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用折叠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775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折叠屏用折叠机构,具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设置;第一转轴靠近固定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齿轮,第二转轴靠近固定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齿轮;所述固定板上还转动设有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三斜齿轮位于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之间,第一斜齿轮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斜齿轮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斜齿轮与第三斜齿轮形成交错轴传动配合,第三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形成交错轴传动配合;第一转轴上设有与其形成周向传动配合的第一转板,第二转轴上设有与其形成周向传动配合的第二转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减少了齿轮使用数量,因此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为进一步减小折叠屏产品的外形尺寸提供了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屏用折叠机构
本技术涉及柔性折叠屏的折叠领域,特别涉及折叠屏用折叠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场景和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柔性屏的出现,使得智能手机能够获得更大的屏幕显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手机可以作为平板电脑来使用。因此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研发折叠屏手机。现有折叠屏手机,中间折叠转轴均为机械结构,融合了现代软性屏幕的效果,软性屏幕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弯曲而不被破坏。此种方案,中心转轴部分结构多为轴销式连接或齿轮实现轨迹运动等方式进行。其中齿轮传动的方式,往往需要依靠多个联动齿轮(至少4个)来实现折叠协同。由于现有的齿轮传动都是依靠直齿齿轮来实现,因此齿轮的直径直接影响后期产品的尺寸。并且在一定尺寸范围内,现有的齿轮均是通过MIM烧制或者滚齿机加工获得,其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小巧紧凑,齿轮传动强度高,制造成本低的折叠屏用折叠机构。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具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设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平行设置;第一转轴靠近固定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齿轮,第二转轴靠近固定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齿轮;所述固定板上还转动设有第三斜齿轮;所述第三斜齿轮位于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之间,第一斜齿轮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斜齿轮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斜齿轮与第三斜齿轮形成交错轴传动配合,第三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形成交错轴传动配合;第一转轴上设有与其形成周向传动配合的第一转板,第二转轴上设有与其形成周向传动配合的第二转板。同时还具有滑块和复位弹簧;所述滑块上设有可供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穿行的通孔;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位于固定板与滑块之间;所述第一转板包括一体设计的第一传动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传动部与第一转轴形成周向传动配合连接,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折叠屏的一侧;所述第二转板包括一体设计的第二传动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传动部与第二转轴形成周向传动配合连接,第二连接部用于连接折叠屏的另一侧;所述第一传动部上设有沿第一转轴的转动轴线圆周分布的第一凸齿,第二传动部上设有沿第二转轴的转动轴线圆周分布的第二凸齿;所述滑块上面向固定板的一侧设有沿第一转轴的转动轴线圆周分布的第一凹槽,沿第二转轴的转动轴线圆周分布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齿与第一凹槽对应配合,第二凸齿与第二凹槽对应配合;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一斜齿轮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二斜齿轮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均套设有复位弹簧;位于第一转轴上的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滑块和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二转轴上的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滑块与第二限位部;第一凸齿随第一传动部的转动可克服其对应的复位弹簧的压缩力滑入相邻的第一凹槽内;第二凸齿随第二传动部的转动可克服其对应的复位弹簧的压缩力滑入相邻的第二凹槽内。固定板靠近滑块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分别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位置的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位于第一斜齿轮与第一传动部之间,也位于第二斜齿轮与第二传动部之间。所述限位支架上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所述滑块上设有与导向块对应配合的导向槽。同时还具有导杆;所述导杆与第一转轴平行设置;导杆位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所述滑块上设有供导杆穿行的通孔;导杆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通孔后与固定板连接,另一端设有第三限位部;所述导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滑块和第三限位部。上述第一传动部和第二传动部上均设有贯穿的扁孔;第一转轴与第一传动部周向传动配合的部分为与第一传动部的扁孔传动配合的扁杆;第二转轴与第二传动部周向传动配合的部分为与第二传动部的扁孔传动配合的扁杆。当然,为了便于装配,可将第一转轴从第一限位部一直到限位支架设计成扁杆,第二转轴同理。上述第一限位部为卡设在第一转轴上的卡簧;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卡设在第二转轴上的卡簧。上述第一传动部呈圆筒状,且与第一转轴同轴;第一传动部靠近滑块的一端形成多个沿第一转轴的转动轴线圆周均匀分布且沿第一转轴的转动轴线延伸的第一凸齿;所述第二传动部呈圆筒状,且与第二转轴同轴;第二传动部靠近滑块的一端形成多个沿第二转轴的转动轴线圆周均匀分布且沿第一转轴的转动轴线延伸的第二凸齿;供第一转轴穿行的通孔位于第一转板的一侧边缘上形成多个沿第一转轴的转动轴线圆周均匀分布且沿第一转轴的转动轴线延伸的第一凹槽;供第二转轴穿行的通孔位于第二转板的一侧边缘上形成多个沿第二转轴的转动轴线圆周均匀分布且沿第二转轴的转动轴线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齿与第一凹槽配合啮合;第二凸齿与第二凹槽配合啮合。第一斜齿轮转动时可由第三斜齿轮带动第二斜齿轮向第一斜齿轮相反的转动方向转动。第一转轴靠近固定板的一端通过滚压成形形成第一斜齿轮,第二转轴靠近固定板的一端通过滚压成形形成第二斜齿轮;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设有通过滚压成形获得的第三斜齿轮。本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技术通过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第三斜齿轮的传动配合,即可实现折叠屏的折叠联动,由于减少了联动齿轮的数量,因此空间布局更加紧凑,为进一步减小折叠屏产品的外形尺寸提供了条件。(2)本技术通过第一凸齿、第一凹槽、第二凸齿、第二凹槽、滑块和复位弹簧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位置保持效果(体现到折叠屏实际中,即为折叠屏折叠至某个位置时可实现位置锁定)。(3)本技术中限位支架可以实现对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的位置限定,保证第一转板、第二转板与折叠屏的连接位置稳定,从而提高后期产品的使用效果。(4)本技术通过导向块与导向槽的配合,能够进一步对滑块进行滑动的导向定位,保证整个结构的精准性。(5)本技术通过导杆,能够再进一步对滑块进行滑动的导向定位,进一步保证整个结构的精准性。(6)本技术中扁孔和扁杆的设计,既能够方便周向传动配合,又方便装配。(7)本技术中第一凸齿、第二凸齿、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分布设计,可以实现折叠屏多个角度的位置锁定。(8)本技术中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第三斜齿轮均是通过滚压成形工艺获得,改变了现有折叠屏用折叠机构中的齿轮需要采用MIM烧制或者滚齿机加工的现状,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9)在与现有折叠机构同等尺寸下,技术中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第三斜齿轮的交错轴传动配合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和第三斜齿轮的强度,并且具有更好地重合度;同时参与啮合的齿数增加,对齿轮的断齿强度有较大的提升。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折叠屏中齿轮传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斜齿轮、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折叠屏用折叠机构,具有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转动设有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平行设置;第一转轴(2)靠近固定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齿轮(21),第二转轴(3)靠近固定板(1)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齿轮(31);所述固定板(1)上还转动设有第三斜齿轮(4);所述第三斜齿轮(4)位于第一斜齿轮(21)和第二斜齿轮(31)之间,第一斜齿轮(21)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斜齿轮(31)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斜齿轮(21)与第三斜齿轮(4)形成交错轴传动配合,第三斜齿轮(4)与第二斜齿轮(31)形成交错轴传动配合;第一转轴(2)上设有与其形成周向传动配合的第一转板(5),第二转轴(3)上设有与其形成周向传动配合的第二转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折叠屏用折叠机构,具有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上转动设有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平行设置;第一转轴(2)靠近固定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斜齿轮(21),第二转轴(3)靠近固定板(1)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齿轮(31);所述固定板(1)上还转动设有第三斜齿轮(4);所述第三斜齿轮(4)位于第一斜齿轮(21)和第二斜齿轮(31)之间,第一斜齿轮(21)的转动轴线与第二斜齿轮(31)的转动轴线平行;第一斜齿轮(21)与第三斜齿轮(4)形成交错轴传动配合,第三斜齿轮(4)与第二斜齿轮(31)形成交错轴传动配合;第一转轴(2)上设有与其形成周向传动配合的第一转板(5),第二转轴(3)上设有与其形成周向传动配合的第二转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用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滑块(7)和复位弹簧(8);所述滑块(7)上设有可供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穿行的通孔;滑块(7)滑动设置在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上;所述第一转板(5)和第二转板(6)位于固定板(1)与滑块(7)之间;
所述第一转板(5)包括一体设计的第一传动部(51)和第一连接部(52);所述第一传动部(51)与第一转轴(2)形成周向传动配合连接,第一连接部(52)用于连接折叠屏的一侧;所述第二转板(6)包括一体设计的第二传动部(61)和第二连接部(62);所述第二传动部(61)与第二转轴(3)形成周向传动配合连接,第二连接部(62)用于连接折叠屏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传动部(51)上设有沿第一转轴(2)的转动轴线圆周分布的第一凸齿(511),第二传动部(61)上设有沿第二转轴(3)的转动轴线圆周分布的第二凸齿(611);
所述滑块(7)上面向固定板(1)的一侧设有沿第一转轴(2)的转动轴线圆周分布的第一凹槽(71),沿第二转轴(3)的转动轴线圆周分布的第二凹槽(72);所述第一凸齿(511)与第一凹槽(71)对应配合,第二凸齿(611)与第二凹槽(72)对应配合;
所述第一转轴(2)远离第一斜齿轮(21)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22),所述第二转轴(3)远离第二斜齿轮(31)的一端设有第二限位部(32);所述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上均套设有复位弹簧(8);位于第一转轴(2)上的复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滑块(7)和第一限位部(22);位于第二转轴(3)上的复位弹簧(8)的两端分别作用于滑块(7)与第二限位部(32);第一凸齿(511)随第一传动部(51)的转动可克服其对应的复位弹簧(8)的压缩力滑入相邻的第一凹槽(71)内;第二凸齿(611)随第二传动部(61)的转动可克服其对应的复位弹簧(8)的压缩力滑入相邻的第二凹槽(7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屏用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靠近滑块(7)的一端设有用于限制第一转板(5)和第二转板(6)分别在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3)上位置的限位支架(11);所述限位支架(11)位于第一斜齿轮(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剑朱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