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安全信息移动发送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774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下安全信息移动发送终端,终端设置有主板和副板。主板包括控制器模块、显示模块、随机数模块和低功耗无线传输模块,副板由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定位模块组成。终端利用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和定位模块检测井下环境参数以及位置信息,显示模块显示采集到的数据,并由控制器模块将信息进行打包,准备发送。此时随机数模块随机产生井下安全信息验证终端的编号,将打包的信息通过低功耗无线传输模块发送给相应验证终端进行验证。在验证通过后,由验证终端将数据发送至平台上。由于随机数产生不可预判,使得验证终端不会被提前知晓,这提高了煤矿安全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发送终端采用的低功耗无线传输模块增强了装置的可靠性与灵活性,同时也降低了装置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安全信息移动发送终端
本技术涉及一种井下安全信息移动发送终端,是一种基于低功耗无线传输和随机数确定发送方向技术的井下安全信息发送终端。
技术介绍
我国是产煤大国,但这些丰富资源和惊人产量的背后,煤炭开采事故仍时有发生。其中有些事故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煤炭生产为了防止爆炸事故,检测人员必需先对井下环境进行检测以掌握井下的气体成分、温湿度等信息。井下安全信息特别是环境信息采集一直是制约着我国煤炭开采的一大难题。传统的信息采集流程是:检测设备检测到井下某处环境参数信息后,由相关检测人员对信息进行记录和上报。但这一流程存在一定缺陷,如果检测人员出于某种利益情况对信息进行篡改甚至瞒报则会增大井下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这就需要在信息进行上传之前,先将采集的信息发送给其他终端验证,等待验证通过后再由验证终端进行上传。上传时由于井下环境复杂,若采用有线通信,不但部署困难,同时开销和设备功耗巨大,所以不适合井下安全信息的传输,这就需要一种低功耗的无线传输手段来完成信息的上传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井下安全信息上传手段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实时环境参数信息显示,可以随机将安全数据发送至验证终端验证,能够降低安全信息数据在上传时被人为篡改和瞒报概率的检测发送终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井下安全信息移动发送终端。所述终端设置成主板和副板连接的形式。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和定位模块组成了副板,主板则由控制器模块、显示模块、随机数模块和低功耗无线传输模块组成。所述环境信息采集模块由温湿度传感器,CH4浓度传感器,H2S浓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微处理器构成。定位模块由GPS定位器构成。微处理器控制四个传感器和定位器感知井下相关地点的环境信息和位置信息并将其发送给主板。主板上的显示模块实时显示检测到的信息,随后由所述控制器模块对检测到的数据进行打包处理,等待发送。将打包的信息发送给验证终端之前,需要选择验证终端的编号,此时利用所述的随机数模块产生一个随机数,这个随机数就是验证终端的编号。再由所述控制器模块控制低功耗无线传输模块进行发送。验证终端在验证通过后直接发送给云平台。平台对终端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井下相关地点的环境参数信息。移动终端能够实时检测井下的安全信息,同时做到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篡改与瞒报情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井下安全信息移动发送终端可以实时检测井下相关地点的环境参数信息,并通过随机数确定验证终端,验证通过后由验证终端直接将数据发送给云平台。保证了平台接收的安全信息的真实性。本技术的成本较低,不仅可以减少生产企业的人工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因人为瞒报和篡改数据而导致的煤矿事故的发生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和区块链底层算法的随机数技术,降低了发送终端的成本,提高了终端的灵活性,也使终端的可靠性更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井下安全信息移动发送终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终端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终端实物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终端主板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终端副板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用以解释本次技术专利,并不限定于本技术。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井下安全信息移动发送终端由以下部分组成:副板由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和定位模块组成,包括温湿度传感器1,CH4浓度传感器2,H2S浓度传感器3,CO浓度传感器4,GPS定位器5,微处理器6;微处理器6用来控制温湿度传感器1,CH4浓度传感器2,H2S浓度传感器3,CO浓度传感器4,GPS定位器5对井下环境信息和检测人员位置信息进行采集,再将数据通过串口发送至主板。主板包括显示模块7,控制器模块8,随机数模块9,低功耗无线传输模块10。显示模块7将副板传送过来的数据实时显示在屏幕上,之后控制器模块8对数据进行打包,利用随机数模块9产生验证终端的编号,由控制器模块8控制低功耗无线传输模块10向对应的验证终端发送打包的安全信息。验证终端对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无需反馈至发送终端,验证终端直接发送给云平台,由云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技术的技术策略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做出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安全信息移动发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发送终端设置主板和副板,副板由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和定位模块构成,包括有温湿度传感器(1),C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安全信息移动发送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发送终端设置主板和副板,副板由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和定位模块构成,包括有温湿度传感器(1),CH4浓度传感器(2),H2S浓度传感器(3),CO浓度传感器(4),GPS定位器(5),微处理器(6);主板由显示模块(7),控制器模块(8),随机数模块(9),低功耗无线传输模块(10)组成,当所述环境信息采集模块中温湿度传感器(1),CH4浓度传感器(2),H2S浓度传感器(3),CO浓度传感器(4),GPS定位器(5)完成对井下相关地点的数据采集时,由微处理器(6)将数据通过串口发送至主板,并在主板上的显示模块(7)上实时显示,控制器模块(8)再将数据进行打包,等待发送,利用所述主板的随机数模块(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晓伟李敬兆汪磊张梦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