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明显专利>正文

叠膜式热质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1594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叠膜式热质交换器,热质交换面为柔性薄膜,端面上有日字形凸梭,凸棱内设有相互交错的两层隔栅,端面的上边和下边均布有安插支撑杆的孔,支撑杆安插在上、下端面之间,柔性薄膜顺序折叠、缠绕在支撑杆之间,并粘接在端盖上的隔栅上。该热质交换器热质交换面积大、效率高,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根据需要组合成大、中型热质交换设备。(*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热质交换器。现有的热质交换器主要有肋片式、容积式、板式、管式和热管式等。其制作材料多为金属或其它刚性材料,制作工艺复杂,造价高,每平方米热交换面积成本从几百到上万元不等。从单位体积热交换设备的效率来看,除板式、热管式及很精密的加肋管式外,其余都不尽如意。因此,现有热(质)交换器用于低压差、小温差流体工质间的热质交换时,经济上极不相称,使生活及生产过程中许多余热及废热无法利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质交换效率高,制造简单、成本低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的热质交换器。本技术的叠膜式热质交换器,主要由外壳、保温层、支撑件和热质交换面组成,其特征在于热质交换面为柔性薄膜,端面上有日字形凸棱,凸棱内设有相互交错的两层隔栅,端面的上边和下边均布有安插支撑杆的孔,支撑杆安插在上、下端面之间,柔性薄膜顺续折叠、缠绕在支撑杆之间,并粘接在端盖上的隔栅上。柔性薄膜,可为塑料薄膜、纸、金属膜、化纤布。两层隔栅可为垂直交错设置或斜置成折线<形。本技术的优点是单位体积内的热质交换面积大,效率高;单位热质交换面积造价低廉,使过去在经济上不合称而无法实现的节能措施成为可能。本技术构造简单,制作加工容易,适合进行流水作业生产。设计成标准单体,然后根据需要组合成大、中型热质交换设备。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外型正视图(局部剖)。图2为图1的Ⅰ-Ⅰ剖面图。图3为图1的Ⅱ-Ⅱ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热质交换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叠膜式热质交换器的热质交换面为柔性薄膜4,端面1、2上有日字形凸棱,凸棱内设有相互交错的两层隔栅7,端面1、2的上边和下边均布有安插支撑杆3的孔,支撑杆7安插在上、下端面1和2之间,柔性薄膜4顺续折叠、缠绕在支撑杆3之间,并粘接在端盖1、2上的隔栅7上。两层隔栅7可为垂直交错设置或斜置成折线<形,隔栅7的宽度与支撑杆3的直径相等,隔栅7、支撑杆3与薄膜4粘接形成分隔空间,使薄膜4两边的工质L1、L2分流。薄膜4两边的工质在流通过程中通过薄膜4进行逆向热质交换。薄膜4的间距可在5mm内,因而单位体积内的热交换面比传统的热质交换器大得多。选用不同的薄膜可满足不同的热质交换目的。如选用多孔膜时,为全热交换;选用无孔膜时,为显热交换。端面1、2、支撑杆3、与薄膜4构成本技术的内核,再加上保温层6及外壳5后,即完成其全部构成。权利要求1.一种叠膜式热质交换器,主要由外壳、保温层、支撑件和热质交换面组成,其特征在于热质交换面为柔性薄膜,端面上有日字形凸棱,凸棱内设有相互交错的两层隔栅,端面的上边和下边均布有安插支撑杆的孔,支撑杆安插在上、下端面之间,柔性薄膜顺续折叠、缠绕在支撑杆之间,并粘接在端盖上的隔栅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膜式热质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可为塑料薄膜、纸、金属膜、化纤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膜式热质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层隔栅可为垂直交错设置或斜置成折线<形。专利摘要一种叠膜式热质交换器,热质交换面为柔性薄膜,端面上有日字形凸梭,凸棱内设有相互交错的两层隔栅,端面的上边和下边均布有安插支撑杆的孔,支撑杆安插在上、下端面之间,柔性薄膜顺序折叠、缠绕在支撑杆之间,并粘接在端盖上的隔栅上。该热质交换器热质交换面积大、效率高,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可根据需要组合成大、中型热质交换设备。文档编号F28D9/00GK2106344SQ9122424公开日1992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4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4日专利技术者曾皞, 李明显 申请人:李明显, 曾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叠膜式热质交换器,主要由外壳、保温层、支撑件和热质交换面组成,其特征在于:热质交换面为柔性薄膜,端面上有日字形凸棱,凸棱内设有相互交错的两层隔栅,端面的上边和下边均布有安插支撑杆的孔,支撑杆安插在上、下端面之间,柔性薄膜顺续折叠、缠绕在支撑杆之间,并粘接在端盖上的隔栅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显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