结果:将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培养基进行香菇的种植,同时以传统设施栽培法培养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对照组采用培养基培养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木屑89%、石灰1%、麦麸10%。这些原料干料混合后,加水翻拌均匀至含水量60%左右。实验结果发现:香菇对碳源吸收量提高60%,对比实验显示香菇产量提高为40%。实施例21、本实施例提供的菌菇培养基,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25份的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20~30份的麦皮、1~2份的石灰、0.5~1.5份的白糖和60~100份的作物秸秆发酵物;/n所述作物秸秆发酵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干燥的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将复合微生物菌剂均匀喷洒于粉碎后的作物秸秆上并搅拌均匀,形成作物秸秆发酵堆;用覆盖物将作物秸秆发酵堆进行掩盖,保留底部缝隙;发酵2~3日后,得到作物秸秆发酵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20~30份的麦皮、1~2份的石灰、0.5~1.5份的白糖和60~100份的作物秸秆发酵物;
所述作物秸秆发酵物的制备方法为:将干燥的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将复合微生物菌剂均匀喷洒于粉碎后的作物秸秆上并搅拌均匀,形成作物秸秆发酵堆;用覆盖物将作物秸秆发酵堆进行掩盖,保留底部缝隙;发酵2~3日后,得到作物秸秆发酵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20~30份的麦皮、1~2份的石灰、0.5~1.5份的白糖、60~100份的作物秸秆发酵物和1~40份的木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作物秸秆发酵物和木屑的重量份数比为60:40或80: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卡尔斯伯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晨孙基永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懿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