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以太网系统、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和包含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177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子技术,特别涉及车载以太网系统、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和包含该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车辆。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个方面的车载以太网系统包含: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以及两个或更多个通信装置,每个所述通信装置包含:第一通信电路,其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相连,从而组网形成用于传输控制命令的第一以太网;第二通信电路,其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相连,从而组网形成用于传输数据的第二以太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以太网系统、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和包含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汽车电子技术,特别涉及车载以太网系统、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和包含该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诸如自动驾驶、车辆远程控制之类的新功能被不断引入车辆,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性都在不断增加。相应地,车内通信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带宽、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对车载网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传统的CAN总线面对这些新需求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车载以太网由于具备高通信速率高和与外部以太网的良好兼容性,可实现控制器软件的快速刷新、诸如高精度地图数据和流媒体之类的高带宽需求数据的实时传输,正在成为车载网络的主流技术。但是传统的车载以太网不具备唤醒功能,需要借助CAN总线或者硬连接线来辅助实施唤醒功能。例如当需要唤醒车载以太网内的网络节点设备时,先经另一个总线(例如CAN总线)唤醒电子控制单元(ECU),然后再由该ECU激活负责以太网通信的通信装置,从而使得车载以太网进入正常通信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以太网系统、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和包含该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车辆,其具有能够灵活适应多种通信需求和架构简洁等优点。按照本技术一个方面的车载以太网系统包含: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以及两个或更多个通信装置,每个所述通信装置包含:第一通信电路,其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相连,从而组网形成第一以太网;第二通信电路,其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相连,从而组网形成第二以太网。可选地,在所述车载以太网系统中,所述第一通信电路和所述第二通信电路为以太网物理接口收发器。可选地,在所述车载以太网系统中,每个所述通信装置被集成在多个电子控制单元的其中一个内。可选地,在所述车载以太网系统中,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为100BaseT1总线,所述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为1000BaseT1总线,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配置为传送网络唤醒命令和网络睡眠命令,所述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配置为传送高带宽需求数据。按照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的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包含: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两个或更多个电子控制单元,每个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包含微控制器;以及两个或更多个通信装置,每个所述通信装置与其中一个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内的微控制器耦合并且包含:第一通信电路,其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相连,从而组网形成第一以太网;第二通信电路,其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相连,从而组网形成第二以太网。可选地,在上述车辆电子控制系统中,每个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还包含连接在相应的微控制器和通信装置之间的交换电路。按照本技术的还有一个方面的车辆包含车辆电子控制系统,所述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具有如上所述的部分或全部特征。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车载以太网系统包含第一以太网和第二以太网,并且为多个电子控制单元的每一个提供相应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同时作为第一以太网和第二以太网的网络节点,由此可通过在第一以太网和第二以太网中传输具有不同特征的信息来适配相应的应用需求。此外,通过使第一通信电路支持唤醒和睡眠功能,可在不借助外部辅助的情况下,在第一以太网和第二以太网内实现自动唤醒和睡眠功能。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各个方面的描述变得更加清晰和更容易理解,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单元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附图包括: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以太网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图2为图1所示车载以太网系统中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图4为在图3所示的车辆电子控制系统中实施睡眠和唤醒功能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其中图示了本技术示意性实施例的附图更为全面地说明本技术。但本技术可以按不同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解读为仅限于本文给出的各实施例。给出的上述各实施例旨在使本文的披露全面完整,以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更为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中,诸如“包含”和“包括”之类的用语表示除了具有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有直接和明确表述的单元和步骤以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也不排除具有未被直接或明确表述的其它单元和步骤的情形。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并不表示单元在时间、空间、大小等方面的顺序而仅仅是作区分各单元之用。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和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并且为多个电子控制单元的每一个提供相应的通信装置,其中每个相应的通信装置包括分别接入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和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的第一通信电路和第二通信电路,由此,该通信装置可同时作为第一以太网和第二以太网的网络节点。以下借助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载以太网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载以太网系统10包括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110、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120和两个或更多个通信装置130。在图1所示的以太网系统中,每个通信装置130同时接入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110和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120,从而组网形成第一以太网和第二以太网。作为第一以太网和第二以太网的网络节点,每个通信装置130配置为向多个电子控制单元中的其中一个提供以太网通信功能,从而在相应的电子控制单元与第一以太网110和第二以太网120内的其它网络节点之间实现通信。可选地,通信装置130被集成在相应的电子控制单元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以太网被用于实现网络唤醒和网络休眠功能,并且可选地,传输低带宽需求的车辆信息或控制命令(例如天窗、音响的远程开启命令等)。通常情况下,网络唤醒命令和网络睡眠命令不同于其它的控制命令,其属于物理层命令,在以太网中并非以报文形式传送。第二以太网被用于传输数据或非控制命令,例如包括但不限于高精度地图数据和流媒体之类的高带宽需求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示例性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为100BaseT1总线,并且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为1000BaseT1总线。图2为图1所示车载以太网系统中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框图。出于简洁性的考虑,图2示出的仅是其中一个通信装置的结构。参见图2,通信装置130包括第一通信电路131和第二通信电路132。如图2所示,第一通信电路131接入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110,从而组网形成图1中的第一以太网,第二通信电路132接入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120,从而组网形成图1中的第二以太网。此外,第一通信电路131和第二通信电路132还可与相应的电子控制单元内的微控制器耦合。可选地,第一通信电路131和第二通信电路132为以太网PHY或物理接口收发器,其例如可实现以太网物理层功能。特别是,对于第一通信电路131,其可以采用支持OPENALLIAN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以太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n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n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以及/n两个或更多个通信装置,每个所述通信装置包含:/n第一通信电路,其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相连,从而组网形成第一以太网;/n第二通信电路,其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相连,从而组网形成第二以太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以太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
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以及
两个或更多个通信装置,每个所述通信装置包含:
第一通信电路,其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相连,从而组网形成第一以太网;
第二通信电路,其与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相连,从而组网形成第二以太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以太网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电路和所述第二通信电路为以太网物理接口收发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以太网系统,其中,每个所述通信装置被集成在多个电子控制单元的其中一个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以太网系统,其中,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为100BaseT1总线,所述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为1000BaseT1总线,所述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配置为传送网络唤醒命令和网络睡眠命令,所述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配置为传送高带宽需求数据。


5.一种车辆电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以太网传输介质;
第二以太网传输介质;
两个或更多个电子控制单元,每个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包含微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竹胜何磊顾晓强戚岩陈婉婧
申请(专利权)人:际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