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1862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使给流体的吸入量及吸入速度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最低限度的同时减少污物的积存的散热装置。包括流体方向改变部,用于改变流体行进的流体行进方向,该流体方向改变部具有基端部和顶端部,基端部固定于筒体的内侧的与第1面相对的第2面,顶端部配置为与散热器的多个散热片的多个散热片尖端部相对,流体方向改变部整体或者一部分配置在比散热器的上游端面靠流体行进方向的下游,流体从上游端面流入散热器,并且经由除散热片间流路以外的无散热片流路从多个散热片尖端部中的在比流体方向改变部的顶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暴露的部分流入散热器,该散热片间流路形成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之间并供流体流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发热体的热量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利用散热器和风扇电动机对电动机驱动装置的热量进行散热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如下这样的结构,即:在筒体的内部,用于吸入空气的开口侧的散热器的高度被设定得较低,并且在用于吸入空气的开口中的没有散热器的部分的局部安装遮蔽板。采用该结构,与筒体的开口全部由散热器填满的结构相比,散热器的成本降低,通过提高空气的流速实现散热性能的维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2874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筒体的用于吸入流体的开口较窄,因此吸入面积缩小,容易积存污物。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这样的散热装置,即:在固定有发热体的筒体的内部配置有散热器的结构中,即使在散热器缩小化并且筒体的用于吸入流体的开口部窄小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抑制给流体的吸入量及吸入速度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同时减少污物的积存。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1)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例如,后述的散热装置100、200、300、400、500),其包括:筒体(例如,后述的筒体10),发热体(例如,后述的发热体5)固定于该筒体(例如,后述的筒体10);第1开口部(例如,后述的第1开口部15),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一端,用于吸入流体;第2开口部(例如,后述的第2开口部16),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用于排出流体;冷却风扇(例如,后述的冷却风扇20),其配置在所述第2开口部侧;散热器(例如,后述的第1散热器31、第2散热器32),其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侧的第1面(例如,后述的第1面111),该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片(例如,后述的多个第1散热片311、多个第2散热片321)并且具有位于流体行进的流体行进方向(例如,后述的流体行进方向L)的上游的上游端面(例如,后述的上游端面315),所述筒体的外部和所述上游端面经由所述第1开口部连通;散热片间流路(例如,后述的第1散热片间流路41,第2散热片间流路42),其形成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之间并供流体流过;以及流体方向改变部(例如,后述的流体方向改变部50、250、350、450、550),其用于改变流体行进的流体行进方向,该流体方向改变部具有基端部(例如,后述的基端部51)和顶端部(例如,后述的顶端部52),所述基端部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侧的与所述第1面相对的第2面,所述顶端部配置为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多个散热片尖端部(例如,后述的多个散热片尖端部316)相对,所述流体方向改变部整体或者一部分配置在比所述上游端面靠所述流体行进方向的下游,所述流体从所述上游端面流入所述散热器,并且经由除所述散热片间流路以外的无散热片流路(例如,后述的无散热片流路501)从所述多个散热片尖端部中的在比所述流体方向改变部的所述顶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暴露的部分流入所述散热器。(2)在(1)的散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多个散热片中的所述第2开口部侧的部分(例如,后述的多个散热片321)的高度高于所述多个散热片中的所述第1开口部侧的部分(例如,后述的多个散热片311)的高度。(3)在(1)或(2)的散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流体方向改变部(例如,后述的流体方向改变部250)是以所述筒体的与所述第1面相对的相对部分(例如,后述的下方罩部12)中的靠所述筒体的所述一端侧的一部分作为弯折部位、并使比所述弯折部位靠外侧的部分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4)在(1)或(2)的散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流体方向改变部(例如,后述的流体方向改变部350)配置为相对于所述第2面(例如,后述的第2面121)倾斜。(5)在(4)的散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对于所述流体方向改变部(例如,后述的流体方向改变部450)与所述第1面之间的尺寸(例如,后述的尺寸h),所述第2开口部侧比所述第1开口部侧小。(6)在(4)的散热装置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对于所述流体方向改变部(例如,后述的流体方向改变部550)与所述第1面之间的尺寸(例如,后述的尺寸h),所述第2开口部侧比所述第1开口部侧大。技术的效果采用本技术,在固定有发热体的筒体的内部配置有散热器的结构中,即使在散热器缩小化并且筒体的用于吸入流体的开口部窄小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抑制给流体的吸入量及吸入速度带来的不良影响的同时减少污物的积存。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1B是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剖视图。图2A是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第1散热器的剖视图。图2B是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第2散热器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流体移动工序的剖视图。图4A是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4B是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剖视图。图5A是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5B是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剖视图。图6A是本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6B是本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剖视图。图7A是本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7B是本技术的第5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5、发热体;10、筒体;15、第1开口部;16、第2开口部;20、冷却风扇;31、第1散热器(散热器);32、第2散热器(散热器);41、第1散热片间流路(散热片间流路);42、第2散热片间流路(散热片间流路);50、250、350、450、550、流体方向改变部;100、200、300、400、500、散热装置;111、第1面;121、第2面;311、321、多个散热片;315、上游端面;316、散热片尖端部;L、流体行进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说明说明书和附图的过程中,在与之前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同样的构成要素在之后的实施方式中出现的情况下,在之后的实施方式中标注同一附图标记进行说明。此时,适当地省略详细的说明,但引用之前的实施方式中的说明。[第1实施方式]〔散热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图1A是第1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00的立体图。图1B是第1实施方式的散热装置100的剖视图。在图1B中,为了方便起见,省略了阴影。如图1A和图1B所示,散热装置100包括筒体10、冷却风扇20、第1散热器31、第2散热器32、第1散热片间流路41、第2散热片间流路42和流体方向改变部50。[筒体]筒体10具有基部11、下方罩部12、侧方罩部13和侧方罩部14,形成为筒状。在筒体10的一端形成有用于吸入作为流体的空气的第1开口部15。在筒体10的另一端形成有用于排出作为流体的空气的第2开口部16。作为基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装置,其中,/n该散热装置包括:/n筒体,发热体固定于该筒体;/n第1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一端,用于吸入流体;/n第2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用于排出流体;/n冷却风扇,其配置在所述第2开口部侧;/n散热器,其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侧的第1面,该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片并且具有位于流体行进的流体行进方向的上游的上游端面,所述筒体的外部和所述上游端面经由所述第1开口部连通;/n散热片间流路,其形成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之间并供流体流过;以及/n流体方向改变部,其用于改变流体行进的流体行进方向,该流体方向改变部具有基端部和顶端部,所述基端部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侧的与所述第1面相对的第2面,所述顶端部配置为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多个散热片尖端部相对,/n所述流体方向改变部整体或者一部分配置在比所述上游端面靠所述流体行进方向的下游,/n所述流体从所述上游端面流入所述散热器,并且经由除所述散热片间流路以外的无散热片流路从所述多个散热片尖端部中的在比所述流体方向改变部的所述顶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暴露的部分流入所述散热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9 JP 2018-2235101.一种散热装置,其中,
该散热装置包括:
筒体,发热体固定于该筒体;
第1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一端,用于吸入流体;
第2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用于排出流体;
冷却风扇,其配置在所述第2开口部侧;
散热器,其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侧的第1面,该散热器具有多个散热片并且具有位于流体行进的流体行进方向的上游的上游端面,所述筒体的外部和所述上游端面经由所述第1开口部连通;
散热片间流路,其形成在所述多个散热片之间并供流体流过;以及
流体方向改变部,其用于改变流体行进的流体行进方向,该流体方向改变部具有基端部和顶端部,所述基端部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内侧的与所述第1面相对的第2面,所述顶端部配置为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多个散热片的多个散热片尖端部相对,
所述流体方向改变部整体或者一部分配置在比所述上游端面靠所述流体行进方向的下游,
所述流体从所述上游端面流入所述散热器,并且经由除所述散热片间流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泽隆太郎山本和弘奥秋兼一
申请(专利权)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